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祥 翁晓文 王 军
1.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江苏徐州 221006;2.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滨海 224500;3.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徐州 221006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分为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两大类,而感染性肺炎主要以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当新生儿出现严重感染时,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极易引起神经、消化以及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出现,严重时还可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2]。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主要以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为主,但在治疗过程中,若长期使用抗生素,会破坏患儿体内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从而引起腹泻,甚至造成二重感染,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关键[3-5]。为了寻求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最佳方案,本研究针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 例患有肺炎的新生儿,分别予以青霉素和青霉素联合头孢菌素两种治疗方法,对患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患有肺炎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另外选取同一时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出生的50 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参照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根据病史以及X 线结果诊断为肺炎;②足月妊娠(37~42 周)。排除标准:①早产儿;②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③患有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畸形等。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晓并同意参与。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予以对症治疗和护理,对照组予以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号H20058833,生产批号:20180123,规格0.6 g/支);观察组予以青霉素联合头孢菌素治疗:头孢菌素类药物为注射用头孢他啶(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号H20034131,生产批号:20180302,规格:2.0 g)。疗程为1 周。
①临床疗效:体温、肺部啰音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较前好转为有效,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肠道微生物环境:通过光冈法[6]对患儿予以抗生素治疗后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含量进行检测,并与参照组肠道微生物菌群含量进行比较。③安全性:观察患儿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血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降钙素原(calcitonin original,PCT)和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在患儿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采用试剂和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其体内血清WBC、PCT、CRP 水平。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变量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 法,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双歧杆菌、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消化链霉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低于参照组,肠杆菌、消化链霉杆菌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道微生物菌群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三组肠道微生物菌群含量比较(log10n/g,)
表2 三组肠道微生物菌群含量比较(log10n/g,)
注:与参照组比较,aP <0.05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血清WBC、PCT、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WBC、PCT、CRP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WBC、PCT、CRP 水平比较()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WBC、PCT、CRP 水平比较()
注:WBC:白细胞;PCT:降钙素原;CRP:C 反应蛋白
新生儿肺炎常可发生于分娩前、分娩中以及分娩后,以分娩后最为常见,其原因主要与新生儿吸入异物等有关,如吸入被污染的羊水、粪便等,或感染细菌、病毒等而引起肺部炎症病理性改变,是新生儿死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7-9]。随着抗生素药物的普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类疾病,继而机体出现耐药性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加之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故在对其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谨慎选择[10-14]。
新生儿肺炎采用抗生素治疗时,主要以青霉素类为主,随着医学界对高效广谱抗生素的研究,临床医师已逐渐将青霉素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如最常见的头孢菌素[15-17]。本研究针对单纯使用青霉素与青霉素联合头孢菌素使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用药期间,两组患儿出现呕吐、皮疹以及腹泻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该结果提示,两种抗生素治疗方案对发生肺炎的患儿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人体肠道中,肠道菌的种类可达400~500 种,正常菌群的数量更大,此类菌群可使人体生理功能维持正常水平,并能有效促进机体内营养吸收、增加免疫功能等优势,若肠道微生物环境失衡,可导致肠道内有益菌群含量消失,从而无法抵抗有害菌群的入侵,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新生儿肠道微生物菌群含量比较,用药后两组肠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较参照组下降,而肠杆菌与消化链霉杆菌均较参照组增加,提示两组患儿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其肠道内微生物环境的平衡,其原因与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作用机制等原因,破坏了其肠道内微生物环境,使有益菌群含量降低,有害菌群含量增加,随着菌群含量的失衡[20-21],导致患儿肠道内有益菌群无法抵抗有害菌群的侵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低于参照组,肠杆菌、消化链霉杆菌高于参照组(P <0.05),提示使用青霉素联合头孢菌素的患儿体内有益菌群下降、有害菌群增加较正常新生儿更明显,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22-2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WBC、PCT、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两组抗生素治疗均可有效降低患儿炎症因子,但青霉素联合头孢菌素较单独使用青霉素降低更明显[25-27]。
综上所述,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两种抗生素用药方法临床效果相当,但联合用药可破坏患儿体内肠道内微生物环境的平衡,因此临床应注意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