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六进"之力开启"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乡村治理新篇章

2021-08-20 22:26邓晓强
广西农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乡风

邓晓强

摘要:恭城瑶族自治县全面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工作,开启了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取得明显成效。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实现县域全覆盖;创新和实施"三心三治一守"模式和"组、甲"管理,以"道德村长"引领乡风文明;创新"文明健康家庭"建设,加快"康养恭城"进程。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文化自信与理论创新相结合。

关键词昌传统文化;乡风;基层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3-4374(2021)05-0009-03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桂林东南部,北临三湘,南望粤梧,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相融合,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县总面积2139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辖区内瑶族、汉族、壮族等多个民族和谐共居。恭城生态宜居,素以生态著称。曾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数十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除了自然生态优势,因其特殊的民族人文环境,恭城特别注重区域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自2017年起,恭城瑶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县级层面统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三心三治一守"社会治理模式、"党旗领航·组甲"制均得到自治区、桂林市高度认可并推广,恭城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

1传统文化"六进"显成效、化解乡村社会治理新难题

近年来,恭城通过发展经济,于2012年摘掉了贫困县"帽子",但也存在一些基层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不良风气蔓延。一些村民逐渐丢失了勤劳奋进的优良传统,等、靠、要思想严重,变得懒散、好逸恶劳。还有一些村民沾染了打牌赌博的恶习,对整个农村的风气影响较大。由于不注重家风家训的约束,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受到一定影响。二是群众参与公共事业积极性偏低。一些群众集体意识、奉献意识差,对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建设普遍不关心、不支持、不参与,使村级公共设施建设难以推进,集体经济发展也很困难。三是基层群众力量凝聚力不强。基层组织向心力相对较弱,基层组织组织力、向心力、号召力不强。针对问题,恭城结合实际,率先在全国以县级层面启动文化工程试点工作,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的"六进"工作,开启了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取得明显成效。

1.1家庭关系更趋融洽

通过组织家庭成员一起参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亲子活动等方式,引导问题家庭和行为散漫的儿童接受教育,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趋于融洽。在10个建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村屯中,对78个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等存在问题的家庭以及13位不尊重长辈的青少年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经过引导教育后,78个家庭中完全合好没有隔阂的家庭占54个,明显改善的有23个,没有改善的尚存1个;13位青少年中,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有11位,有明显改变的有2位,教化作用明显。如栗木镇上灌村的一对兄弟,为了争夺土地、房屋、山林等遗产,经常争斗,亲人和村干部多次调解未果。"三心三治一守"活动进村屯后,讲规矩、敬畏法律、讲道德深人民心,村民互敬互让的风气慢慢感化了这对兄弟,双方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1.2村风民俗得到改善

各村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约三会"为载体,以大多数影响较少数,以家风、家训、村规民约来规范集体行为。117个行政村全部订立村规民约,对村里的各种事项定下规矩。如莲花镇门等村规定,红白喜事酒席不得超过20桌,每桌金额不得超过200元,有效遏制了相互攀比和铺张浪费。该镇独石村规定去世老人出殡时,只允许出门时和到达墓地后燃放鞭炮,沿途不得抛撒纸钱,有效地保护了村屯清洁,形成了良好风气。

1.3干群思想由"散"到"聚"

经过几年的实践,恭城干群关系更趋紧密,思想和力量得到凝聚。同样对100个村屯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之前在人饮工程、通村道路建设等公益事业建设中,100%存在要求高价出让土地、不愿酬工酬劳酬资等问题。经几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后,不再出现此类问题的村达到88个,3户(含)以上不愿参与的村有3个,3户以下不愿参与的村有9个。2018年以来,第一个成立村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的栗田村,因完善公共设施占用村民田地170多处,村里没有一人索要补偿,有效改善了文化、饮水、道路、电力等设施。平安乡桥头村涵盖平安康养小镇、瑶汉养寿城等多个项目,高铁征地拆迁涉及200多户2700多亩,但重大项目建设中常见的征地难、拆迁难等"老大难"问题几乎没有出现,极大便利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

1.4社会治安由"乱"到"治"

通过实施"三心三治一守"社会治理模式,基層社会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全县立刑事案件618起,2020年立刑事案件485起,下降了21.5%;信访数量连年降低,连续四年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荣誉称号和广西"平安县""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称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高,由2016年的90.27%上升到2020年的98.26%。社会治安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

2立足"六进"全覆盖,四大创新激活内生动力

2.1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实现县域全覆盖

2.1.1制度保障,全面推动县政府出台可行的"六进"工作方案,纳人县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安排,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下设讲师团、义工团等机构,召开"六进"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工作。

2.1.2加强培训,打造骨干队伍多家县级机关单位密切合作,按照每一"进"一期培训班的工作要求,对"六进"骨干队伍分批次进行培训。共选派机关干部18期481人,对其进行为期一周的全封闭式培训。举办有关培训班共7期,培训骨干618人,其中学校班1期80人、企业班1期85人、家庭班1期110人,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骨干。2.1.3创新载体,实现乡村"德治"全覆盖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成立村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简称"联合会"),创新"进农村"载体,全面开启乡村"德治"。联合会由党员、经济能人、乡贤、普通群众等组成,共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联合会成立后,以传承"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核心精髓为抓手,大力开展各种民族文化、道德模范评比等活动。截至2020年底,实现127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全县加人联合会的志愿者达4.6万人,相当于全县每两个家庭就有1名志愿者。

2.2创新"三心三治一守"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实现村级联合会全覆盖的基础上,恭城创新打造"三心三治一守"社会治理新模式,倡导全县人民崇尚忠孝心、敬畏心、互助心,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人人守规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

2.2.1强化"三心"引领,激发活力恭城抓住"三心"养成关键,突出传统文化引领,做活"德润人心"文章。以村屯创建"党旗领航·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为阵地,组织开展文化讲座、文艺演出,举办各类传统节日活动,增进邻里互助,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增强农村干群的忠孝心、敬畏心、互助心。

2.2.2聚焦"三治"发力,强化村屯管理村屯制定"村规民约",组建"法规监督委员会",提供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健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增强"法治"效果。同时,成立"管理和发展委员会",辅助"两委"谋划和实施村屯发展。以"一约三会"为载体,提高村屯自治水平。

2.2.3立足"一守"铆劲,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全县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县乡村纳人统筹治理,加强管理,与"三心""三治"共同发力,引导群众守规矩、移风易俗,及時共享治安成果,贫困村屯村风民风明显改善。如全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不办"无事酒",约定婚丧简办标准,等等。

2.3创新"组、甲"管理,"道德村长"引领乡风文明

针对当前村级组织人手不足、基层力量薄弱、党员作用弱化、党的政策人户难、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热情不高等现象,恭城创新和积极推行"党旗领航·组甲"制,打通"基层组织一群众"最后一米"神经末梢"。

2.3.1抓好"一村"建设,让群众身边有"道德村长"以建设"道德自治示范村"为载体,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对乡村实行网格化管理。各行政村以"十户一甲、三甲一组"划分组、甲,由群众推选党员、群众骨干担任村屯组长、甲长,建立"村、组、甲"组织架构,全县推出组长、甲长近7000人。此外,实行组长、甲长"道德值日轮值"制度,处理日常邻里事务,组长、甲长面对面向老百姓宣讲政策,解决邻里纠纷。同时,由"道德村长"监督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情况,并及时收集反映群众意见,形成了党群互动、共同参与、治理有效的乡村志愿服务体系。

2.3.2做好"一培"工作,提高"道德村长"能力水平为让"道德村长"当出水平、当出实效,通过"恭城瑶族自治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传习健康讲堂""国学讲堂""道德村长讲堂"等形式,在县、乡、村三级开展培训。由县级相关机关单位通力配合,对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民骨干、组长、甲长等进行传统文化、服务能力、惠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培训对象能力水平。

2.3.3搞好"一评"活动,增强"道德村长"的荣誉感在村、乡(镇)、县开展层层表彰。由村向乡镇、乡镇向县级推荐先进"道德村长"人选,由县级单位综合评定,并通过多种媒体扩大宣传表彰活动的影响,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村屯树立新风尚,增强"道德村长"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2.4创新"文明健康家庭"建设,加快"康养恭城"进程

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基层全覆盖、"道德村长"引领乡村文明新风的基础上,恭城创新开展"文明健康家庭"建设和评比活动,增强城市名片影响力。

2.4.1出台方案,推动全民文明健康恭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本地方案指导意见,以开展文明健康家庭实践活动为载体,履行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群众、家庭、社会联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对于零创建、不按要求指导创建文明健康家庭的乡镇,予以绩效扣分。

2.4.2制定标准,引导干群追求文明健康文明健康家庭要求制定家训,规矩治家;尊老爱幼,孝道传家;夫妻和睦,勤俭持家;敬业诚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信用良好;勤于学习,勤奋肯干;热心公益,志愿服务;要求身心健康,道德良好,遵纪守法,无违纪违法记录等。如出现影响家庭和谐和败坏社会风气情形的,实行一票否决。

2.4.3开展活动评比,树立文明健康榜样大力开展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引导群众"文明健康自律";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家庭"文明健康自治";开展家风家教涵育行动,引导群众"文明健康互助";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树立文明健康新风尚,广泛发动基层群众参与文明健康家庭评选表扬活动。

3做好"四个坚持",促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恭城这几年的实践表明,要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真正做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人的工作,并以此促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必须边学习,边实践,边感悟,由此得出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做好"四个坚持"。

3.1坚持党的领导

恭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坚持"党旗领航"正确方向,注意选取传承内容,坚决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和宗教意识形态渗透。

3.2坚持守正创新

四年多的实践,恭城结合实际,既注重传承弘扬"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核心精髓,又注重守正创新。从优秀传统文化"进农村",进而创新"三心三治一守"治理模式,再创新"组甲制",以"道德村长"引领乡村文明风尚,再到现在开展"文明健康家庭"评比,推动健康恭城建设。四年来,一年一个创新,一年一个台阶,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有了很大提升。

3.3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利用已经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的传统文化精髓,指导群众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因势利导推动乡风文明,把传统文化转化成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3.4坚持文化自信与理论创新相结合

坚持理论创新,注重处理好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几年来,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恭城经验"相继在《新华每日电讯》《半月谈》《广西日报》《桂林日报》等主流报刊发表,并有多篇相关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这些都是恭城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成果,这些成果让恭城传承和积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绽放出鲜艳美丽的时代之花。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乡风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浅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路径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党微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