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武主任医师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的数据库分析研究*

2021-08-23 13:23郭军田腊群寇媛丁辉
现代中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武螺旋杆菌萎缩性

郭军 田腊群 寇媛 丁辉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慢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理上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1]。慢性胃炎一般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性胃炎三类。其中,萎缩性胃炎是目前死亡率占全球癌症第3位的胃癌前期病变,近年来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每年的癌变率达0.5%~1%[2],所以,对萎缩性胃炎加以积极治疗,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较高的医疗意义。

中医药治疗本病,是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色,在多个病理环节上进行多靶点的干预,能够使药物药效直达病所,有一定的临床诊疗优势。李学武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工作,每年门诊量近万人次,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依托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资助,建立了李主任治疗萎缩性胃炎共计八年的处方数据库,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加以分析研究,提炼了李主任的临床用药经验,期望对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提供经验借鉴。

1 研究方法与结果

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来源于我院临床使用的HIS数据库,我们从中提取了2010-2017年期间诊断信息为萎缩性胃炎、处方医师为李学武的中药处方数据,采用微软公司sql-server2000为数据库平台,录入了李学武主任医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处方共计4365张,并请专业的软件开发商以美国Sybase公司的Power builder软件为编程工具,运用数据库强大的检索统计功能(具体的程序代码因属于计算机技术,本文不予详述),筛选出在处方中出现频率较多的药对(本研究定义为两味中药的固定组合)、药组(本研究定义为三味中药的固定组合),最后按出现频次加以排序,得到药对组合共计98对,经过运用中医中药理论分析后认为,频次靠后的药对多属于偶然应用,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所以只取前21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甘草是处方中应用次数最多的中药,所以和它配对组成的药对最多,但按中药理论,它主要起调和药效的作用,不具备针对性的治疗意义,所以给予剔除;同样的方法及理由,三味药组成的药组最终取前12组。最终结果见表1、表2。

表1 数据库里药对统计研究结果

表2 数据库里药组统计研究结果

从本表的统计结果分析,李学武主任医师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时,临床处方选药最常用的药物是健脾类药物,其下依次是理气类、养阴类、化湿燥湿类、疏肝类、解毒类、活血类、动物及药用菌类药物。这些用药经验将在讨论部分里作详细分析。

从本表分析来看,李学武主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用药里,助脾胃消化功能的消食类药物运用频次非常高。其次,健脾类药物经常和化湿类药物进行组合,理气类药物经常与活血类药物进行组合运用,活血药物也经常和养阴类药物进行组合,解毒类药物和虫类药物经常进行组合。这些处方经验将在讨论部分里作进一步探讨。

2 讨论

萎缩性胃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而且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因此,研究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病因方面,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年龄增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免疫异常、遗传基因等因素有一定关系[1],其主要的病理过程是胃黏膜受损后引起固有腺体的减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癌前状态),甚至上皮内瘤变(癌前病变)。在治疗上主要有去除病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症治疗,早期干预癌前病变等措施。

中医药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方面,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有一定特色和优势。中医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等引起的脾运失健相关,也与中焦枢机不利致脾虚与气滞、湿热、血瘀互结有关,其中脾胃虚弱贯穿于疾病的始终[3]。

李学武主任医师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们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从本研究的结果分析,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研究。

2.1健脾扶正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核心治法 李学武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病程慢长,大多数患者证候表现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脾胃虚弱,兼夹有食积、气滞、痰浊、血瘀、寒湿等[4],而且,随着年龄增大,人体正气虚衰,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也同步上升[5],这都表明正虚是该病的核心病机之一。所以本研究发现,李主任在处方用药时,健脾扶正的药对、药组占据了检索统计的最前、最多的位置。这也就提示我们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是以脾虚为最重要的基础病机,无论有气滞、血瘀、痰浊、毒邪等其它种种发病机制,治疗时都应以健脾为首先考虑的策略,如果脾胃健运,其它病理机制就无法对人体的脾胃系统造成较严重的损害,就能阻止萎缩性胃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李主任在处方选药中健脾养胃类中药都是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提示我们“健脾扶正”是萎缩性胃炎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首要核心治疗原则,也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一中医学重要理论在临床实践里的具体运用。临床医师处方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借鉴本文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库统计结果进行选择应用。

2.2解毒驱邪抗幽门螺杆菌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环节 肠上皮化生是萎缩性胃炎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果能逆转,或至少把疾病稳定在这一阶段,对该病的治疗意义重大。化生的病理是肠腺样腺体代替了胃固有腺体[1],而这个病理过程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该细菌如果不能被清除或者有效抑制,胃黏膜常常出现阶梯式炎症性病理进展过程,即胃黏膜萎缩之后,继而发生肠化,再后可能发生上皮内瘤变,最终可能演变为胃恶性肿瘤。从中医学角度看,这个病理过程类似邪毒侵袭的病机,所以,解毒祛邪就是重要的中医药处方思路[6]。李主任处方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这一药对出现频次很高,也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另外李主任选用黄连、蒲公英治疗萎缩性胃炎的频次也比较高,有研究表明,黄连、蒲公英都有一定的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理作用,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正是萎缩性胃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用抗菌中药抑制该细菌的活动,对阻止胃黏膜的损伤有一定治疗意义。徐艺等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发现,黄连在136种中药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菌作用最强[7];胡伟、王红等也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证明,蒲公英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甚至对那些对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也有抑制作用,显示了一定的临床药用价值[8]。而且蒲公英一药,性味平和,我国不少地方的老百姓将其作野菜食用,说明其副作用很小,可以较长时间持续用药,是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中比较好的选择之一。本经验可供临床医生处方时参考。

2.3抑制上皮内瘤变对治疗萎缩性胃炎有重要意义 萎缩性胃炎最后可能发展为上皮内瘤变,这是比较危险的病理阶段,属于癌前病变,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干预。李主任的用药经验之一体现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元这一药组上,前两种中药已经论述过,土元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突变及抗肿瘤作用,可抑制癌细胞[9],土元的醇提取液对胃低分化腺癌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抑瘤率达到98.06%[10]。而且,相比其它诸如“守宫”“全蝎”等抗肿瘤中药,土元副作用较小,且价格较低,应用广泛,例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的“通心络胶囊”里就有土元。李主任的这一药组可以为临床医生治疗伴有上皮内瘤变的萎缩性胃炎提供借鉴。

2.4调理气机、活血通络有助于恢复脾胃的升降运化功能 萎缩性胃炎总的病理是胃黏膜萎缩,必然带来胃消化功能的失调,表现为嗳气、早饱、胃脘胀满、胃腹疼痛等症状,这和中医学的气滞血瘀、升降失常有类似的病机。所以李主任处方中理气、活血、调理气机的药物也占一定比例,如,陈皮、木香、砂仁药组,枳壳、与厚朴,佛手与香橼,蒲黄与五灵脂等药对,都可以调畅脾胃气机、行气活血,起到恢复脾胃正常功能的作用,这些方法也是萎缩性胃炎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的选药经验可以为临床医师处方提供参考。

2.5健脾扶正加用化痰祛湿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发现李主任临床用药时,健脾类药物也经常和化湿类药物组合运用。这个用药思想和脾胃的生理特点有关系,脾的生理功能之一是运化水湿,脾胃虚弱则易生湿生痰,痰湿反过来更会阻碍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形成不良的病理循环,所以,健脾药物和化湿祛痰类药物联合运用可以打断这一病理过程,具体的药物如:党参和茯苓等的配伍,党参、陈皮、半夏等药物的组合运用等。

2.6化食消积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必要方法 消饮食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为脾胃虚弱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机,脾胃虚弱则运化水谷无力,很容易出现食积,食积不化不仅阻碍脾胃的气机升降,还可能成为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的发生基础,所以,李主任处方里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这个药组出现的频次非常高,几乎50%多的处方里都有出现,这个经验值得临床医生借鉴。另外,谷芽,生麦芽等药对也可以临床应用。

2.7动物类中药是萎缩性胃炎后期的重要治疗药物 适当运用动物类药物可以提高萎缩性胃炎后期的疗效。从李主任用药的研究结果分析,土元、刺猬皮、海螵蛸等动物类药物也占用一定比例,这对后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意义。一旦疾病到了比较深的程度,往往非血肉有情之品不能逆转病机,中医学有久病入络的学术思想,萎缩性胃炎后期也是有络病的病机存在的,对于入络的疾病,植物类药物一般难以深入其病理深处解决问题,唯有生物能量层级更高,药物偏性更大的动物类药物可以起效。但动物类药物偏性大,副作用可能也比较大,个别病人也容易有过敏现象,而且一般价格也比较高,所以,该类药物主要起辅佐治疗的意义,发病初期不是必须的用药选择。

2.8细药可以辅助提高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细药一般指比较名贵的中药。如人参、冬虫夏草、灵芝等。灵芝被誉为中药九大仙草之一,《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可以“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这其中当然有赞美夸大的成分,但灵芝是名贵中药则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由于种植技术的提高,价格已经近乎平民化,应用日益广泛,李学武主任医师在治疗病情较重的萎缩性胃炎时,也会酌情少量应用,疗效较好。近年的文献也表明灵芝中含有的灵芝多糖具有多种生理效应,可提高血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SOD可以有效地保护胃黏膜细胞,清除局部组织的氧自由基。王守安等通过对萎缩性胃炎大鼠的实验研究,发现含有灵芝的实验合剂灌胃后,药物能保护大鼠胃黏膜细胞,使病变逐渐改善。其机制可能是灵芝等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通过参与清除胃黏膜氧自由基, 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从而提高抗氧化能力而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11]。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建立李学武主任医师治疗萎缩性胃炎中药处方的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检索统计技术,得出了李主任治疗该病的许多有益的“理法方药”经验,可以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病提供有益的处方思路与具体用药借鉴,将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一定贡献。

猜你喜欢
学武螺旋杆菌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柳学武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逆全球化”?
苍蝇体格 老虎胃口
医院内的“塌方式”腐败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