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家长坚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使得幼儿园的课程开展过于枯燥乏味。由于幼儿学生还处于身心成长阶段,过于繁重的课程压力会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备受关注。主要分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构架。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该遵循这个方针。将儿童游戏与幼儿教育相结合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都很有帮助。对幼儿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素质以及动手能力。但是教师在进行游戏选择的时候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且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选择。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阶段作为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启蒙阶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传播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幼儿还处在懵懂时期,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间游戏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得学生在玩乐过程中学到一些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组织学生玩跳皮筋游戏时,可与童谣相结合。马兰开花二十一是孩子跳皮筋时常唱的一首歌,歌词朗朗上口、简单易学,且这首歌是由一首诗改编的。原诗表达了一代人对陌生事物的迷恋以及对童年无邪状态的怀念。因此,这样的学前游戏是有利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的。
此外,一些民族游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遗留下来的,例如“蹴鞠”放到现代便是足球,这些文化游戏给我国的民族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结合民间游戏能够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无形中将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渗透到幼儿的心中。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在“折纸”游戏中,幼儿能够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折出不一样的形状,教师在一旁做出指导,还可以加以赞赏。团结能力对于幼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凸显出来,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一)游戏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儿童学习积极性
在幼儿阶段,学生都处于生长发育期,教师应该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秉承健康快乐的教育原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应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从实际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家访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再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编辑教案选择游戏时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一些不一样的游戏。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玩老鹰抓小鸡,有的学生喜欢玩拼图,那么在课程开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同时将游戏道具都摆放好,使学生自行选择。在学生玩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从中进行一些知识的讲述和传播,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在游戏中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学到一些团队协作能力。
(二)创设情境,将课程内容与游戏相结合
将游戏更好地融入幼儿教学,在幼儿园划分一片专属于民间游戏的区域是一个上佳的选择。在游戏的专属区域,教师可以将那个地方摆放一些传统游戏和现代民间游戏的道具,例如“小火车”“风车”“小木马”“沙包”等。通过区域创设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玩耍。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民间游戏,例如“折纸”,这类型的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同时,还能够引进一些传统游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充分挖掘利用游戏因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幼儿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教师应该注意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因此,在将游戏与课程活动相结合的时候,应该筛选一些有助于提高儿童身体素质的游戏。例如“丢沙包”,老师将学生两两组队,一队向另一队丢沙包,在丢的过程中幼儿都能获得一些运动量,同时还能学到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有帮助的。现在都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身体素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石。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多多组织学生开展体育类的活动,但也不可过度,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进行开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虽然幼儿园课程主要通过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但最为关键的还在于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将游戏与课程教育相结合对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同时,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课程游戏化还能培养学生一些优良的道德品质,例如遵守规则、团结互助等品质,这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够大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方针政策。
作者简介:朱静(1991—),女,汉族,安徽宿州人,本科,苏州市高新区阳山花苑第二幼儿园二级教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