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燕 樊建妮 朱乐湖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神经内科,陕西宝鸡 721000
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250 万例,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预防控制脑卒中的发生是打造“健康中国”的关键之一[2],但依赖于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行为方式的养成。据调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行为水平偏低[3-4]。认知行为治疗通过纠正患者错误观念、规范适应性行为,促进健康行为养成[5]。健康管理师是指从事健康与疾病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维持与促进的专业人员[6]。本研究探讨基于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认知行为干预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选择2019 年9 月至2020 年3 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高危人群124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风险评估表》[7]评估标准;②年龄>40 岁;③能正常沟通。排除标准:需住院治疗。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 例,剔除脱落患者,干预组纳入58 例,对照组纳入5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参照文献[8-9]编制《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行为干预手册》,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发放认知行为干预手册、集中或个体宣教等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认知行为干预。
(1)组建认知行为干预小组。包括主治医师1 名、健康管理师2 名、专科护士6 名、同伴支持教育者6 名,组织培训相关知识。
(2)认知行为干预。①健康管理师主导化:健康管理师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评估、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整个方案的制订、实施、量化管理,如对运动量≤1 h/d 人群制订每周控制目标。②认知行为干预主题化:设计脑卒中防治知识(4 个主题)、健康行为(8 个主题),并将活动主题与控制目标相关联。③认知行为干预阶段化:将12 个活动主题分为知识教育(1~3 个月)、行为教育(4~6 个月)、认知行为养成教育(7~12 个月)3 个阶段,每个阶段结合危险因素适时调整干预计划。④认知行为干预方式多元化:包括集中宣教(≥3 次,60 min/次)、微信支持(组建微信群,将干预手册、活动主题等推送群中)、同伴支持(在健康管理师指导下,同伴教育者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家属支持(指导家属承担监督和协助管理职能)。⑤随访管理评估动态化:采用门诊随访、微信随访(随时咨询)、电话随访(每2 周1 次)、家庭访视(每2 个月1 次)进行随访管理,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①脑卒中防治认知水平。参照文献[10-11]编制《脑卒中高危人群脑卒中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包括危险因素等4 个维度20 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5 分,分值越高认知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0.912。②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 promotion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12]测评,包括人际关系、营养等6 个维度52 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4 分,分值越高提示健康促进行为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0.865。③控制效果。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糖(glucose,Glu),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防治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 个月,两组脑卒中防治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脑卒中防治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脑卒中防治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 <0.05
干预前,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 个月,两组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P <0.05),干预组人际关系、营养、个人目标、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 <0.05
干预前,两组BMI、SBP、DBP、Glu、T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 个月,观察组BMI、SBP、DBP、Glu、TG 低于干预前,对照组BMI、SBP、Glu、TG 低于干预前,干预组BMI、SBP、Glu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控制效果比较()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控制效果比较()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 <0.05。BMI:体重指数;SBP:收缩压;DBP:舒张压;Glu:血糖;TG:三酰甘油。1 mmHg=0.133 kPa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我国40 岁以上脑卒中患病人数为1242 万[13]。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8 项,伴有其中任意3 项即为脑卒中高危人群[14-15],如何通过行为干预消除危险因素就成为临床干预的焦点[16]。认知干预能够通过改变患者思维、信念来矫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帮助患者建立规范性适应行为[17]。
“脑卒中健康管理师项目”是我国脑卒中防治策略中的重要一环。健康管理师集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教育专家等为一体,主要从事健康与疾病危险性的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管理效果评估等。杨彩虹等[18]认为,健康管理师参与管理模式有利于控制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王丽群[19]报道,健康管理师参与式健康管理能够提高脑卒中高危风险患者脑卒中预防知识。结果显示,干预组脑卒中危险因素、预防知识、早期病症识别、突发事件处理评分显高于对照组,所得结论也支持上述观点。
本研究以时间为节点设计了12 个认知行为干预主题活动,微信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干预过程的无缝对接[20]。同伴支持教育能够产生示范效应,激发个体产生积极模仿行为[21-23]。家属支持可弥补专业人员无法实现的近距离监督作用[24]。结果显示,干预组人际关系、营养、个人目标、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袁东登等[25]将健康管理师管理模式应用于2 型糖尿病患者也有类似报道。随着脑卒中高危人群脑卒中防治认知水平的提高、健康行为方式的养成,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效果也必然提高。
综上所述,基于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控认知水平,改善健康行为,增强血压等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