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葭月
人的成长和佛塔一样,是一个阶层一个阶层的境界。小学的时光尽看那《格林童话》《淘气包马小跳》去了,在15岁时才第一次捧读《论语》。这一面让我顿觉相见恨晚,感叹越远古的文字越让人心悦诚服。《论语》之光,犹如世代相传的圣火,点亮了我的智慧、情感,让我可以在深邃的历史长廊中,与古代的圣哲互通心灵、共诉衷情。
《论语》讲的不仅仅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更绘下了春秋时期的一幅幅鲜活的画面,简直是一场活生生的精神盛宴。相比之下,现代的一些综艺影视、段子视频,不过是粗糙的皮毛而已,根本触及不到灵魂。
在孔子眼里,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他说: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北宋欧阳修说过,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意思是,君子想着为别人好,明知忠言逆耳,甚至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但还是会去纠正别人的过失,因为君子的立身是为了别人、为了社会、为了天下。而小人呢,人虽不小,但在精神上却是蝼蚁,心术不正,没有担负天下责任之心,为谋一己之私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做了损人利己的事,内心未免会有些愧疚。但小人却是会做上瘾的,以利逐利,如滚雪球,反而让小人产生一种成功自大的心理,使其越发骄横起来。但不义之事,终究换不得镇静与安宁。
《论语》讲究“礼”。《乡党》篇中有这样一段: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孔子在许多言行举止上,都能按礼行事,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应该有什么表情、什么动作、什么言语,他都始终一丝不苟、准确妥帖,令人敬服。孔子的“礼”,显现出一种对人的尊重。“礼”,在本质上是一种表现仁、义的外在的合理的形式。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视、听、言、动,看似是表面行为,却要落实到人的本心中去,才可真正加以践行。言、动的意义为大家所熟知,但也不可忽略了看和听。看和听是人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方式,正因为此,看到的和听到的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孔子的“四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正确的合乎礼义的事。
《论语》是华夏文明之河的一个源头,引领着一代代炎黄子孙在修德的大道上行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一生遵行周礼,执着仁道,为后世树立了永恒的标杆。我愿意跟随圣哲,做一个永远的小书僮,以纯粹的人性之光看待这个世界,以“君子成人之美”的原则与世人相处,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精神砥砺向学、一生不辍……
正青春的你,如果也恰巧与我志同道合,那么,请与我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