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实验室安全应急防控体系构建

2021-08-19 02:26金雪明黄小波谢庆平华子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年7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实验室应急

金雪明, 黄小波, 谢庆平, 华子春

(1.苏州大学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2.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监察支队,江苏苏州215004;3.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南京210023)

0 引 言

2020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考验着每一个国家和每一级政府。尤其是疫情暴发初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急剧增加,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模式,使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财产遭受较大损失。这场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反思和完善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机遇。

应对突发疫情事件,我国有抗击“非典”的实战经验和教训,建立了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体系,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中央指导组加强指导督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各方面全力支持,开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对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维艰[1]。

纵观疫情防控全过程,不难发现:疫情初期,在包括武汉在内的一些地区在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等环节,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尤其是应急响应不及时、应急物资储备短缺等问题,导致疫情进一步恶化,不同地区之间的应急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应急管理水平的差异,对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有积极的警示意义,通过深入总结,举一反三,将这些宝贵经验和教训,转化为更好抵御实验室风险的措施和能力,把“转危为机”的成果运用到实验室管理一线,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2],对提升我国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1 新时代国家安全观背景的应急管理治理体系

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专题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要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3]应急管理是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体系优化和能力提升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行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从应对单一灾害,逐步发展到需要综合协调的复杂管理,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以下3个阶段[4]:

(1)1949—2003年是第一阶段,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能够应对少数灾种,到常见灾种基本应对的发展历程,为传统型应急管理体系,事故预防、应急处置、事故救援等过程涉及多个部门,具有典型的“条块分割”特征,体系分散、各自为政、协调困难、能力不足、规划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

(2)2003年—十九大前夕,“非典”事件,开启了国家当代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化、系统化建设里程,以具备综合协调职能的各级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成立为标志,使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入第二阶段,初步建立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国家应急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2008年3月,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为标志,全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在2008年汶川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社会灾难中,“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3)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国内安全与应急问题,强调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地位。在新时代思想的指引下,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整合应急管理相关职能,组建成立应急管理部,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进入第三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对全灾种的全流程和全方位的管理,大力提升了公共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对比本次新冠疫情的国内外控制效率差异,凸显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的先进性。

2 新冠疫情防控的启示

在疫情防控中,各地政府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通过果断实施严格管控措施,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优先保障医用物资,全力救治患者,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坚持群防群控,迅速扩大医用物资生产。针对境外疫情蔓延情况,及时构建外防输入体系,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抗疫。

反观疫情防控成功经验,对实验室应急管理的提升有积极的启示意义(见图1)。实验室应急管理起步晚、发展迟缓、体制机制不健全、应急投入不足等诸多方面的缺陷,一旦发生较大安全事故,无法立即采取像新冠疫情应急防控那样强有力的措施,无法及时应急响应,必将延误事故处理最有利先机,导致事故进一步恶化[5-7]。

图1 疫情防控经验对实验室应急管理现状的启示

2.1 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起步晚,发展迟缓

国际上最早进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率先以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潜在问题、风险和危机进行探究。国内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始于20世纪末期,且以危机管理为研究基础,而针对高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关注度不高,尤其对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其应急管理能力、水平、现状等研究系统性不强。因此,高校实验室产生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采取最有效措施,正如新冠疫情产生初期,部分地区响应滞后、决策迟缓,错失最有利处理时机,最终导致疫情大规模爆发。

2.2 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的理念落后

(1)被动防御型应急理念。新冠疫情暴发以后,部分疫情地区风险防范意识弱,危机感知能力低,抱有较强的侥幸心理,这是一种传统的被动防御型理念。当前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主要精力放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紧急控制和处理上,风险得不到有效识别和控制,预防、预警不到位。实验室负责人和管理者普遍对事故规律认识不足,事前预防理念缺失,且大多是在事故发生后才被进行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制定措施;主要是采取“事后管理”的方式,无法实现应急管理前置,这种方式和理念存在很大局限性,造成极大被动。

(2)片面追求稳定的管理理念。疫情产生初期,少数地方政府片面以“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秩序”为由、推迟报告,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实则是不敢担责、侥幸心理的体现,这样只会积聚更多的不满与矛盾,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与此类似,多数高校发生实验室事故以后,也往往以“封锁消息”“息事宁人”等方式处理,导致无法引以为戒,未能起到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3)没有树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现代应急管理思维。许多高校往往通过象征性地“发文”组建各种体系、领导小组,却无法真正将应急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到各个二级单位,丝毫没有意识到把基层一线作为应急管理、救援处置主战场的重要性。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成功案例,体现出以社区为单位的基层应急防控力量,在整个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古有谚语“一针及时省九针”,习总书记提出了“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明确应急管理要关口前移,从“救”转变为“防”,为应急管理的理念转变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出发点,维护师生群众的切身利益。

2.3 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1)国家应急管理部先后整合了原有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探索建立了应急响应专题会商机制,形成了救援扁平化组织指挥模式、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模式。此次疫情中,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指导组驻地现场指导督导,这是打赢武汉和湖北保卫战的重要保障。而高校无健全的应急管理部门和扁平化组织指挥模式,对于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欠缺专业性的快速应对方案。

(2)高校制定的应急预案普遍雷同性较高,未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各部门因各自利益问题,时常出现本位主义现象,扯皮推诿、协同失效、运行无序,不能有效整合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力量,给日后事故的应急处置、管理等方面留下诸多隐患。中央指导组驻地加强指导督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迅速扭转了疫情初期各部门之间严重缺乏协调的混乱无序状态。

(3)事故预防、预警机制等方面,未能有效引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无法从海量化、碎片化的数据中发现潜在规律与联系,未能将数据、科学、技术形成真正合力,最终也无法为安全决策提供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撑。

2.4 高校实验室安全投入普遍不足

如同许多国家因平时对应急物资的投入、储备和调度不足,导致在疫情初期出现应对能力不足、医疗能力被击穿等应急乱象;多数高校的实验室应急也长期存在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资金、人员、物资等投入不足,实验室除软件方面的问题以外,硬件上的硬伤也不容忽视,从设备、线路老化,到安全设施配备不足,无不凸显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预算短缺的严重问题,应急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显得尤为严峻。

不少高校没有或很少有单独的实验室安全资金投入预算,灭火器、灭火毯、防爆柜、应急喷淋等安全设施配备不足,或因经费问题未能定期维保、检修;不少高校除了相关职能部门配备数量极其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外,各院系基本没有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而应急救援和处置的专业队伍更是严重缺失,组织的应急演练往往流于形式;实验室应急药箱、救援绳、强光手电、防化服等物品的配备,也严重不足,或大多均已过期,应急投入严重不足。

3 实验室安全应急防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包含预案体系、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建设、风险与隐患排查、应急队伍组建、应急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内容。针对高校实验室这一群体,人员密集,事故概率是企业的100倍,因此,实验室需加强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构建(见图2)。

图2 实验室安全应急防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深刻认识应急管理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树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认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要求,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根据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特征,结合高校实践工作基础,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以“压倒性态势”扎实推进高校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全力防范排查、化解实验室内部潜在的重大安全风险,开拓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压倒性胜利”的新局面。

3.2 构建以师生为中心的实验室安全防控体系

2020年6月是第19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要构建实验室安全防控体系,开展各类实验室安全专项整治,深入排查安全风险,切实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1)加强组织保障,在学校层面强化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加强应急设施与应急场所建设,整合各项应急资源,明确职责分工,实现预案、信息、队伍、物资联动,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转变被动防御型应急管理理念,避免重救轻防的痼疾,“上医治未病”,要从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干预;从事故管理转为隐患管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把安全风险管控移至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放在事故前面。

(3)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防控体系。强化以人为本,以师生安全为中心,逐步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有效建立实验室危险源的分级管控、隐患的分类追踪与治理,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逐步推广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推动实验室安全防范体系的常态化、科学化运行[8-11]。

3.3 落实重心下沉的基层应急管理执行主体地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在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内基本得到较好控制,很大程度得益于社区的隔离政策实施后,基层群防群控机制得以建立,并卓有成效地运行,使得基层疫情防控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体系,也应建立协调有序、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在基层队伍建设、物资配备、应急意识方面,确立基层学院和实验室的应急管理主体地位。

(1)加强推进实验室基层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此次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我国基层应急队伍能力的一次挑战。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的第一力量,也应重心下沉,在二级单位层面按照辐射类、生物安全类、化学品类等不同学科方向,分类指导,建立更为专业的应急管理队伍,依托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处置队伍等不同专业化的应急力量,提高应急响应速度、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给予相应的权责与资源配置,以提升二级单位建设应急管理队伍的积极性。

(2)重视加强基层单位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物资保障中的关键一环。疫情暴发期间,口罩、防护服等脱销体现出应急物资保障的严重不足。增强各类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合适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与配置体系,能有效提升应急救援效率和可靠性,防止发生受伤时应急药品缺失、污染时应急喷淋没水、起火时灭火器或灭火毯配备不足、逃生时救援绳或面具口罩不够等现象。

(3)提升基层人员应急风险意识和应急知识水平。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风险意识普遍薄弱,主要体现在这部分群体,安全意识、风险意识低下,应急技能、应急知识缺乏。对此,需进行实验室人员应急科普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确保人身安全,摒弃以往的“舍己救人”和“大义凛然”的错误观念,强调“不舍生忘死”和“视正义和智慧为己有”。主张救援应注重科学、方法、效率和效益。

3.4 以信息化为手段,推进实验室应急管理现代化

疫情期间,各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为筛查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监控隔离人员等方面助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积极作用。现代实验室应急管理,也同样需要响应及时、计算高效的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加强信息筛选与共享,克服“信息孤岛”现象[12-15]。

(1)提升实验室风险预警能力。高校要充分运用遥感、红外、监控等先进技术,提升对实验室各类风险的预警能力,对重点部位和关键部位所处状态的智能化识别,动态采集各类多源感知数据,形成资源池、数据库,如对实验室内温度、反应容器的压力等监测,通过物联网系统分析数据,有效实现全方位、无盲区的监控,提升安全应急预警能力。

(2)提高实验室安全监管能力。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将实验室内监控视频和数据接入监管平台,提升隐患的监管能力,利用违章违规行为的智能识别技术,对关键岗位操作人员进行视频监控,一旦出现规章违规操作,便自动报警,对提高管理人员的巡查效率、监管效能,也有显著作用。苏州大学与华为公司合作共建的“云中苏大”实验室安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已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3)辅助事故应急决策分析。大数据分析和运用,可显著提升事故应急响应效率[16]。对预警的信息互通,可提升事件、事故信息的发布效率;对事故状况的具体信息,可通过人工智能手段,提供采取特定应急处置措施的建议;对事故类型及周边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的信息调用,进行大数据的关联分析,可提升应急物资调度的精准性;对网络舆情的大数据分析,可改进协调指挥、信息发布等相关工作的对外沟通效率。

3.5 强化应急培训与演练,营造浓厚安全文化

新冠疫情发生初期,少数地区指挥不当、协调不畅、调度混乱,严重暴露出应急培训与演练的不足。高校实验室要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开展实验室风险评估,建立相应的控制手段,针对实验室危险源、点,以及管控措施失效等因素可能造成的事故,编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总结演练中暴露的不足,修订、完善预案,营造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

4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自去年底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考验了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检验和反思了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将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提供重要机遇。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如何从疫情防控和应对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加速推动和促进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的理念和体系建设,这是摆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和应急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应吸取经验、抓住契机,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以师生为中心的安全防控体系,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将应急管理重心下移,落实基层应急管理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和快速提升实验室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实验室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