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院大型仪器平台可持续改革实践

2021-08-19 02:26张滢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年7期
关键词:院系胜任技术人员

郭 毅, 张滢滢, 沈 烈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杭州310027)

0 引 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仪器是科技进步之利器。科学仪器既是工具,也是进行科学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靠科学仪器的辅助。各类仪器平台的运行水平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产出效果息息相关,为此,管理者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探索并革新平台的管理方式,总结出平台建设与管理应当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尤其应具有可持续性[1-2]。现针对院系级平台如何实现智慧化可持续性管理进行探讨,并结合管理学中“胜任力冰山模型”[3]进行分析,提出实验技术人员胜任力冰山模型,从仪器和人员两要素出发,阐述院系级平台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应举措和收获成效。

1 院系级大型仪器平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我国倡导科技强国,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高校以及其他科研院所仪器设备数量和质量均显著增长。为便于管理、推动整合、降低成本及提升效益,许多管理单位组建了大型科研仪器集约化管理部门,如以科研平台或学科院系等为单位划分出一系列不同的平台[4-6]。院系级平台是各类平台中最常见的平台之一,其管理方式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且易于推广。院系级平台的大型仪器专业性更强、专用仪器占比更大,具有显著的专业特点,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管理在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精准定位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发展趋势[7]。平台是由仪器和人员组成的完整系统[8],系统中二者是动态统一的。平台在接收外界正负反馈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实现更高层次的统一,提供更优质服务,产出更优质的成果,获得更优质的资源,进而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就当前院系级平台的管理现状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1.1 智慧化开放式管理水平不高

大型仪器使用率问题一直是各级管理者关注的重点[9],仪器使用率对应的是资源配置效率和开放共享程度,进一步表现为成果产出的数量。智慧化程度可以成为评判当代平台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开放式智慧化管理模式是近年来管理者探索的主要方向[10]。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多年的努力,校级平台的信息化管理已经相对完善[11],多数学校的校级大型仪器管理平台已建设完成[12]。院级平台的管理水平却参差不齐,小部分平台已经尝试引入智慧化管理方式并初见成效,绝大部分平台已经建成相应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并致力于逐步智能化,少部分平台仍停留在数字化层面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13-14]。智慧化水平及普及率不高。

1.2 技术团队胜任力和顶层设计不足

实验技术人员是平台的重要组成,人员的行为特征是影响平台运行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员角色融入问题是导致胜任力不足的主要内因。胜任力不足会直接导致平台创新链断裂。

院系级平台的顶层设计在科学规划精准定位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发展趋势,不仅关乎平台成果产出的数量更关乎平台成果产出的质量。顶层设计指自上而下贯彻平台建设理念,强调内外要素的关联、匹配和有机衔接,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而所谓顶层设计不足,则包括平台建设理念不明确、内外组织要素割裂以及存在操作难度等现象。顶层设计不足的直接体现:如仪器重复购置,丧失仪器的共享优势[15-16],存在部门化、个人化的倾向[17-18];内部衔接出现断层,专业化服务能力薄弱,支撑学科发展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外部影响力未形成,无法与优质资源形成可持续的动态平衡。

1.3 职能定位模糊

职能定位是明确权责关系的过程,是指平台承担的任务、职权和应有的作用。但很多平台的管理单位并没有明确权责关系,有一些也仅将集中管理仪器、运行维护和开放共享作为职能定位,极大地限制了平台的功能,在实际运行中很难有效形成互动网络结构。

2 大型仪器管理方式改革的举措和成效

过去关于平台管理问题的研究通常只是就问题说问题,提出治标不治本的对策,将平台运行过程中的不良表现视为问题本身,本末倒置,难以真正解决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从组成平台的二要素出发,即明确平台持续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明辨人员在平台运行中的作用,标本兼治,进而实现平台的可持续运行[19-21]。

2.1 引入智慧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根据智慧化管理进度,可将其划分成4个阶段[22]:①数字化。它是信息化的基础,即对平台的仪器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数字化的实质就是将传统的纸质文档内容转变为数字文档的过程,即建立仪器信息管理系统。② 信息化。它是在数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利用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促成业务模式的战略转变的过程。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支撑,信息化能够突破时空维度,让数据“跑”起来,也就是各类应用系统与大型仪器网络服务平台。由此可见,信息化伴随着网络化。③智能化。它是基于物联网对数据进行采集、整合与呈现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服务性和个性化上,如移动终端便于随时随地查询处理信息,统一数据平台便于数据共享,消息机制实现了消息的实时推送与提醒等,智能化平台建设的重点在于服务智能化和监测智能化。④ 智慧化。它是升级版的智能化,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科学地进行模型构建和算法设计,结合多项智能硬件,实现精准服务和智慧交互。

(1)建设完善的院系级综合平台。智能化综合平台应具有完善的功能如图1所示,具备基本的查询、预约、数据下载功能,也具备操作培训信息的宣传、测试过程的探讨和测试费收取的功能。用户通过综合平台查询仪器的功能、型号、存放地及仪器的状态,并根据测试需求预约使用,使用后可自助缴纳测试费并进行测试数据的下载。实验技术人员也就是仪器管理人员通过审核用户资质确认用户的使用权限和测试需求。实验技术人员和用户可通过平台交流探讨,明确服务内容获得使用反馈。

(2)采用智能管理手段实现智慧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综合平台的管理已经逐渐朝多元化联合控制发展,即将传统桌面网络平台与移动设备端相结合,实现多端口实时控制。如南开大学和浙江大学的部分院系已经开始使用此类技术。加装门禁和监控系统可为仪器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已经获得使用资质的用户才可进入仪器存放地,24 h不间断监控装置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受到合理的监管和约束。常规的门禁通常通过技术支持将相关门禁权限与校园卡关联,既便于管理也方便用户携带,如南京大学部分院系。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部分高校的门禁权限以及仪器开关机装置的控制开始采用微信扫码登录控制,如华中科技大学部分院系。

2.2 强化人员胜任力

明辨人员在平台运行中的作用,关注平台实验技术工作者的状态,以“实验技术人员胜任力冰山模型”为指导,多重激发人员工作积极性。所谓胜任力包括知识、能力、工作态度、意识等4个维度,各维度又包含若干胜任特征,综合形成“胜任力冰山模型”。在此结合实验技术人员的特征,将其演化成如图2所示的实验技术人员胜任力冰山模型,由知识、能力和意识3个维度组成。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属于人员客观胜任力储备范畴。仪器平台的实验技术人员绝大多数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获得者,受过优质的高等教育,专业知识过硬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法律知识欠缺成为人员工作过程中重要的限制因素。受到岗位性质的限制,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或参与创新科技项目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前沿科技知识的摄入相对滞后,专业知识储备扩充不及时。通用仪器管理过程中机械重复的工作内容部分占比更高,使得创造力拓展空间有限,平台的创新功能链因此断裂。意识维度是实验技术人员胜任力的主观能动性范畴,实验技术人员拥有自己的职业理想,但由于岗位性质的差异,受到科学研究优于技术支撑的影响,实验技术人员受重视程度、存在感、薪资待遇低,发展空间也有限[23]。导致,大多平台的技术队伍不稳定,服务、协调、宣传意识均不足,难以发挥真实有效的学科支撑作用。需将员工自身规划与平台的目标一致,从平台相关人员的意志观念出发解决问题[24]。

图2 实验技术人员胜任力冰山模型

(1)知识和能力维度。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各项技术同步飞跃,培训交流常规化可使实验技术人员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和资讯,有助于实验技术人员知识和能力维度的拓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满足实验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的与时俱进,适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法律知识普及讲座可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知识储备。创造力、组织管理、自我控制、信息处理、外语应用能力是优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定期的考核和各类评选评比活动可以量化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效果。使得实验技术人员保持常学常新的状态,有助于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科教水平。

(2)意识维度。一支成熟的技术团队,岗位职能一定是梯度设置的。平台可根据人员结构特征设置实验技术普通岗、关键岗、核心岗。由于岗位职能不同,薪资待遇不同,服务主体也不同。结合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特征分配人员岗位,为用户提供基础测试、个性化测试方法的建立以及科研项目的测试方法探索等一系列梯度化服务。以此实现科研工作者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动态互动,配合以多元的激励制度充分激发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2.3 结合学科特色的顶层设计

仪器设备平台绝大多数隶属于自然科学学科,不同的机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院系其自身学科定位存在差异,结合学科特色的平台管理顶层设计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基础研究型院系聚焦理论研究,通用设备和高端前沿设备较多;工科类院系关注生产技术,加工类设备更齐全;理工结合类院系期望产学研全链条,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以及加工设备均会涉及。不同的目标决定不同的行动方式,不同的设备类型也需要不同的管理规划。如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等学院侧重前沿理论研究,设立联合测试中心,充分保障相关学科的科研产出质量。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它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结合型院系。其平台包含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以及加工设备作为日常科研和教学的支撑,同时建有高分子国际功能中心,用于吸引海内外优质资源和推进产业化。

2.4 完善综合保障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开放管理模式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仪器设备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平台应建有严格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运行制度、准入制度等。

(2)建设完备安全保障硬件。制度的设立在主观上形成了用户的行为指南,严格的门禁设置和全程监控形成对用户行为的客观监管,全方位的保障“谁使用,谁负责”。断电保护设施的安装更可以在突发状况下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

(3)充足的运行经费。充足的运行经费是平台运行的“底气”,可保障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或更新换代。主管单位的投入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平台运行过程中的创收是其日常运行的另一重要支撑,运行良好的平台还可以吸引优质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实现平台的良性可持续运行。

2.5 实践取得的成效

智慧化的管理模式、符合学科特色的顶层设计、完善的综合保障形成平台稳定运行的铁三角。人员胜任力的提升为平台持续运行注入新活力,为平台运行拓展新的思路,提供新的服务,创造新的效用提供动力源泉。优质的平台更能吸引优质资源,可用于支撑平台的日常运行和仪器设备的更新,进一步拓展平台学术影响力,再形成吸引更多更好优质资源的良性循环。高分子系2019年开始实施智慧化管理,其分析测试平台支撑的科研项目数目较往年增长10余项,实验技术人员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学术论文数量也有所增加,形成了很好的技术与研究的互动。收取的测试费增长20万元,国际合作项目也较往年增加,维持了平台地良性地运行同时形成了平台创新链,促成平台可持续化运行。

3 结 语

改革院系级平台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同时更好地为社会需求、国家战略和创新创业服务。从组成平台的仪器和人员两项基本要素出发,双管齐下,在开放共享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机制和服务流程。以智慧化平台为助力,以优秀的人才队伍和经费投入为支撑,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推动院系级平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开放共享力度,提高开放共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平台可持续运行。

猜你喜欢
院系胜任技术人员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将互联网+理念引入高校院系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