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在专业群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①
——以医学免疫与影像技术课程为例

2021-08-21 05:19:56杨德武王俊莹姜俊茹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北京102433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年14期
关键词:资源库思政资源

杨德武 王俊莹 姜俊茹 李 晖(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北京10243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但随着专业数量的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的加剧,薄弱的专业单体资源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将重点专业和相关专业进行整合,积极开展专业群建设,以提高办学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水平[1-2]。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键措施,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与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恰当融合,课程思政改革已成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然而在专业群课程建设过程中,专业群课程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为更有效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共享课程思政资源,共建课程思政路径,本研究以我院医学技术系专业群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资源共建的必要性,探索思政要素挖掘和资源库建设的有效途径,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以提升其在课程群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应用价值。

1 课程思政资源共建的必要性

1.1 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中,以课程为载体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重要保障。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4]。同时,医药卫生行业是应用科学技术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治的专业领域,人民的生命健康情况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医、护、技人员的思想觉悟、政治立场、职业素养、品德修养、价值取向等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改革在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

1.2 思政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需求,将课程思政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资源数据库,从国家、社会、职业、生活等不同层面传递“正能量”,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供基础性保障[5-6]。但目前思政资源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思政素材资源少,文本形式为主,国家发展及时政热点等信息更新不足;②医技类专业特色不明显,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匹配度略低,培养途径的规范性和思政效果欠佳;③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未搭建专业群特色的共建共享共育的有效平台,课程思政的整体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1.3 专业群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专业群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是资源和机制,即优化配置办学资源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专业群课程间具有社会服务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实施路径的共性特点,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可发挥专业师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其次,跨专业文化交流可引起情感共鸣、理念共通、责任共担、素养共强的专业群课程的思政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的专业群文化理念,以点带面形成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打造更加完善的特色高水平专业群课程。

2 思政要素挖掘及资源库建设路径

依据课程背景及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学院医学技术系以医学免疫和影像技术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资源库建设路径的搭建(图1)。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以医学检验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参考,以课程标准为纲要,以职业岗位规范为导向,结合课程知识点构建资源库,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

图1 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group courses

2.1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路径

2.1.1 明确课程思政维度 医学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是以国家情怀、职业素养、个人修养为建设维度,搭建课程思政内容的逻辑体系。

2.1.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维度不同,分别挖掘专业群课程的思政元素。在国家情怀层面,课程思政元素包括政治立场、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职业素养方面,医学免疫课程体现的核心专业文化为“检以修身、验以正德”,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而影像技术课程体现的核心专业文化为“精准医学、影像先行”,践行勤奋钻研的科学精神、待患如亲的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等;个人修养方面,医学免疫课程培养学生冷静沉着的处事能力、互助协作的团队意识、遵规守纪的社会公德、积极健康的卫生习惯等,影像技术课程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助协作的团队意识、遵规守纪的社会公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

2.1.3 选取课程思政载体 专业群课程分别从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设计课程思政的关联知识点,作为思政教学的实施载体,以确保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育。

2.2 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路径 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内容分为资料采集、分类管理、内容更新3方面。具体建设路径为:①资料采集整理。将课程思政元素涉及的时政要闻、励志人文、科学故事、法律法规、岗位规范、临床案例、专业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且选取课程通用性和典型性强的素材,统一进行格式规范和分类编撰。②资源分类管理。根据资源素材类型不同,按照文字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进行分类存储,资源库可按照课程、内容、分类进行检索,提高资源利用便利性。③资源库内容更新。建立资源库更新机制,每学年由主讲教师及其他课程建设团队成员进行10%~20%资源更新,确保资源库素材符合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3 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3.1 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在专业群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除常规教学过程的思政渗透外,还设计网络在线平台的资源分享、课后临床典型案例讨论、临床科室专家在线讲座、学生自学体会汇报交流等形式。灵活多样的实施途径,注重学生参与和教师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2.3.2 组织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在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从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采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数据。

2.3.3 实施效果分析及资源库完善 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数据,评估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和实施路径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资源库内容和实施措施。

3 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的效果评价

3.1 资源库建设成果 专业群课程建设团队积极开展需求调研、信息采集和实施完善,医学免疫和影像技术课程分别从国家情怀、职业素养、个人修养3方面挖掘思政元素47个和54个,比课程建设初期分别提升74.07%和63.64%(图2A)。按照资源内容不同,时政要闻、励志人文、科学故事、法律法规、岗位规范、临床案例、专业文献等素材分别提升350%、175%、114%、140%、22%、140%、1 300%(图2B);按照资源类型不同,文字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等素材分别提升64%、169%、244%(图2C)。

图2 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成果Fig.2 Achievements in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bank of course

3.2 教师能力提升成果 在典型课程进行思政资源共建基础上,课程建设团队面向系部教师分享经验和成果,不断优化课程思政资源内容,推进专业群其他课程的思政资源开发和建设。通过调研形式分析教师对课程思政改革的认可度,以资源库建设成果分析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参与度,并对资源采集的及时性和适用性进行论证。结果表明,基于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分别为92.86%和78.57%,按要求采集整理和论证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资源比例分别为83.18%和98.13%,均高于传统课程思政模式,卡方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5,χ2=4.978,χ2=15.271,χ2=27.338,P<0.05,表1)。

表1 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例(%)]Tab.1 Achievements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under mode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n(%)]

3.3 学生思政培养成果 从学生角度评价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主要采取3种途径:①汇总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的时间占比,分析学生主体性,占比越高表明学生参与度越高;②从国家情怀、职业素养、个人修养3方面调研学生的自我价值取向,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学生价值取向越积极;③开展日常教学中学生行为学观察,从文明用语、礼仪交往、着装面貌等方面进行评分,抽检20次共计100分。结果表明,传统课程思政模式下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主体性、价值取向评分和行为学观察评分分别为(37.77±20.73)%、(55.23±15.22)分、(58.01±16.62)分,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下分别为(61.07±24.54)%、(72.68±17.71)分、(76.00±13.78)分,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89,Z=2.374,Z=2.700,P<0.05,表2)。

表2 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下学生思政培养成果(±s)Tab.2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raining results under mode of co-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of course(±s)

表2 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下学生思政培养成果(±s)Tab.2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raining results under mode of co-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of course(±s)

课程建设模式传统课程思政思政资源共建ZP课程思政主体性(%)37.77±20.73 61.07±24.54 2.189 0.029价值取向评分(分)55.23±15.22 72.68±17.71 2.374 0.017行为学观察评分(分)58.01±16.62 76.00±13.78 2.700 0.006

4 结语

通过探索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以医学技术专业群医学免疫和影像技术课程为例开展课程建设,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筛选共性较强的思政资源,搭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混合式教学实施平台,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组织实施。研究结果显示,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有效提高了课程改革的创新力度和质量,从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反映了资源库建设及实施效果的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在专业群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但本研究仅涉及专业群的少部分课程,阶段成果还不够突出,课程建设团队中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德育素养[7-8],丰富资源库素材,严格把控思政教学质量,拓展专业群课程覆盖面,积极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真正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为国家、社会、行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医技类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资源库思政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28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