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艳艳
摘要: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计算机操作类课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较有成效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和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一方面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增,与此同时学生对线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接受程度有所提升,教师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线上教学经验,这些都将对后续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行为产生较为深刻和长远的影响。论文提出以创新创业为整体背景的計算机操作类课程移动教学模式实践路径,为相关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较为夯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操作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TP31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5-011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在全国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2020年初教育部适时发出“停课不停学”的整体教育教学部署,全国掀起线上教学的热潮,促使我国线上教育和移动教学水平向前推进一大步,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的教学素材和实践经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把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需求与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的融合并合理的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随着技术发展和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教师积累的线上教学经验,这些都将对后续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行为产生较为深刻和长远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需要适当改变以往传统的实体课堂满堂传输的教育教学形式,追求更加有效的、更适合时代特色的高质量教学模式。
1高职院校计算机操作类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普遍运用多种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项目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期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具体的理论教学中,教师较为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公共开放学习平台上开发了相关的课程站点等,所有这些工作为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基础,但是目前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普遍偏向传统实体课堂。
2020年初的全国性疫情大爆发促使全国上下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线上教学活动,这次教学经验促使我国线上教学的步伐往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次集体线上教学、学生集体线上学习的实践,对于教育界的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次成长和锻炼机会,为后续开展移动教学变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离真正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有很大的差距,细致梳理之后,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适合高职院校教学要求和符合高职学生水平的线上资源相对贫乏。为服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很多在线教学平台开放了一大批线上课程的教学资源,其中不乏众多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但是经过仔细筛选之后,发现大部分线上资源均是针对自己学校的教学目标、学生基础准备的,真正适合我校教育目标、教学大纲和学生基础的线上教学资源非常少,尤其是一些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虽然内容非常优秀,但是并不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2)创业就业思路体现略微薄弱。一般计算机操作类课程所提供的技术都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时可以直接使用的,可以说是可以直接为学生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的技术,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忽视了创业就业理念和思路的教育,而过于偏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长期以来,高职教师普遍采用的是传统实体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关的经验非常丰富,理论成果也较多,但是学生往往感受不到就业的紧迫感与所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而造成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真正面临创业和就业机会时,往往失之交臂。经过一线教师们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对于线下实体课堂教学和创业就业教育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进一步深化线上实践和创业就业理念。
(3)缺乏真实鲜活的课程相关的案例及资源。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实践性一般都比较强,且学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普遍认为课程内容比较困难,掌握起来较为吃力。一套完备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可以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和课程建设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大部分现有教材上的案例虽然经典,但是案例和素材较为陈旧,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授课重点也普遍放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掌握上,而忽略了教学案例的新鲜性和时效性。
2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计算机操作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的人才缺口持续加大,且国内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社会和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素质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和细化的指标。如果说专业教育是提升学生就业技能的硬实力,那么创业就业教育就是提升学生走入社会在工作过程中的软实力,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整个“双创”背景下,深度梳理SPOC、慕课、混合式教学空间等新兴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的本质和特点,结合目前河南省“双高”建设特点和计算机操作类课程在我校的实际实施情况,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提升教学成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教育部2016年就指出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业就业水平,明确要求高校教师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效结合。一方面,计算机操作类课程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对提升学生在创业就业过程中的专业技能优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该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这类课程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一对亟待解决的矛盾,如何改革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多种移动教学手段和策略,在授课过程中有效渗透就业创业理念和专业技能要求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
3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计算机操作类课程教学模式实践路径
整体的改革思路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营造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型学习的整体氛围,促使毕业生真正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关的实践经验,為其将要面临的创业就业机会储备一定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素养,使其符合未来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
第一,在传统教学手段中加入线上混合式教学元素。
在理论教学中,可以运用“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总体指导思想,逐步建立以“项目导向”为核心,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学习系统。可以利用智慧职教、中国大学MOOC、超星、泛雅等公共学习平台构建相关课程的移动学习平台,为高频知识点设计线上“短视频”+线下“多应用场景实践”的立体化学习环境,构建由学生深度参与的、交互式的移动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构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机制与氛围。
第二,在授课内容中引入创业就业要素。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适时设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创业就业场景,启发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场景问题。定期组织阶段性小结,利用相关的行业场景(如产品需求分析大会、软件产品发布会、技术总监面试等)引导学生自主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独特理解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储备。在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内、课外两个时间维度,利用好线上、线下两个空间维度,全面建立起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和各个学习环节的全时空、立体化教学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学习媒介的综合运用形成合力,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将来终身学习奠定较好的行为基础。
第三,有效利用各学习平台生成的学习过程评价相关的数据,最大化学习数据的价值。通过对SPOC、MOOC、混合式教学空间等新兴教学方式的深度解读,结合河南省“双高”建设要求和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实际情况,探索利用新兴教学方式开发课程,结合公共学习平台所提供的学习行为评价数据有效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课程长效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第四,大力开发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锻炼和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和“数据思维”等内在素质。现有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相关语法、技能的理解,以及对计算机科学相关软件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将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思维”和“数据思维”做过多的涉及和深化,而这两方面正是高校毕业生将来工作中对个人长期职业晋升非常重要的素质。
4结论
本着“加强基础,涉足前沿”的宗旨,力图使课程内容达到高质量要求。计算机操作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占比相当大的一类课程,内容基础且深入,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都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同时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数据思维、计算机思维也有较大的影响和提升,对学生后续学习和深造都有较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应力图将课程内容与当今计算机科学的前沿技术建立联系,让学生吸收到真正鲜活的营养。
参考文献:
[1] 朱诚,张武.任务驱动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数据技术课程中应用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2):108-109.
[2] 黄馨平,陈嘉倩,胡红霞.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分析与发展向度[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84-90.
[3] 王宁.“互联网+”时代运用新媒体创新高职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156-157.
[4] 邹丽珊,吕学松,陈晓柱.基于“岗位导向、项目引领”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4):47-51.
【通联编辑:闻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