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芬 李金玲
摘要:目的:观察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平均蛋白质水平、热能水平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营养摄入,进而提升血液透析质量。
关键词:饮食护理;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状况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长,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决定患者的生存周期[1]。而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营养不良是影响其生活质量和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研究将87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饮食护理干预对营养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血透室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排出心肺重症及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58.63±10.25)岁,平均透析时间为(2.84±1.25)年;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58.49±10.16)岁,平均透析时间为(2.91±1.17)年。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未构成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临床干预期间,医护人员应以温柔、和蔼的态度详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耐心告知其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主动和患者交流与沟通,倾听患者主诉,及时、专业地解答患者疑虑;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鼓励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按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异常反应的发生。
给予研究组患者饮食护理干预。(1)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根据患者实际,计算每日所需热量,科学管理患者的饮食结构,调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并记录每日饮食情况,以备查阅。同时,督促患者补充适量维生素,减少钠盐摄入,规律进餐;(2)加强饮食教育:医护人员应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教育,详细讲解膳食对于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指导患者和家属阅读食物成分含量表,熟悉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含量,进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戒烟戒酒,不食生冷、刺激、不易消化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蛋白质及热能水平,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课题资料及数据的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蛋白质水平、热能水平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蛋白质水平、热能水平均有所上升,研究组的平均蛋白质水平为(1.42±0.31)g/(kg·d),热能水平为(165.78±21.51)kJ/(kg·d),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造成,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和肾功能的损伤,最终可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增加远期生存率,需要在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调整饮食供给,进而改善营养不良,降低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平均蛋白质水平、热能水平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积极影响。饮食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饮食教育等方式,纠正患者及家属对饮食干预的认知,促使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加蛋白质、热能的摄入,改善营养不良;增强免疫力和机体功能,有效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綜上所述,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营养摄入,进而提升血液透析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多加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凤,段建菊.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饮食护理效果评价[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