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原骨创伤患者治疗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

2021-08-18 06:36马小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4期
关键词:控制技术病情情况

马小刚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 拉萨)

0 引言

骨创伤主要是由外界因素或者患者自身骨组织情况等原因导致的相关部位骨损伤,该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1]。高原骨创伤主要是高原地区医院中收治的骨创伤患者,该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运动功能,进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较大负担[2]。故针对骨创伤患者,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并基于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和实施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骨创伤情况,帮助患者相应肢体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减少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进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3]。目前,针对骨创伤患者,临床中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为手术治疗,该种治疗方式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应用过程中已经逐渐发展完善和成熟,但基于骨创伤疾病的特征,不断寻求和更高效的治疗措施并将其应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利于促进骨创伤疾病临床治疗效率和患者预后水平的提升[4]。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损伤控制技术在高原地区骨创伤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60例骨创伤病案,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男100例,女80例,年龄50~85岁,平均(68.25±5.76)岁,观察组患者;男90例,女90例,年龄51~84岁,平均(67.43±5.8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患者信息已经过患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患者符合骨创伤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意识功能无障碍;患者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并给予和抗生素药物。

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技术,具体内容如下:①第一阶段,基于各个骨创伤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应急治疗,主要包括稳定患者的病情、固定骨组织、液体复苏以及感染预防等,对于开放性骨故损伤者,首先彻底清理其创口,其次,根据其动静脉的损伤情况进行止血,具体包括压迫、填塞止血以及初步包扎等。对于肢体肿胀严重者,完善临床检查,明确其是否存在股筋膜综合征,如果存在该类情况则需要及时切开其筋膜,达到减压的目的。使用固定支架对各个患者的骨折端进行固定,另外,对患者进行血运重建,对于肢体损伤程度较为严重者,在明确病情的基础上立即进行截肢。该阶段的治疗主要以调节酸碱平衡和预防低温为主。②第二阶段,病情监测:对患者实施初步病情控制措施后,在临床中严格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和生命体征,对于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和情况较危险的患者,立即将其转入ICU,进一步对患者加强防护,防止其身体情况发生恶化,该阶段主要以恢复身体温度和血容量以及凝血机制的改善为主。③第三阶段,待患者病情得到进一步控制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明确最终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时间,并依据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手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机体功能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较不理想。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预后能力,并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预后能力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观察组 180 79.81±4.16 85.93±4.69 89.24±3.2189.36±3.25对照组 180 71.03±3.54 70.02±2.98 80.12±3.4380.13±3.21 t 4.516 7.841 5.123 4.713 P 0.001 0.000 0.000 0.001

2.3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03±4.15)d早于对照组的(17.52±4.25)d,且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针对骨创伤患者,需要基于患者骨组织具体的损伤情况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来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5]。一般情况下,针对骨创伤患者均会实施手术治疗,且该疾病患者在术后都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恢复[6]。而在高原地区骨创伤患者的临床中,气候环境因素以及医疗设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床治疗,与常规的骨创伤疾病治疗相比,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所以需要将更有效的病情控制措施应用于高原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7]。

损伤控制技术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频率较高,且应用效果良好,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在高原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技术,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患者身体的康复,并且对于后续治疗方案治疗的制定也具有积极意义[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这提示损伤控制技术在高原骨创伤患者的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促进患者损伤部位和机体功能的良好恢复,进而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将损伤控制技术应用于高原骨创伤患者的临床中,能够有效控制并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促进其机体功能的恢复,同时对于患者的预后水平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消除疾病对患者生命造成的威胁,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高原地区骨创伤患者的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控制技术病情情况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基于人工智能的探测与控制技术”专刊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对工业领域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