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肝酶异常起病的杜氏肌营养不良临床分析

2021-08-18 06:36李文静王明英李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4期
关键词:激酶血清患儿

李文静,王明英,李娟

(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 昆明)

0 引言

进行性营养不良为一种由基因点突变、缺失导致的遗传性疾病[1]。患者多表现为逐渐加重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并可能出现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骨骼等位置病变[2]。该病类型较多,以DMD基因发生致病缺陷引起的杜氏肌营养不良最多见[3]。杜氏肌营养不良为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发生于男孩[4]。患儿通常在3~5岁发病,最开始会表现出进行性腿部肌无力,特别是在爬楼梯时,不利行走。12岁将失去行走能力,与轮椅为伴。20~30岁就会因呼吸衰竭死亡。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可为临床早期治疗诊断提供借鉴意义。本研究从我院选取适量病例为调查研究对象,调研内容如下文所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肝酶异常起病的杜氏肌营养不良为调研对象72例,观察患儿基因检测结果、血清酶谱分布特点等,分析临床特点。年龄0.8~12岁,平均(4.5±3.6)岁,所有患儿均为男性。72例患儿年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实验对比。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杜氏肌营养不良携带者的诊断与早期干预》[5]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中杜氏肌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相符;②自愿参加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和严重的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还有免疫系统疾病;②思维逻辑异常者、糖尿病或对实验无法积极配合的患儿;③拒绝实验;④近期感染病史。

1.3 方法

对72例患儿展开基因、血清酶谱、肌肉活检等方面检查。

血清酶谱包括肝酸激酶(CK)、肝酸磷化酶-同功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

基因检测:取EDTA抗凝外周静脉血2 mL,使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方式检查,对于导致杜氏肌营养不良发病较常见的18个外显子缺失突变、DMD基因79个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展开检查。

1.4 临床评价

观察基因、血清酶谱、肌肉活检结果。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72例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 22.0软件中行详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因检查结果

基因缺失突变例数最多,共50例(69.44%),点突变14例(19.44%)多于重复突变8例(11.11%),如下表1。

表1 基因检查结果[n(%)]

2.2 血清酶检测结果

72例患儿CK水平明显增高,多数患儿ALT、AST、LDH、HBDH、CK-MB等水平均有不同增高,如下表2。

表2 血清酶检测结果(U·L-1)

2.3 肌肉活性

1例患儿进行肌肉活性,发现病理改变特点为肌纤维萎缩、dystrophin蛋白缺失。

3 讨论

杜氏肌营养不良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6]。本研究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基因缺失突变例数最多,点突变例数多于重复突变例数;分析血清酶谱中发现72例患儿CK水平明显增高,多数患儿ALT、AST、LDH、HBDH、CK-MB等水平均有不同增高;1例患儿进行肌肉活性,发现病理改变特点为肌纤维萎缩、dystrophin蛋白缺失。提示发现患儿肝功能有异时需进行血清酶谱检测,尤其需要观察CK水平,若发现肝酸激酶(CK)水平明显增高,不管患儿有无临床症状表现,需重点、尽快排除杜氏肌营养不良。应及早对疑似患儿展开肌电图检测,若具备肌活检、基因检测实施条件可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测,若医院检查手段有限需及早转移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断治疗。

申子云等[7]通过5例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新生儿期、婴儿期临床特点,经研究发现所有患儿均为男性,4例在新生儿期发病,所有患儿并未出现典型肌萎缩、肌无力特征,多以肝酶异常增高为首发表现进入医院检查。认为在新生儿、婴儿期,患儿若出现肝酸激酶水平异常增高,虽无肌无力表现,仍需考虑杜氏肌营养不良可能。杨莹等[8]对30例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展开研究后发现30例患儿起病均隐匿,经基因检测发现基因缺失突变例数最多,体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为正常最大值18.6~230.0倍,多数患儿就诊时主诉肢体乏力、上下楼较困难。9例患者展开肌电图检测后,都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发现所有患儿早期CK水平均明显升高,进行基因检测检出率较高,有助于及早发现疾病,制定治疗方式,控制病情发展。患儿体内肝酸激酶升高幅度明显高于肝酸磷化酶-同功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基因缺失突变例数较多,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对于肝功能异常患儿需及时展开血清酶谱、基因检测、肌肉活检等方式,及早进行干预,促进康复,改善预后,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遇到肝酶升高的患者,需仔细询问运动发育情况,展开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测,观察肌酶水平,并进行基因检测、肌电图检查等,早期展开干预,控制病情发展。

猜你喜欢
激酶血清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蚓激酶对UUO大鼠肾组织NOX4、FAK、Src的影响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癌细胞“杀手”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