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21 07:28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6期
关键词:电流强度持续时间收缩压

赵 毅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408300)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屈戍关节。该关节的负重强度较大,因此关节附近的韧带及半月板易发生损伤[1]。患者罹患膝关节损伤后,其下肢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可受到严重影响。与进行保守治疗相比,进行手术治疗可更好地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轻其疼痛的症状,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2]。膝关节镜手术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主要术式。与进行开放性手术相比,进行膝关节镜手术后患者可较快下床活动,因长期卧床导致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椎管内麻醉是膝关节镜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该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大。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根据美国医师协会病情分级标准,患者的病情分级为Ⅰ级~Ⅲ级。2)患者未合并有实质性的脏器疾病。3)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的3个月内未接受抗凝治疗。4)患者发生单侧膝关节损伤。5)患者的下肢无畸形或异常感觉。6)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将这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在试验组患者中,有男21例,女19例;其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为(45.12±5.23)岁;其中病情为膝关节炎、滑膜炎及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分别有19例、14例及7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0例,女20例;其年龄为19~74岁,平均年龄为(44.16±5.46)岁;其中病情为膝关节炎、滑膜炎及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分别有20例、15例及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P>0.05。本次研究获得了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术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告知其屈背、屈髋、屈健侧膝关节。2)对操作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后,从L2-3或L3-4的椎间隙进行穿刺至硬膜外。使用5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观察其麻醉后5 min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在确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使用10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再次进行麻醉,麻醉平面需低于T10水平。对试验组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平卧体,充分暴露其患肢的腹股沟区域至膝关节下区域。在B超的引导下于腹股沟区域进行扫描,在疑似股神经外1 cm处作标记。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标记处的内侧,并对出现高频信号的位置进行穿刺。将无菌神经刺激仪的电流强度设置为1 mA,频率设置为2 HZ。当患者的神经区域出现明显的肌肉收缩后,将电流强度调整为0.5 mA,若该处肌肉仍然抽动,可将电流强度调整为0.3 mA。在穿刺处为患者注入10~25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2)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将超声探头置于患者腘窝上方7~10 cm处,并与大腿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保持垂直。根据超声影像图的显示情况确定进针深度。将无菌神经刺激仪的电流强度设置为1 mA,频率设置为2 HZ。当患者发生足部或足趾抽动时,可将电流强度调整为0.5 mA,若其仍存在足部或足趾抽动的症状,可将电流强度调整为0.3 mA。当患者的足部或足趾停止抽动后,在穿刺处为患者注入10~25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simulation scoring,VAS)的评分。使用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0分:患者无疼痛症状。1~3分:患者存在轻度疼痛的症状。4~6分:患者存在中度疼痛的症状,但其尚可忍受。7分及7分以上:患者存在重度疼痛的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的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麻醉时间为(11.25±3.86)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麻醉时间为(6.42±1.78)h。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平均麻醉时间更长,P<0.05。

2.2 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对比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相比较,P>0.05。麻醉后10 min、20 min及30 min,两组患者的心率相比较,P>0.05。麻醉后10 min、20 min及30 min,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更高,P<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心率的对比(次/分,±s )

表1 两组患者心率的对比(次/分,±s )

组别 麻醉前 麻醉后10 min 麻醉后20 min 麻醉后30 min试验组 69.54±9.16 70.12±9.21 69.73±9.51 70.16±9.26对照组 70.23±10.55 69.89±9.89 71.32±10.11 71.84±10.25 t值 0.358 0.724 0.829 0.628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对比(mmHg,±s )

表2 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对比(mmHg,±s )

组别 麻醉前 麻醉后10 min 麻醉后20 min 麻醉后30 min试验组 收缩压 136.21±15.16 135.81±13.21 138.42±14.55 137.11±14.95对照组 137.14±14.95 116.47±16.34 112.75±11.48 116.55±12.46 t值 0.829 3.297 3.912 4.890 P值 >0.05 <0.05 <0.05 <0.05试验组 舒张压 94.32±13.88 95.44±14.56 94.55±10.34 93.57±7.89对照组 95.23±14.01 81.23±12.14 78.23±13.14 77.45±11.06 t值 0.657 4.289 4.948 4.041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VAS评分的对比

试验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为(3.24±0.98)min,持续时间为(266.23±12.84)min,其运动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为(10.45±1.67)min,持续时间为(249.25±83.54)min;对照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为(1.36±0.72)min,持续时间为(211.47±11.88)min,其运动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为(2.45±0.58)min,持续时间为(198.24±79.35)min。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和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更长,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12 h和24 h的VAS评分均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对比(分,±s )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对比(分,±s )

组别 术后3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试验组 1.87±0.54 2.23±0.89 2.79±0.44对照组 1.73±0.55 3.21±0.76 4.99±0.77 t值 0.925 3.547 4.235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膝关节镜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椎管内麻醉是膝关节镜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该方法具有镇痛效果较好、对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但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后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均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合并有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此方法进行麻醉[3-4]。神经阻滞麻醉是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取得局部麻醉的效果。进行神经阻滞麻醉可使麻醉药物在神经周围均匀扩散,且不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不会对患者的交感神经造成阻滞,从而不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5]。综上所述,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且可保持其术中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平稳。

猜你喜欢
电流强度持续时间收缩压
关于“恒定电流”学习中三个常见问题的剖析
利用正交试验探究原电池课堂演示实验的最佳方案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北京地区的地闪分布及回击峰值电流强度特征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有关电池荷电状态的研究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