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形象爱国情怀

2021-08-23 02:33顾小春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品析刘伯承沃克

顾小春

【教学目标】

1.理解语言、动作和神态等人物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感受刘伯承钢铁般意志的军神形象。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对塑造军神形象的作用。

3.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对塑造军神形象的作用。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初识军神

师:同学们听说过《刮骨疗毒》的故事吗?

生:关羽右臂曾经被毒箭所伤,神医华佗帮他治疗,担心关羽害怕,要求把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遮住眼睛。关羽笑着说,这些统统不需要,他不害怕,随便华佗怎么治。关羽一边喝酒、下棋,一边任凭华佗刮毒。华佗惊叹不已,说:“将军真乃神人也!”

师:古有关羽刮骨疗毒,今有刘伯承手术拒绝麻醉,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军神。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军神刘伯承,感受他钢铁般的军人意志。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刘伯承有什么样的初步认识呢?

生:他拒绝使用麻醉药,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坚强的意志。

生:他之所以拒绝麻醉,是因为担心麻醉影响脑神经,影响革命。

【品析】讲述《刮骨疗毒》,初步创设学习《军神》的课堂氛围,同时设计对刘伯承初步认识的问题,温故知新,为进一步研读做好铺垫。

二、细读军神

师:同学们,课文综合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立体塑造了光彩照人的军神形象。请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军神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病人一声不吭……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他抓破了。”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把刘伯承忍受手术剧痛的钢铁般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人们形容经受痛苦煎熬时往往用“疼痛难忍”,这句话中刘伯承是用什么举动来忍受痛苦的呢?

生:他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床单。

师:真会读书!你们从这些举动读出了什么?

生:我们疼痛难忍时,往往大喊大叫,刘伯承却“一声不吭”,真是意志如铁。

生:“越来越使劲”,他手上的劲越来越大,可见遭受疼痛越来越剧烈,这需要多么坚韧的毅力呀!

生:“七十二刀。”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把刘伯承时刻保持清醒的军神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

师:不多不少,恰好72刀。孩子们,刘伯承在忍受巨大痛苦的同时,还能精确数出手术的刀数,这需要多么心无旁骛的专注呀!

【品析】设计交流人物描写环节,让学生从动作、语言等描写中,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感受军神特质,也让学生意识到在写作中人物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师:同学们,其实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是其内心的外在折射,我们要是对这些动作、语言细加揣摩,可以读懂人物真实而细腻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尝试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吧!

生:沃克医生真是慧眼如炬,一下子就识破了我的谎言,道出我的真实身份。我还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随他怎么说吧。于是刘伯承(微微一笑……)

师:好一个内心缜密、随机应变的刘伯承。

生:作为一名指挥官,我必须要有时刻清醒的大脑。若是使用麻醉,我又怎么能保持时刻清醒呢?不过沃克医生的好意让人感动,我还是委婉解释一下吧。于是刘伯承(平静地回答……)

生:(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我沃克从医几十年,大大小小的手术也做了几千次,哪一次不是从容不迫?可是今天怎么啦?双手竟然不听使唤地颤抖起来。哦,原来是心系这个年轻人。

师:哦,原来这个外国军医是外冷内热啊!

【品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课堂上设计“揣摩内心品军神”这一环节,既是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落实语文要素,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探秘军神言谈举止背后的真实动机,以及沃克医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

师:同学们,课文主要是塑造开国名将刘伯承的军神形象,想一想文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他的军神特质呢?

生:正面描写,对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活画了军神形象。

生:通过沃克医生反应凸显军神形象。

师:像这种不直接写当事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迂回曲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侧面烘托。

(师出示:1.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2.这位德国医生经常对人说:“前些日子,我为一个青年军官做眼部手术,他拒绝使用麻醉药,凭着超人的毅力,坚持到最后,手术很成功,我相信他不是军人,而是军神……”)

师:这两句都运用了侧面烘托方法,知道有什么異同吗?

生:都表达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由衷赞美和敬佩之情。

生:前者是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当面情不自禁的褒奖,后者是沃克事后对军神之举进行宣扬。

师:同样是侧面烘托,第二句可以替代第一句吗?

生:第一句更能表达沃克的由衷敬佩!

生:而且当时是在手术室,根据经验,手术时不允许外人在场。因此,第一句更契合当时的情境,显得更真实可信。

师:巧妙借助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孺子可教!还运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那么,刘伯承居然把崭新的床单抓破了,力道越大,痛苦越深,越坚强,这种方法是不是叫反衬呢?

师:对,举一反三,真会学习!课文综合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和反衬等方法,把军神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品析】设计“运用哪些方法刻画军神特质”交流环节,既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塑造军神形象的方法,也能读写结合,渗透写作技巧,让学生在今后习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质疑探究

师:“学则须疑”,我们在学习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同学们,你们在本节课有哪些疑惑要和大家交流呢?

生:我们知道,笑对我们每个人再容易不过了,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但是课文中却用“勉力一笑”,是不是不合乎常理?

生:文中说沃克医生一向从容镇定,这次却有些颤抖,不是前后矛盾吗?

生:刘伯承起初用“刘大川”化名,为了保护自己,最后却毅然说出真名,难道不怕暴露自己吗?

师:老师不得不说,你们的问题意识很强,提的问题很有深度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堂上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刘伯承为了忍受剧痛,用尽力气抓破床单,身体极度虚弱,即使简单的笑也很吃力。

生:而且刘伯承手术部位是在眼睛,手术刚好,刀口还没有愈合,所以他笑得勉强。

师:是的,脸、眼相邻,笑的颤动势必导致伤口疼痛,“勉力一笑”真实传神,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品析】古人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可见质疑对有效学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别具匠心,把余下问题留到课后,能激发孩子们深度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四、再论军神

師:古有煮酒论英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古人,评论评论军神。

生:他意志如钢,是了不起的军神。

师:仅仅是因为意志坚强才被誉为“军神”吗?

生:他还从容镇定,心思缜密。

生:他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异常的专注力和机敏的反应力。

师:朱德曾对刘伯承如是评价:“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可谓是对军神极好的诠释。

师: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有三个半军事家,而刘伯承就是那半个军事家,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吗?

生:虽然刘伯承这次手术成功,但是因为受伤严重,医生只能给他安上一只假眼球。说半个军事家,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师:尽管是独眼将军,却瑕不掩瑜,不能掩饰刘伯承创建五行山根据地、千里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以及解放后创办南京军事学院中立下的不朽功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认识了军神刘伯承,最后让我们吟诵叶剑英元帅的《刘伯承同志五十寿祝(其一)》结束此课。

太行游击费纠缠,

撑住平辽半壁天。

遍体弹痕余只眼,

寿君高唱凯歌旋。

【品析】再次评论军神的环节设计,既是对课堂伊始初步认识军神的呼应、总结和深化,又通过分享饶有趣味的逸闻趣事,增强学生揭秘军神的动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以叶帅的七言绝句结束课文学习,更是收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品析刘伯承沃克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未来科幻城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快递爱情
快递爱情
世上最美丽的吻
运用“读、品、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