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洁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关注“学习运用”,在讀写一体化与语言应用水平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指导教学进行探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优化措施,供同仁参考。
作为基础的学科素养,核心素养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能力、学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语文素养主要指“必须具备的语文常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应用技巧、科学的学习认知习惯、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及高雅的行为举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探究。
一、作文教学现状
1.作文环境不够真实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写作训练效率不高,写作环境不够真实,导致学生的写作动力不足,不能表达真情实感,多数时候是“闭门造车”,或者胡编乱造。从长远看,这种教学状态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仅会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虚假,缺少生活味,长期如此,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放弃写作创新,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2.写作指导不讲效率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写作指导必须富有成效,然而在当前的小学写作训练中,绝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题海战术,运用“轰炸式”写作训练模式,让学生多写多练,以为用这种“以练代讲”的训练方式,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这样的训练方式是低质低效的,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压力过大,让他们产生厌烦甚至畏惧写作的心理。
3.评价方式单一枯燥
作文教学还应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角度开展训练,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只给出相应的分数,没有评语和修改意见。有的教师的评语要么是简单的几句话,要么是类似“结构完整、语言简洁”等大而空的套路化评语。这种评价方式是低效的,学生不能从中得到有效信息,还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失去方向。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作文指导策略
1.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作文训练,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实际需要,结合文题创设情境,创造真实的写作环境,激活学生的体验,让他们表达想法和情感,在交流与互动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运用这种写作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抓住“真情实感”这一特点,还原生活,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活情感体验。例如在写作“我最喜欢的小动物”这一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或视频,或邀请学生走上讲台,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再说明自己喜欢它(它们)的原因。随后,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写作训练,让学生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相信一定能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
2.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立意以及构思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总结与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自我诊断习惯,为提升写作能力做好铺垫。
3.评价形式和语言要多样
开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写作教学,教师要创新作文评价的形式与手段,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或者家长评价等手段,或者将几种评价手段相结合,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评价环节,教师要尽到引导者的责任,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给出中肯的、有建设性的建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评价时,语言要尽量委婉,比如可以这样说:“这个词用得很恰当,但后面的那句话如果能够写得更有诗情画意会更好。”“看了你的作文,老师很想去你说的地方看看,如果能邀请你做我的小导游就更好了。”相信运用上述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定能实现。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写作训练,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际认知水平,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写作自信,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如此,才能实现提升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注:本文系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统编教材体系下作文教学的‘三体视角研究”(批准号:CJK-Q202000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