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曾有学生在课堂上问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我说:我是教师,我的使命就是教育学生。她又进一步追问我想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我大概描述了一下:有健全的人格,有真诚流露、始终活泼的生命状态,有不蹈袭他人、真正自我的风采,同时又能不断地汲取生活的营养,以更新自我、塑造自我;他们的人生,是在持续创造的旅途中欣赏,并在欣赏中愉悦前行……
几年后,又有学生问我类似的问题。我在上述回答之外,又加上了关于教育者的内容。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关注、助力学生成长,也要关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关注自我的个性表达。期待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教师要先成为那样的人。期待学生永远活泼向上,教师也要有源头活水不断流入。期待學生拥有独具一格的风采与表达,教师也要先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静水流深,内蕴厚,声自弘。其实不管是教师,还是其他职业,生而为人,就应当在实践中不断修行成长,以趋近于圆满。我也告诉这个学生,之所以要增添一些内容,主要是受《论语》的影响。
那么,我们每一个体,到底应该如何修炼自身、不断成长,并最终达成自己的圆满呢?实际上,早在2500多年前,至圣先师孔子就已给我们指点了迷津: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这三句话共同强调了一点:不患人不知己。《论语》是语录体著作,语言相当精练,各章内容互不重复,只有个别例外,上列就是一例。可见,孔子本人及其弟子特别重视“不患人之不己知”中所蕴含的道德修养品质。只有以不求人知、患己不能的原则时刻要求自己,才能始终扎实地去阅读、学习、交流、探究,坚持日久,兴许就能达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境界。此之谓:静下心来,不务声名,向内寻找,找到自己。
假如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是引导我们在成长的旅途中,要不断修心、放平心态,那么“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则是孔、孟二位先师在我们于前行途中遇到险阻困厄时,所指引的具体实践策略:反躬自省,向内寻求。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应互相督促,凡事先问自己尽心了没、尽力了没,效果又达到了没。如果达到了目标,应该问问是否还可以有更好的路径。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或者付出没有收获相应的回报,则应问问自己:是能力不够、方向不正确,还是投入还不够多。如果得了批评,受了委屈,应该问自己:是否对自己要求太松,期望值是否太高。找到原因后,要不忘鞭策自己: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我只有全力趱行。若是遇事只管往外寻求原因,处处归咎他人他时他地,则易陷入借口如山,无事已生非、有事则更鸡犬不宁的局面。此之谓:摒弃外虑,磨炼内功,精纯日进,成为自己。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教育是立人的事业。立人必先立己,而立己则必先立德。以有德之身再辅以技艺才能,德才兼备、文质彬彬,则具有君子之质。教育,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君子培育未来的君子之事。君子养成是终身之事,所以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而培育学生、与学生共成长,也是教多久就要学多久。学生的成长永无止境,教师的引导也永无止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西方教育家怀海德认为:要教育学生对知识有责任感,不断汲取,要敬畏当下,抓住现在。这是很高明的看法。如从这点横向联系比对,便会发现中西方教育思想惊人的一致性。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孔子能活到八十九十,不知他又会有怎样精妙的表述。但这点小遗憾,绝不能遮掩孔子活在当下、只争朝夕、孜孜以求、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以及习得古今、集大成于一身的伟大成就。而孔子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求仕求仁的经历,更是将人类本身所能具有的敬畏心以及责任感发挥到了极致。古今中外教育的一些核心理念、观点如此契合,这说明有些东西确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教育者,阅读了,认识到了,就是一种融通,也是一种认知品质,还是一种能力。具有这样的认知高度,拥有技多不压身的能力,还要怀有托举明日英才的宏愿,才能真正做到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的境界。
真正的教育者在托起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古今有各种境界说,如王国维的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佛家的三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作为教师,如想修炼,应该遵循怎样的路径?尽管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个体相对独立的成长,但在这诸多个性特色中,肯定有一些共通的门径。阅读《论语》,联通西方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示。希腊神庙中镌刻的哲言“认识你自己”,言犹在耳,可见认识自身始终是个难题。修炼的第一步是:我们要认识自己,寻找自己,找到自己。而大千世界,变化万千,红尘滚滚,诱惑太多,做自己始终是个难题。因此,修炼的第二步是:我们要坚贞固守,内掘不断,成为真正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风景,“天生我材必有用”,来此天地一遭,理应切磋打磨,雕琢成材,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自身。沿着这样的路径前行,虽然不能保证必能功成名就,但至少能让我们规避诸多烦扰,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在教育的大道上,光风霁月,躬身入局,奋发图强,从容一生,无怨无悔。这是先哲的教导,也是真正有教育情怀之人的毕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