周琴
趁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东风,站前路学校将继续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智能技术,探索智慧校园、创客教育,创新课程体系,推动“智慧云”,完善学校管理,促进师生成长。
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南昌市西湖区以智慧教育、网络研训、数字平台为“云梯”,着力打造云录播、云阅读、VR云等信息化生态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西湖教育的先行者,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站前路学校)充分发挥一校五区六部的办学优势,构建开放、共享、多元的协作平台,通过管理、师训、课程三大板块,令学校、教师、学生充分享受到“云”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智”取大数据,“慧”管更聚能
智慧校园的目标是以智能服务于教育教学和管理,为师生营造方便、舒适、高效的育人环境。学校各项信息收集易而联通难,为更好地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实现教育信息互通互联,站前路学校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一年级和七年级新生入校前的摸底中,采用自定义扫码填报的方式,完成学生信息的全面收集。这些基础信息将被收纳到学校的数据库中,各部门可根据相应权限灵活地查询、导出、新增、修改、整合數据。
考勤管理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往的签字、指纹、扫码等方式不够精准,且效率低下。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站前路学校华侨城校区采取人脸识别系统,自动甄别走进校门的教师,在后台记录数据并实时上传,既减少了烦琐的签到手续,又精准地记录了考勤情况。倘若老师有事需要请假,也不需要逐级打电话,只需在手机里的学校企业公众号中提交申请,就可自动转到相关审核人的手机上。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可以通过短信提醒,后台将自动记录,极大地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资产管理中,人工处理数据烦琐且易出错。我校着力从三方面进行资产管理。首先是借助信息平台让资产信息透明化。学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初始录入简单,但是一两年之后如果想精准地知道资产的去向,往往力有未逮。现在通过技术平台对录入、收存、发放、借阅、归还、清点等情况实时记录,资产情况一目了然、随时可查。第二是依托信息技术促进资产的高效运转。通过对资产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获取到资产更新或升级的数据,进而对资产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调配。第三是应用信息技术保障资产安全。通过资产管理信息项目,对学校资产进行梳理、评估、研判,全面掌控资产信息,避免人工疏失,提高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师”出云平台,联动助成长
智慧教育是智慧校园的重点与核心,从这一基点出发,站前路学校利用网络多元化、交互性的特点,助力教师成长。学校收集整理了大量数字资源来建构云平台,每位教师在云平台上都拥有自己的个人云盘空间,可实现手机、电脑等多端登录、操作、上传、下载,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将智能云终端及智慧办公系统安装在电子备课室、云机房等多处场所,支持多种教学外设,满足图像、视频等的应用需求。通过云平台的构建,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节约了教学成本。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研成了常态化的教研模式。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站前路学校针对集团化办学模式,打破校区间的地域界限,开启了“坐、立、行、走、跑”五联动的云端师训模式:“坐”即周一“坐诊吧,名师”——教学名师在线“看诊”,教师提前预约登记,与专家云中对话;“立”即周二“林立吧,社团”——学校在云端收集热点话题、组建社团,进行座谈对话或案例分享;“行”即周三“同行吧,青年”——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量身定制了“1+x”培训成长清单,在云端开展个性化的线上培训;“走”即周四“急走吧,教研”——学校实现跨校区、跨年级合作,开展线上集体备课模式;“跑”即周五“奔跑吧,课堂”,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各校区共同观摩优质课例并实时互动。
每学期末,站前路学校还会利用云平台的大数据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立体的动态监测,依据“收集原始数据—数据处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全方位评价—反馈整改、动态追踪—数据关联与共享”的流程来操作。为保证数据收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学校采用“全集团一把标尺、双轨并行”的策略。在笔试环节,打破校区边界,以年级为单位,在全集团统一阅卷,强化不同校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横向差异比较,实现了校区间的信息共享。
在素养测试阶段,集团针对不同学科成立了专业测评团,在各校区之间随机抽样、常规巡查、与学生互动,从专业的角度测评学生各学科的素养水平,融合笔试加素养测评双轨道数据,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生成定量及定性的评价,为教师专业发展诊断和指导培训提供依据。同时关联每一个数据点,形成数据群,结成数据网,横向指向年级、纵向指向校区及学科,真实、客观、全面地测评核心素养。数据的沉淀和积累还为教师的全方位成长提供了数据参考,如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一键关联,全面共享。
“悦”享云未来,“课”创新基地
学校将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并不断创新课程,提升学生素养,如学校构建线下阅读、线上诵读、平台测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教师通过平台向学生推荐书目,在线下开展系列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在朗读亭中诵读经典,并分享到班级群、微信群,进而推送到家长的手机上,优秀的诵读作品还会被推荐到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完成个人阅读后,学生还可在云平台发起线上PK赛,巩固阅读成果,激发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在智慧应用的过程中打开阅读之窗。
劳动课程中的无土栽培课是四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学校正在研究智能种植项目,通过电脑编程预设室温控制、注水、增加营养液等环节,实现劳动与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合,让孩子们成为智慧应用的实践者,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
教育部为推动和规范编程教育发展,将编程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中。早在2004年,站前路学校就组建了机器人科技活动小组,常年开展相关活动,至今已探索了17年,并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梯队培养模式。第一梯队是在中高年级进行机器人和乐高编程普及培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第二梯队是开设编程活动,学生学习图形化编程软件,感受编程带来的无限乐趣;第三梯队是在社团中选取优秀的学生,建立“罗伯特创客基地”,组建创客校队。如今学校的创客校队在国家、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的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多次在全国竞赛中夺冠,部分项目甚至填补了江西省在这一领域中夺冠的空白。最值得称道的是学校的阿尔法舞蹈机器人。机器人全身由23个可编舵机和其他传感器组成,孩子们通过编程设计动作,并将音乐与动作精准结合,同步接发信号,只要按动开关,多台机器人就跟着音乐节奏整齐划一地舞动起来。站前路学校的学子正努力从学习者、实践者转化为创新者,每年学校的“奇思妙想节”上,孩子们的科技创作都大放异彩。
趁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东风,站前路学校将继续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智能技术,探索智慧校园、创客教育,创新课程体系,推动“智慧云”,完善学校管理,促进师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