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峰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對照组行普通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研究组行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术后疼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提高。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骨量下降,骨微结构遭到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疏松,而在外力或轻微外伤作用下,极易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保守治疗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养,会加重患者骨质疏松,且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本研究主要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62~78岁,平均(71.42±28)岁。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61~79岁,平均(71.69±2.79)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科比(P>0.05)。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均为单椎体压缩性骨折;(2)存在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有明确的手术指征;(3)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4)告知患者及家属研究内容,均取得同意。排除标准:(1)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意识、认知、精神严重障碍;(3)存在明显神经压迫、脊髓受压情况;(4)伴血液系统疾病、转移性椎体瘤等;(5)凝血机制异常。
1.3 手术方法
术前利用X线、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骨折情况,明确病变椎体,确定进针角度、位置、长度等。患者取俯卧位,局部麻醉,用C型X线透视法准确定位,穿刺后沿椎弓根进入椎体前中1/3交界处,与椎体中线尽量靠近,侧位与主体椎体中部远离,退出枕芯。正侧位X线透视位置满意后,研究组于椎体内部高压注射高黏度骨水泥2~4 ml,密切监测体征变化,在透视下确定填充满意后结束推注,旋转穿刺针进行泄压,6~8 min后将穿刺针拔出,并进行局部压迫。对照组手术操作同研究组,术中使用普通骨水泥填充。
1.4 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1年评估两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采取视觉模式评分法(VAS)评定两组疼痛程度,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评估两组腰椎功能,分数越低腰椎功能恢复越好[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1年,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3讨论
随年龄增长,机体骨基质、矿物质比例减少,导致骨组织微结构损伤,因此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较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取保守治疗,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普遍接受度低,整体疗效并不理想。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式,利用穿刺针将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可使椎体高度得到恢复,提高椎体的稳定性及强度,以防发生椎体塌陷,有效减轻患者腰背疼痛症状,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术后骨水泥渗漏率高,需注意手术适应证、骨水泥注入量、材料等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年,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这是由于高黏度骨水泥采取弥散性填充方式,其瞬时机械支撑力可以恢复椎体高度,且混合液态期短,增强骨水泥瞬时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椎体的稳定性,以防发生骨折移位。同时,高黏度骨水泥具有瞬时高黏度、低温聚合的特点,可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术后止痛时效更快,促进腰椎功能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刘乾雄.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9):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