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虎,高 强 Pan Hu & Gao Qiang
(1.深圳潘虎设计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67;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设计已经被放到了人与物的生命之间,文化价值与物质形式之间,人文与科学之间,技术与美学,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之中。与不断的社会变化和技术进步相比,人类的生物学构成是相对稳定的,以及生物学构成所影响的认知模式也是一定的。如果对人的知觉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一定的感知模式为原则,去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规律,如果可以描述出人的这个过程的规律,发现人与物的基本关系,找到人对它最基本的知觉逻辑,从而运用到设计方法和活动中,那可以很清晰的解决设计中的各个关键要素的选择、确定和使用方法,比如对形态的逻辑推演,对材料的知觉定位,使用方法的引导和构建等。
对来自自然环境的信息的感知,是人的原初的必然性感觉,从个体而言,它涉及到人先天的动物性,而从人类整体而言,涉及到人类进化过程留在基因里的文化记忆。而知识的形成是受到社会制度和秩序,社会客观化行为和客观含义所影响的,这整个过程是由人作为个体,从出生开始的首属世界产生到初级社会化,次级社会化逐渐影响而形成的。来自环境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构成了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对周边世界的理解的基础[1]。
知觉是大脑在被客观事物等信息刺激下的信息再构筑过程。是使用者对事物具有其某些特性如何被使用的视觉线索,刺激使用所有的感觉器官,与接受的新的信息彼此认证,完成对事物的整体初步映射和认知的过程。所以,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就形成了知觉,知觉是人脑被刺激以后,产生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2]。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映射在人的大脑,形成了初级的知觉和感觉,虽然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最基础形式[3]。但知觉的形成与感觉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不同,人的感觉其实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个体特征的反映,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属性,如光的明暗、色彩的强弱、声音的大小、气味的浓淡、温度的高低等等。当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大脑就产生对它的下意识的主观反映。而人的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知觉结合了各种感觉所映射的信息,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事物的整体,所以,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的结果[4],知觉却是各种感觉被客观事物刺激,产生的协同活动的结果;由此可见,感觉的形成是不依赖于个人的记忆、经验和知识结构,知觉却受到个人的记忆、经验和知识的影响。这样,在面对相同的客观事物的时候,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类似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在知觉过程中,人的主观经验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记忆、经验和知识去解释所感知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判断,所以,记忆和经验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完整,对客观事物的知觉的产生就越丰富,越全面。
人对事物的认知,不仅能凭借本能的感觉,直接感知的事物的特性,认识事物的表层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知事物,并且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图1)。
人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信息都储存在外部世界,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被外界信息刺激、吸引,从而充实组合成新的信息,就产生了知觉。这个反映知觉就决定了人的行为。
知觉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中一种共同特性,知觉的形成过程中,很大的程度受到了社会已形成的规则和秩序;社会的客观行为定义以及客观意义的定义的影响。各个感知器官对信息接受的过程,是受记忆、经验和知识的影响和制约,它直接影响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而产品设计而言,如何形成对使用者的吸引的视觉线索,形成意义上的共鸣,恰恰是设计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知觉是受到人的记忆和经验的影响的,是使用者和产品的纽带,瞬间就可以在两者之间建立起联系。被唤醒的记忆和经验,往往会触动使用者,使用者会根据大脑中的一些影像,开始各种构想:这像是我以前见过的,这个我好像原来用过,它会有很多用途,家里人一定会特别喜欢,我要给哪个朋友看看, 林林总总,各种想象,使用者和产品的距离就这样被迅速拉近了,使用者产生了拥有它的欲望。就这样,无需特别明确的理由,使用者被产品深深吸引了。
在产品中看见或认出自己的记忆和经验,是一种由衷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对自己所认知的一些疑问的肯定,这种快乐也缩短了与陌生环境和陌生器物的一些距离。个体的认知都是通过自己的存在,重新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目标的。人们通过社会生活所获得的记忆、知识和经验,会储存在人们的大脑之中,并在需要时能随时调取出来,这种积累和储存记忆和经验的心理过程,就是我们的记忆的形成过程[5]。很多时候,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其实是一次记忆和经验的再现和再识的过程。
使用者与产品之间,其实就是信息不断沟通的过程。而设计,就是一个基于使用者认知,有目的的信息构建过程。这样,设计师就能建立起了使用者和产品的联系,从而让使用者产生亲切和愉悦的感觉。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把它看成统一的整体开始的,然后才对这个整体里的各个部分开始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感知到一个事物的整体,然后才发现组成这一事物的整体的各个部分。
总体而言,人的认知过程,其根本是通过已有记忆和经验对未知事物进行验证的过程。人以各个感知器官的方式,通过人脑的知觉活动,对物体形成了综合反映就是知觉。知觉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了解这些规律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运用这些规律进行产品设计。
家具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具产品作为载体,向使用者传达着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产品信息和设计意向,同时,使用者根据自身对家具产品的理解,受自身的生活方式、情感体验、产品价值等影响,产生共识。这个过程是双向的,它影响了整个的产品设计和销售的过程。通过反映知觉的研究,能够获得使用者对产品信息的接受程度、理解方向和个人反应等重要信息,对完善家具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者和设计者的这种共鸣,完全是因为产品本身能够反射出我们强烈的个人信号,使我们不自觉地觉察到,而 产生紧密联系。当材质与光线、身体产生对话的时候,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延伸,触觉变成了视觉的延伸,经由视觉与触觉的相互转换,自然的力量与设计者的意图也就很准确地传达出来了。好的产品通过人的知觉,被重新组合,重新定义,并赋予其情感价值。如此,使用者才可能进一步发现其某些潜在特质,并进而创造出属于我们个人美学的独特品味。
■图1 人的知觉模型
■图2 家具功能需求分析
家具的“形”是由各种有机曲线和几何图形体现的,通常是使用者通过视觉知觉直接感受到的,这个形状同时会影响到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而使用者因家具本身的“形”产生的主观的心理反应就是“态”。家具的“形”不只是决定和影响家具的自身功能与特性,也在家具功能外的心理感受与情感追求等方面影响着使用者[6]。
家具的“形”的多种形式,导致使用者形成不同的“态”。这是在使用者的知识,经验,需要,兴趣,对设计产品态度等主观条件下形成的,通过知觉的“形”与记忆中的“形”形成新的印象、新的经验,从而产生新的视觉感受。家具的“形”通过使用者的感觉、知觉的处理后,就具有了一定的主观色彩。使用者对家具的选择和使用过程实际就是对家具形态及意义的解读过程,是通过使用者在认知产品时,大脑中的知识、外部信息和限制因素对外现的整体形态的比对和解读,发现家具“形”的表层背后的客观含义的象征,产生使用者的新的主观感受,新的心理反映,从而得到形态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完成从表面的实用功能到深层的精神世界满足的转换过程[7]。
社会的发展与转变促进了家具功能和形态的变化,而家具的形式又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家具是各种信息和价值传递的载体,具有基本的使用功能和心理功能,家具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坐、卧、躺和收纳等基本功能。通过使用功能完成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家具超越了直接功能而成为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差异、宗教信仰、气候环境以及特定时期,常常体现出不同人的心理状态和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8](图2)。
家具设计体现和满足现代使用者不同的功能需求以及消费心理的需求。每个使用者有着其自身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心理特质,而作为使用者本身的消费行为同样符合其行为方式。不同的使用者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
家具设计是设计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通过产品的各要素(符号信息、语义信息和使用信息)进行信息再构筑和传达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将产品的造型、识别性与可操作性等信息正确的传达给用户的。
知觉是人对一种物品通过经验、训练和教导,对自己、他人、环境以及触及到的事物形成的对该物品可知觉到的功能和可视结构进行解释的过程。从人内心深处创造视觉象征,缩小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文化、背景和经验的差距;同时使设计者设计出具有有效体现其本身用途或价值的产品,为使用者提供明显的使用线索和准确的心理暗示,从而设计出更能符合消费者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的产品[9]。产品所呈现出的经验和记忆,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产品能承载着关乎记忆、影像、生活所赋予的意义,是缩短产品和使用者距离的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10]。
使用者会从直接的大脑知觉建构属于自己的视觉象征。椅子必须让人感到放松的,床必须让人感到舒服,玩具要好玩,毫无疑问,要通过设计来传达这些具体产品给人传递的感受,设计者首先要发现产品的灵魂,使用者的回声。很多时候,产品的灵魂是把使用者的知觉融入产品的一个主要成分[11]。
如果一个产品能唤醒人的某些记忆或者思想,让使用者能感受到设计者对产品的细节,结构的美,以及它所传达出设计者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与空间能否呈现出自己喜欢的氛围,甚至对自身产生的使用意义和用途,那么,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器物的连接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藏在使用者内心的回声。设计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到能够唤起人们产生心灵共鸣的切入点,因为设计作为传递有价值的信息的载体,一定有唤醒人的知觉整体重建的因素在里面。
对使用者而言,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并不是对它的真实的描述,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虽然程度不同,我们都活在一个相对自己而言的“真实”世界里,归根结底它们是感觉,是与日常的事物密切关联而产生的感觉。每一个人的大脑,反映的都是自我所感知的世界,一个主观的世界,自我的世界[12]。
从使用者的反映知觉出发,利用对使用者的心理、行为和文化背景的研究,找出人和环境之间特定的的关系,从人的知觉整体创造关于意义的视觉象征。了解使用者的知觉,可以深度体验使用者对产品的客观含义的定义,更好的指导家具设计的方向和内容,创造使用者真正需要、喜欢的,能够切实改善生活的家具产品。通过这个方法设计的家具产品与使用者的意愿匹配度高,当使用者遇到的产品与心中所想的产生契合的时候,购买行为就有了先决条件。
对于使用者而言,原有的记忆和经验是我们感知和认识新事物的基础,而这些记忆和经验就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知觉整体重建在现代家具中的运用,就是从使用者使用心理研究入手,通过对使用者在认知家具产品的过程中,形成知觉的原有的记忆组合,与接受的新的信息彼此认证,初步认知的过程的研究,完成有针对性的家具产品的各要素(符号信息、语义信息和使用信息)进行信息再构筑和传达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将家具产品的造型、识别性与可操作性等信息包括产品的外形、色彩、质感、使用方式、情感表达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正确的传达给用户。
通过对知觉整体重建的心理过程的研究,分析使用者发现、购买、使用产品的过程,完成对产品显在的形态的解读。通过挖掘在产品表层背后的象征意义,完成从表面的实用功能到深层的精神满足的知觉整体重建,对家具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