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布芬、阿司匹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19 08:48职文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吲哚血小板心血管

职文明

(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老年科 温县454850)

冠心病(CAHD)是由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1~4],致死率较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通过外周动脉将特制带气囊导管送到冠脉狭窄处,扩张狭窄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5]。 但PCI 会对冠脉狭窄处的血管内皮造成损伤,激活血小板,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6],所以临床上常采用阿司匹林(ASP)联合氯吡格雷(CLO)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不过长期应用ASP 会出现抵抗现象,还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概率。 吲哚布芬是目前唯一可逆的选择性多靶点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通过抑制多种血小板因子的释放来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研究分析吲哚布芬、ASP 分别联合 CLO 在 CAHD 患者 PCI 术后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 1 月~2020 年1 月我院行PCI 手术的86 例CAHD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 对照组男 25 例, 女 18 例; 年龄 42~75 岁, 平均年龄(58.63±6.08)岁;高脂血症 14 例,高血压 13 例,糖尿病 10 例。 观察组男 26 例,女 17 例;年龄 41~75岁,平均年龄(58.56±6.04)岁;高脂血症 15 例,高血压12 例,糖尿病11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符合CAHD 诊断标准[7];均已接受PCI 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出血;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合并溃疡病或腐蚀性胃炎;妊娠期或哺乳期; 合并恶性肿瘤;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ASP 联合CLO 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0065051),100 mg/ 次,1 次 /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国药准字J20180029),首次给药 300 mg,然后 75 mg/次,1 次 /d。观察组患者应用吲哚布芬联合CLO 治疗,口服吲哚布芬片(国药准字 H20163311),100 mg/次,2 次 /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用法同对照组。 两组患者连续服药至术后1 年。

1.3 观察指标 (1)凝血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德国拜耳公司)测量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2)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3)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 年内发生心源性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用药物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胃肠道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后,两组 PT、FIB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PT(s)治疗前 治疗后FIB(g/L)治疗前 治疗后43 43 tP 11.29±2.03 11.26±2.01 0.069 0.945 14.57±2.59*14.49±2.55*0.144 0.886 3.58±0.67 3.55±0.66 0.209 0.835 4.16±0.82*4.11±0.85*0.278 0.782 69.71±9.34 69.63±9.29 0.040 0.968 24.61±8.18*38.44±8.54*7.669<0.001

2.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PCI 可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管腔,促进心脏血液供应,缓解病情[8]。 但PCI 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大, 所以术后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来保证PCI 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9]。吲哚布芬、ASP、CLO 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ASP是使环氧化酶失去活性, 减少血栓烷素A2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生成。 CLO 是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来抑制血小板聚集。 吲哚布芬是通过抑制ADP、血小板因子4、β-凝血球蛋白等多种血小板因子的释放以及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来达到抗小板聚集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PT、FIB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两种抗血小板方案均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但吲哚布芬联合CLO 治疗对血小板抑制效果更显著。 推测是由于吲哚布芬可抑制ADP, 阻止ADP 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引发的血小板凝聚过程, 同时还能可逆性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血栓烷素A2生成,阻止因血栓烷素A2引发的血小板凝聚过程,并且还可降低血小板因子4、β-凝血球蛋白水平,降低血小板黏附性作用。吲哚布芬可多靶点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更强。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两种抗血小板方案均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效果相似。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应用吲哚布芬联合CLO 治疗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吲哚布芬与ASP 分别联合CLO 均可改善PCI 术后CAHD 患者的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吲哚布芬联合CLO 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更显著, 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吲哚血小板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合成稠环吲哚研究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