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霞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教师要加强指导,在小学这个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提供丰富、多元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知、表达,在不断积累中突破自我,落实个性化写作教学,促进学生表达能力不断提升。本文从素材积累、情境创设以及实践活动三方面具体阐述,谈谈对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拙见,以抛砖引玉。
一、素材——着眼生活,养成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深入分析,看似是“不会写”,实则是“不知道写什么”,从本质上看是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时没有灵感,不能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影响表达效果。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细微处着手,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根源上解决写作难的问题,让学生渐入写作佳境。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直接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每天坚持写,这种做法看似有效,实则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其感觉到有“负担”,写作态度消极,导致作文也不吸引人阅读,内容大多是流水账,没有真情实感。为了避免发生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微写作”,指导学生将一天中最有趣、感触最深或最有意义的事情写下来,不限制篇幅,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其中,并尝试将作文写得更精彩。批阅时,我能体会到学生字里行间的真情,像“今天我去了外婆家,吃了外婆做的饭,感觉心里很温暖,多希望时光能慢一些,让我的快乐长久一些”“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我轻轻踩在黄叶上慢慢走,怕踩疼了这些大树的孩子”等。
可見,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作家,不仅能写出文章,还能写好文章。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加强指导,除了日记外,还要运用多种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其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二、情境——激活思维,积累素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写的文章大多没有特色,千篇一律,不能吸引读者阅读。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融入其中,激活写作思维,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写好作文。
一次写作课,主题是:生活中,我们正逐渐成长,懂得了孝顺长辈,懂得了珍惜眼前的美好,请写出自己在成长中懂得的生活道理,400字左右。面对这一话题,很多学生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写什么和怎么写,教师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家人相处过程中的小事,特别是一些有趣的事。在这一环节,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可小组交流,让学生在组内自由表达。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进入到了写作情境中,运用感官体验,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后面的写作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在教室内巡视,学生遇到问题时口头指导,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有的学生这样写:我爷爷每天不到5点就起床跑步,虽然早起会影响家人休息,但是我们都支持他,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我指导他修改后,变为:我爷爷每天5点不到就起床,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跑步,锻炼身体。作为家人,我们不仅支持他,还努力学习他的坚毅品格。
学生主动表达,尽情释放情感,为后续写作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写作能力,更好地在作文中表达自我。
三、实践——安排活动,提高能力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写作不是易事,仅靠阅读几本书是不够的,想要写好文章,就要拓宽视野,不断吸收新鲜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课本之外寻求拓展,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一般可借助课余时间安排实践活动,比如秋游,让学生带上纸和笔,一边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季节交替的魅力,一边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积累成写作素材,以夯实写作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观察和感悟,教师还要教授必要的写作技巧,避免写作时平铺直叙,要结合生活经验,写出具有生活气息的精彩文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远比在课堂上学到的多,不仅拓宽了视野,还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像“秋天真的来了,她无声地发出了很多信号,像澄澈的天空中南飞的大雁,像金色的田野里成片的稻穗,像丰收的果园里飘香的果子”,这样精彩的描写,是学生观察的结果,也是学生的心声。在活动中,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去看一看、闻一闻,在观察与感悟中获得真实的体验,由此产生写作灵感。
总之,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成为合格的指路人,指导学生不断积累、感悟,进而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