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厅,刘 晓,唐晓波*,曾祥忠,蒲德强,王 云,李春华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为39万hm2,茶叶产量33.5万t,其中名优茶产量20.44万t;茶叶综合总产值为800余亿元,毛茶产值303.8亿元,茶园面积居全国第3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4位。四川省委省政府已将茶叶列为我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和“5+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
四川省地形以盆地平原和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产茶区、市、县多,分布广,全省共有130个县产茶,占全省183个县的71.04%,优势产茶县32个,茶园面积1.3万hm2以上的县18个,茶区主要分为川西茶区、川南茶区和川东北茶区(表1)。目前,已建成了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和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区、川中优质茉莉花茶集中区,形成了以优质绿茶为主,川红工夫红茶、雅安藏茶、茉莉花茶为辅的“一主三辅”优势特色产品格局。
表1 四川主要茶区及重点产茶市
川西茶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主产市为成都市、眉山市及雅安市,其中:成都市茶叶主要分布在蒲江县、邛崃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彭州市;眉山市茶叶主要分布在洪雅县、青神县、丹棱县;雅安市茶叶主要分布在名山区、雨城区、天全县、芦山县、荥经县、宝兴县(表2)。该茶区以生产名优绿茶、黑茶为主,茶园的良种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是四川省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
表2 川西茶区主要产茶市茶叶生产情况(2019年)
川南茶区地形以山地为主,主产市为乐山市、宜宾市、泸州市、自贡市,其中:乐山市茶叶主要分布在峨眉山市、夹江县、犍为县、马边县、沐川县;宜宾市茶叶主要分布在翠屏区、叙州区、高县、筠连县、珙县和屏山县;泸州市茶叶主要分布在纳溪区、叙永县和古蔺县;自贡市茶叶主要分布在荣县(表3)。该茶区以生产名优绿茶、红茶和出口绿茶为主,茶园的机械化采摘程度较高,是四川省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区和川中优质茉莉花茶集中区。
表3 川南茶区主要产茶市茶叶生产情况(2019年)
川东北茶区地形以山地为主,主产市为巴中市、达州市。其中巴中市茶叶主要分布在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达州市茶叶主要分布在万源市、宣汉县,大竹县,渠县,开江县;广安市茶叶主要分布在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邻水县、武胜县;广元市茶叶主要分布在旺苍县、青川县;绵阳市茶叶主要分布在平武县、北川县、江油市;南充市茶叶主要分布在营山县(表4)。该茶区以生产名优绿茶和出口绿茶为主,茶园的机械化采摘程度相对较低,是四川省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
表4 川东北茶区主要产茶市茶叶生产情况(2019年)
2018~2019年,对雅安市的名山区、雨城区,成都市的蒲江县和邛崃市4个主要产茶区县的茶园施肥状况进行了调研,发现茶园pH值3.63~4.84;有机质含量为29.96~37.51g/kg;全氮(N)含量为0.68~2.38g/kg;有效钾(K)含量为22.90~230.81mg/kg;有效磷(P)含量为11.09~31.60mg/kg。对照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土壤营养诊断指标(表5),说明川西茶区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但部分茶园全N、有效K和有效P含量不足。
表5 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土壤营养诊断指标
由于川西茶区茶园长期处于施肥不平衡的状态,大量施用复合肥(15-15-15),土壤酸化现象比较严重。在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的前提下,推荐“有机肥+茶叶专用肥+土壤改良剂”施肥模式,以降低茶园化肥施用量、改良茶园土壤和适当提高茶园pH,促进土壤中养分的转化与利用,同时,合理施用茶叶专用肥,提高茶园土壤磷、钾含量,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表6)。
表6 川西茶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2018~2019年,对乐山市的峨眉山市、夹江县,宜宾市的筠连县、高县4个主要产茶区县的茶园施肥状况进行了调研,发现茶园pH值3.59~5.17;有机质含量为26.78~37.76g/kg;全氮N含量为1.05~1.79g/kg;有效钾K含量为47.89~169.98mg/kg;有效磷P含量为6.09~83.97mg/kg。对照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土壤营养诊断指标(表5),说明川南茶区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N含量较丰富,但部分茶园有效K和有效P含量不足。
由于川南部分茶区大力推广茶园机采,茶园对氮肥的需求量大。茶园长期大量施用氮肥,造成了土壤酸化和培肥能力的退化。基于此,在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的前提下,推荐“有机肥+茶叶专用肥+缓控肥+土壤改良剂”的施肥模式以改善土壤质地,促进肥料中养分的转化与吸收(表7)。
表7 川南茶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表8 川东北茶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据马立锋等[1]对巴中市的南江县、平昌县及广元市部分茶区土壤分析结果表明,其全氮N含量均低于0.1%;南江县、广元市和平昌县茶园土壤有效K含量分别为48.01mg/kg、66.33mg/kg和123.30mg/kg,其中南江县、广元市茶园土壤有效K含量低于100mg/kg;平昌县茶园土壤有效P含量为52.14mg/kg,南江县和广元市茶园土壤有效P含量分别为0.08mg/kg和3.93mg/kg,含量明显不足;南江县、平昌县和广元市茶园土壤有效镁(Mg)含量分别为53.40mg/kg、309.62mg/kg和399.30mg/kg,含量丰富[2]。
川东北茶区长期处于施肥不平衡的状态,以施化肥为主,少施甚至不施有机肥,有的仅在生产季节前施追肥,磷、钾肥的施用量不足。在此茶区我们推荐“有机肥+茶叶专用肥+控释肥”施肥模式,合理施用磷、钾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表8)。
小贯小绿叶蝉是四川各茶区茶园夏、秋季的主要害虫,每年4月至整个茶叶采摘期都是茶园最重要的害虫。成、若虫刺吸茶芽梢嫩叶,受害芽叶沿叶缘黄化,叶脉红暗,叶卷曲粗老,以致叶尖叶缘红褐,进而焦枯萎缩,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小贯小绿叶蝉全年发生10代左右,以成虫在茶树或其他作物上越冬。川西茶区,越冬成虫一般于3月中旬气温10℃以上开始活动、产卵,4月中旬,第1代若虫盛发。此后每半个月至一个月发生1代,直至10月中旬停止繁殖,世代重叠严重。川西茶区多呈6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双高峰型发生。
灰茶尺蠖仅在川西茶区的部分茶园发生严重,幼虫主要取食嫩叶和成叶,大发生时可将茶树老叶、新梢、嫩皮、幼果全部食光。川西茶区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树冠下表土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
茶毛虫主要发生于川南茶区的山区茶园,以幼虫咬食叶片危害,严重时可将叶片时光,影响茶叶产量和树势。茶毛虫以卵块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越冬。一年发生2代,1代幼虫发生在4~5月,2代幼虫发生在7~8月。
茶蚜在川西茶区和川南茶区分布广泛[3],以成蚜、若蚜群集在芽梢和嫩叶背面刺吸为害,致新梢发育不良,芽叶细弱、卷缩,并排泄蜜露诱致烟霉病发生,使叶、梢为黑色。以无翅孤雌蚜、老龄惹蚜、卵在茶树中下部越冬,翌年3月开始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生高峰期,后随气温升高,虫口数逐渐下降,直至9月下旬出现第2次发生高峰,随后逐渐进入越冬期。
黑刺粉虱以若虫群集与茶树叶背刺吸汁液,使叶片营养不良而发黄、提早脱落,其排泄物能诱发茶煤病,严重时茶树一片乌黑,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川西茶区一般1年发生3~4代,黑刺粉虱以若虫在叶背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4月下旬至9月下旬均为高发期,10月后逐渐进入越冬期。
茶跗线螨是茶园春季的主要害虫,成螨和若螨刺吸茶树嫩叶汁液,受害叶背面呈褐色锈斑,芽叶枯萎,影响茶叶产量。年发生20~30代,世代交替现象严重。茶跗线螨以雌成螨在茶芽鳞片内或叶柄等处越冬,越冬基数直接影响翌年的螨口发生危害的早迟以及严重程度。川西茶区翌年4月下旬开始产卵孵化,6月中旬成若螨数量达全年最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3次峰值,10月中下旬开始进入越冬期。
绿盲蝽在川东北茶区分布广泛[2],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幼嫩芽叶汁液,形成众多红点,随后枯竭变褐,随芽叶伸展穿孔残破,严重时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绿盲蝽以卵越冬,一般一年发生5~8代,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羽化,并飞迁至其他作物,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量回迁茶园。
茶黄蓟马以1、2龄若虫和成虫锉吸为害茶树新梢嫩叶,使叶片微卷,严重时芽叶变小,甚至枯焦、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成、老叶上基本无虫为害。一年发生10~11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在茶园1~4月虫口较少,5月开始虫口数量上升,12月虫口开始下降。
茶园病虫害防治应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化学生态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理念。在茶园虫害发生初期,通过天敌友好型物理诱杀技术、性诱剂等高效诱杀技术,压低虫口基数,控制虫口。在害虫为害期,优先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在害虫爆发期科学使用高效低水溶性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治,达到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的目的。
影响川西茶区生产的害虫主要有常年普遍发生的小贯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灰茶尺蠖[4],茶蚜、茶黄蓟马和茶跗线螨等也零星发生。该地区大部分茶园全年采摘生产,冬季修剪封园。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见表9。
影响川南茶区生产的害虫主要有常年普遍发生的小贯小绿叶蝉和茶毛虫,黑刺粉虱、茶蚜和茶黄蓟马等也零星发生。该地区部分茶园生产方式为全年采摘生产,冬季修剪封园。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见表10。
表9 川西茶区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表10 川南茶区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影响川东北茶区生产的害虫主要有常年普遍发生的小贯小绿叶蝉和茶跗线螨,绿盲蝽和黑刺粉虱等害虫零星发生。该地区部分茶园生产方式为全年采摘生产,冬季修剪封园。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见表11。
表11 川东北茶区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