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08-19 08:19江敏肖顺文陆晓燕杨湲
软件 2021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新工科

江敏 肖顺文 陆晓燕 杨湲

摘 要:针对地方高校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面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与新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髙等问题,开展面向“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传统专业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提出并实施“电子专业基础+新工科模块+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工科专业与新产业对接,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和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电子信息专业;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21.02.004

本文著录格式:江敏,肖顺文,陆晓燕,等.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软件,

2021,42(02):015-017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Multipart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JIANG Min, XIAO Shunwen, LU Xiaoyan, YANG Yuan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not a good fi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in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ersonnel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multi-aspect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about the traditional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arried out.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 foundation of the electronic specialty + the module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tion + the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 was put forward and implemented, which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new industries, improved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level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new engineering personnels.

【Key words】:emerging engineering;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cooperative education

隨着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科教育整体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地方本科高校主动对接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探索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工科建设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

针对地方高校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面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与新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髙、匹配度不强等问题[1-4],围绕国家新工科战略,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需要,立足“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根据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改造升级传统的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积级开展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传统专业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1改造创新传统专业,创新协同育人模式

面对地方高校传统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工科建设人才需求匹配度不强的问题,实施 “电子专业基础+新工科模块+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1-4](图1),将新经济、新产业及新政策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植入行业特色课程。

围绕国家战略政策和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学校行业企业协同,在培养模式中切实贯穿五个原则:(1)课程体系的跨学科性;(2)培养目标的应用性;(3)教学内容的工科型、综合性;(4)培养过程的重实践性;(5)就业去向的工程师性。

通过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应用、素质培养、教学效果测评、教学质量监控等,着力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1)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相对狭窄,不符合新兴产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2)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滞后科技发展产业升级;(3)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因材施教;(4)工程应用能力不强,创新能力薄弱。

2 精准把握新工科内涵,系统实施新工科建设路径

注重以新产业需求为导向,建设面向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育模式、课程体系等,基于新产业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强工程创新能力化、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突出学科交叉和学创贯通[5-6]。

2.1 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将多主体协同育人贯穿新工科人才培养全过程

兼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将协同育人理念贯穿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汇聚“政产学研用创”协同育人合力统筹推进“政校合作、校企协同、学科交叉、学创贯通”融合发展,以“政产学研用创"协同合力推进新工科建设。

2.2 加强面向新工科建设的顶层设计

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对接,成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学科专业规划与人才培养模式论证会,进一步明晰了面向新工科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教师教学创新评价和社会评价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教师进行新工科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实施了“两面、三层次、多模块”的“专业基础+新工科模块+工程实践”课程体系

从培养学生的电子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将培养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层、专业基础层、实践发展层三个层次;将专业课程分为:理论基础模块、技术基础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综合应用模块,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立体式课程体系[1-4,7](表1)。

4 实施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

为加强新工科建设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相应的企业共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基地,构建并实践“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工程技能实践教學”两大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课内实验实训和课外创新创业相结合,校内课题创新实践和企业项目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二环节的实践模式,实践环节分为基础层、综合层和创新层三个层次,形成一个立体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5校企协同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注重教师团队建设,建设新工科双师型队伍。注重从企业行业引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实践工作经历和技术专长的高素质人才,鼓励教师赴企业行业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成一支与新工科教育相适应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6新工科因时而新的专业建设成果突出

按照新工科理念,完成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2个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和改造,新工科特色进一步彰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以来,学校与地方共建了“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学校与企业共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建设了“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工程技能实践教学”两大现代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工科专业双师型教师占比达48%,建成了一支与新工科教育相适应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富有创新精神、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学生对教师课堂授课的满意度提升至 95%以上。第三方评价机构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87%,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达到92%。

7 小结

开展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传统专业多方协同育人模式在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施以来,对学校新工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平合建设等方面注入了强大动力,有效促进了学校传统工科专业与新产业对接,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和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同福,许瑞波,杨雪英,等.基于新工科建设的“产教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16(5):122-126.

[2] 姜春林,吴时兰,叶安珊.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大学产学深度合作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

2018,23(5):24-27,48.

[3] 陈兴文,刘燕,邵强.校企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策略的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8(1):92-96.

[4] 王兴,周金霞,秦晓鹏.新工科实践中多主体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5-107.

[5] 陈孟威,陈兴明.“新工科”理念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8(6):37-40.

[6] 周晓晶,于晓秋,袁媛.多方协同育人视角下农林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析及机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8):100-101.

[7] 沈建新,陆勇.“新工科”理念下的地方本科高校校本课程开发[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7(4):116-119.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新工科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