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娇,崔树凯
(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影像科,江苏 南通 226300)
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此病患者的人数占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的0.5%[1]。脑静脉窦是颅内静脉回流汇总的必经通道。血栓阻塞脑静脉窦可引发颅内血液循环不畅,导致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从而可使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肢体活动功能异常等症状[2]。临床调查发现,脑静脉窦血栓多见于孕妇、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及4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3-4]。此病患者的病情易被漏诊或误诊。CT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有研究指出,用此检查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效果不够理想[5]。近年来,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软组织、骨与关节、神经系统及胸腹部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现出良好的效果[6]。本文对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将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纳入标准是: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被确诊患有脑静脉窦血栓;对检查的依从性较高。其排除标准是:存在意识障碍或语言障碍。将其随机分为CT检查组(20例)和磁共振检查组(20例)。CT检查组患者中有男9例,女11例;其平均年龄为(31.32±12.01)岁,平均病程为(1.26±0.56)个月。磁共振检查组患者中有男8例,女12例;其平均年龄为(32.08±11.54)岁,平均病程为(1.33±0.42)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对CT检查组患者实施常规CT检查,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使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对其脑部进行CT扫描,层厚为0.5 mm,层距为1 mm。对磁共振检查组患者实施磁共振检查,方法是:使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对其脑部进行磁共振T1W1和T2W1序列扫描,层厚为6 mm,层距为0.6 mm。完成上述扫描操作后,使用2D-TOF成像技术进行脑静脉窦的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扫描,层厚为1.5 mm,矩阵为512×192,具体扫描部位为前额至后枕部。在扫描过程中,注意观察脑静脉的直径、血流信号及异常回声区。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
采用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磁共振检查组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95.00%,CT检查组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85.00%。磁共振检查组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例(%)]
两组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的漏诊率、误诊率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例(%)]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应用抗凝血药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在为患者应用此类药物的过程中需要监测其凝血功能[7]。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常存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对于出现颅内压增高情况的患者,需要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如为其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8]。有研究指出,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取决于其接受治疗的时机,一旦其接受治疗的时机被延误,其预后通常较差[9]。有研究指出,用CT检查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效果不够理想[10]。近年来,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软组织、骨与关节、神经系统及胸腹部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现出良好的效果。为了探讨此检查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检查组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95.00%,CT检查组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85.00%。磁共振检查组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组患者,P<0.05。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符[11-12]。
综上所述,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