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泗涧山大鲵仿生态自然繁殖技术初探

2021-08-20 07:02杨著山张桂姣贾翠莲喻桂清
南方农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大鲵孵化率性腺

杨著山,张桂姣,贾翠莲,喻桂清

(1.广西泗涧山大鲵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融水 545300;2.融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融水 545300)

大鲵俗称娃娃鱼,起源于3 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时期,是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是世界范围内分布极少的古老珍稀物种,属于我国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I 中)[1-3]。它在我国南方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支流的石灰岩山区[4],广西也是大鲵原产地之一。本研究以32 尾大鲵为研究对象,分析广西泗涧山大鲵仿生态自然繁殖技术。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进行,地点为广西泗涧山大鲵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海洞管理站。

1)周边环境与水源。繁殖场地属山区丘陵地带,山顶、山脊多为尖棱状。河谷为“V”型谷,河流比降大、跌水现象多,植被茂密种类繁多,覆盖率在90%以上,水源丰富。2)水质。pH 值6.5~7.5,溶氧量6 mg·L-1以上,矿化度、硬度适中,符合国家人、畜饮水及渔业水质标准。除因暴雨短时间有轻度混浊外,常年清澈见底。水域中生长有藻类植物、无脊椎动物及中小型鱼类等水生生物群落。3)气候与水温。大鲵生长发育最佳水温为16~23 ℃。大鲵在繁殖季节,繁殖水温为15~25 ℃,最适温度为17~22 ℃[5],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雨充沛,雨热同季,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8~17.7 ℃,1 月平均气温8 ℃,7 月平均气温27.7 ℃。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种鲵取自广西原产地的野生大鲵6 尾和使用本区域购入的繁殖子代鲵苗经驯养达到要求的种鲵26 尾,种鲵要求体质强壮,规格整齐,比例匀称,色泽鲜艳,体表无伤,反应敏锐。将32 尾种鲵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 尾(野生大鲵3 尾、繁殖子代鲵苗经驯养13 尾),日常管理组放入野生环境繁殖,试验组放入仿生态自然环境繁殖,两组雌雄比例6∶10;年龄6~9 岁,体重均在4 kg 以上,投放时间为2017 年5 月。

2.2 试验方法

日常管理组:该组大鲵放置在野生环境中繁殖,采用常规日常管理办法。

试验组:该组大鲵放置在泗涧山大鲵仿生态繁殖场繁殖,在上述日常管理组基础上,增加繁殖管理技术。1)繁殖孵化管理。当大鲵胚胎发育至频繁地在卵膜内间隔翻动时,需将受精卵移至预先设定好的室内,进行孵化处理。孵化管理全程确保溶氧充足、水质清新、无干涸情况。同时,要注意敌害预防,投喂足够的饲料。孵化时17.5~20 ℃恒定解化温度,100~200 枚/篮,加强巡查,避免断电、病害等情况出现。2)培育幼鲵。考虑到刚孵化出的稚鲵发育尚不完善,无法开口摄食,因此在胚后卵黄营养期(25~31 d)后,开始投喂蜉蝣幼虫、蝇蛆、赤虫等,喂养1~2 年,待呼吸器官发育完全后,开始按照成鲵正常投喂饲养。

2.3 管理

1)饵料鱼的投喂。饲料及投喂技术直接影响到亲鲵的性腺发育,因此平时应注意饲料的品质及投喂的科学性[6]。大鲵性腺发育具有季节性周期,即每年3—4 月开始发育,7—10 月成熟。根据这一季节性周期,可有选择性地分阶段投喂饲料。根据大鲵食性,采取活饵投喂,选择无病无伤的野杂鱼或家鱼种作为饵料鱼,体长5~15 cm,投放时用2%~4%的食盐水浸泡消毒。3—5 月,随着水温逐步上升,达到12~20 ℃,摄食量开始增大,性腺开始发育,投喂以鲜活鲫鱼、鲤鱼、泥鳅为主,日投喂量为体重1%~2%。同时,加大流水量,保持不间断,刺激性腺发育。6—9 月初,水温一般在17~25 ℃,大鲵亲体性腺的发育速度加快。由于水温高,大鲵亲体活动量增大,投放鲜活饵料鱼量需适当加大,夜晚观察发现人工溪沟内的饵料鱼密度低于3 尾/m2时应及时补充。9 月以后临近产卵停止补充饵料鱼,但需加大流水量,另设2~4 个Φ25PVC 龙头,为加速性腺发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环境条件。10—11 月,水温一般在16~20 ℃。

2)水质管理。水质是培育好亲鲵的重要保证,要经常检查进水管道,杜绝停水现象;进水量也应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季节要求供水量大,冬秋季节供水量相对减少,孵化期供水量加大,基本上随着季节和生殖习性进行调节。水温是大鲵性腺发育的决定因素。水温管理夏天水温高,亲鲵活动量大,代谢废物增多,水质易变坏,大鲵较易得病,要防暑降温,特别要避免水温高于25 ℃,采取加大水流量、提高水位、盖遮荫网等措施,调节水流速度为0.2 m·s-1左右。

3)大鲵产卵后进行保护,采取自然孵化,发现亲鲵产出了受精卵后,将已有受精卵的洞穴与周边洞穴用塑料网隔开,避免其他大鲵进来干扰雄鲵护卵孵化并吃食卵粒,可在洞穴口投喂鲜鱼块,确保护卵护幼鲵的雄鲵有充足的饵料。约35 d,孵出鲵苗,出苗后约30 d,雄鲵自行离开洞穴,完成护卵护幼鲵任务,并进入稚鲵培育阶段。

2.4 数据统计

观察2 组大鲵受精卵情况,记录大鲵平均产卵数(采取进一法取最终平均数),并对2 组大鲵受精率(平均受精卵个数/平均产卵个数×100%)、孵化率(平均受孵化成功个数/平均产卵个数×100%)、2 年成活率(平均2 年成活个数/平均产卵个数×100%)进行统计。使用SPSS 24.0 软件为工具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日常管理组、试验组大鲵受精率、孵化率、2 年成活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试验组刚开始受精时卵直径在5~8 mm,之后迅速吸水膨胀,直径16~18 mm,受精卵弹性与日俱增。

表1 两组大鲵受精率、孵化率、2 年成活率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显示,放入仿生态自然环境的大鲵为试验组同放入野生自然环境大鲵为日常管理组,大鲵受精卵情况、孵化率、2 年成活率等均无差异,说明广西泗涧山大鲵仿生态自然繁殖技术具有可行性,可为人工大鲵养殖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之所以会取得本试验结果,说明仿生态繁育技术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应用优势。1)纬度适宜。纬度、海拔对仿生态繁殖有一定影响,但温度才是影响仿生态繁殖的关键因素。保护区海拔300 m 的溪流也是野生大鲵产卵场所,试验前2 年未成功,是因为仿生态繁殖池上方遮阳网面上有茂密藤蔓,对生态池的光照和温度有影响,大鲵性腺成熟所需积温不足,这是造成未产卵的原因之一[7-8]。2)人工洞穴形状,无论是水泥砖混结构还是卵石砌成,只要确保洞穴内外能有水体交换,有一定活动空间即可,并不影响繁殖产卵。3)仿生态繁殖池的群落结构、营养供给也是影响繁殖产卵的重要因素之一。仿生态繁殖池建成初期,虽然人为种植许多水生植物,但本质上与野外生态有区别,经过时间积累,从引水渠带来的小型鱼类、虾和其他细小生物逐渐增多,生态池水生生物群落十分接近溪流河域的生态,结合人工投喂,大鲵繁殖所需的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全部达到[9-10]。4)繁殖管控技术应用效果好。在对大鲵进行饲养中,通过日常管理+繁殖技术管控的方式,可以在仿生环境养殖的同时,为大鲵繁殖创造更好的环境,提升受精率、孵化率、2 年成活率,为大鲵的繁殖与生长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广西泗涧山大鲵仿生态自然繁殖技术为大鲵繁殖提供良好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动物濒危的问题。

猜你喜欢
大鲵孵化率性腺
男性腰太粗 性腺功能差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小儿肠套叠气体灌肠X线对性腺辐射剂量和放射防护研究
大鲵的智慧
大鲵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萌物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动物玩家之“大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