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洲 李本美 张方园 郑海平 王广平
湖北省荆州市胸科医院放射科,湖北荆州 434000
肺结节是一种发生在肺组织中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也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肺部疾病,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肺结节具有重要的意义[1]。既往常规采用的胸部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不够准确,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2]。相关研究认为[3],虽然薄层高分辨率CT影像学扫描检查可明显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及鉴别诊断能力,但也会明显增加电离辐射损伤患者机体的风险性。因此如何在不影响临床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CT电离辐射剂量,已成为研究热点[4]。近些年CT影像学检查技术不断进步,低剂量CT扫描检查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但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诊断肺结节的临床价值仍存在不同意见[5]。本研究拟对两者诊断肺结节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选择湖北省荆州市胸科医院放射科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检查的117例肺结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75例,女42例;年龄27~72岁,平均(48.7±12.6)岁;病程为 1~ 22周,平均(11.7±3.4)周。本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肺结节均为单发,且直径均<3.0 cm;所有患者均实施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既往无胸部手术治疗史的患者。排除标准:伴言语沟通方面障碍的患者;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意识功能存在明显障碍的患者;伴肺组织局部淋巴结异常肿大的患者;伴肺不张表现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1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剂量、低剂量CT影像学扫描检查,检查仪器为PHILIPS 128层螺旋CT机,首先行常规剂量CT影像学扫描检查,检查前协助患者正确呼吸训练,从而确保CT扫描检查时可做到正确屏气。对于无法做到完全屏气的患者,嘱咐患者在扫描检查时应均匀呼吸运动,从而尽量减少呼吸伪影现象的发生。CT扫描检查的范围从患者肺尖上方部位直至膈顶。CT扫描检查的相关参数设置为:常规剂量扫描检查的管电压=140 kV,管电流=120 mAs,层厚=5 mm,层距=5 mm,螺距=1.0 Pitch,重建矩阵=512×512,CT剂量加权指数=9.15 mGy;低剂量扫描检查的管电压=140 kV,管电流=60 mAs,其他扫描相关参数与常规剂量扫描检查一致,CT剂量加权指数=6.72 mGy。
1.3.2 图像后处理方法 采集CT影像学检查图像资料后传入相应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重建,多层面重组处理后以取得多方位的CT影像学图像,随后结合横断面的CT影像学图像,最终清晰显示肺结节大小形态及组织结构的相关特征性表现。
由本科室两名副主任医师采取双盲法评估CT影像学检查获取的图像质量,随后对CT影像学图像质量评分取得一致,从而比较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剂量螺旋CT的影像学图像质量[6]。优:CT影像学检查最终获得的图像清晰,可清楚显示肺结节的细微组织结构,且未出现伪影干扰现象;良:CT影像学检查最终获得的图像,可清楚显示肺结节的细微组织结构,仅存在少量轻微的伪影现象,但不会对最后的诊断结果产生影响;差:CT影像学检查最终获得的图像不清晰,存在较多伪影现象干扰,难以清晰显示肺结节的细微组织结构,对最后的诊断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总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的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及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分叶征、支气管征、毛刺征、空泡征、钙化、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同时详细分析和记录肺癌、结核增殖灶、肺转移瘤、炎性结节、定性困难结节等肺结节性质。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比较[n(%)]
两组在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比较 [n(%)]
两组在肺结节性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肺结节性质比较
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噪声高于常规剂量CT扫描,但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的图像噪声及辐射剂量比较()
表4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的图像噪声及辐射剂量比较()
组别 n 图像噪声(HU) 辐射剂量(mGy)低剂量CT扫描 117 12.16±1.72 6.72±0.00常规剂量CT扫描 117 10.75±1.56 9.15±0.00 t值 4.320 5.375 P值 0.013 0.000
肺结节与肺癌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30%的肺结节最终可转变成为恶性,而恶性肺结节患者在疾病早期阶段实施手术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可高达80%[7]。但如果未能早期准确诊断出肺结节良恶性质,则极易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在诊治肺结节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近些年采取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肺结节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均得到显著性提高,但CT检查期间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常规应用的胸部X线片检查,且在随后的复诊及疗效评估等过程中,患者还需实施多次CT影像学检查[9]。因多次CT检查而累积的辐射剂量可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故在不影响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的情况下减少CT扫描检查辐射剂量显得极为重要[10]。
近些年随着影像学医疗器械及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CT影像学扫描的辐射剂量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且在有效控制图像噪声、保证影像学图像密度分辨率的同时,还可明显避免成像噪点、伪影等现象的增加[11-12]。但是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肺结节的临床价值及诊断准确率等方面仍存有差异[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采取低剂量CT扫描检查肺结节可获得良好的影像学图像质量,且不会对肺结节检出率造成的明显影响。本研究还发现,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在肺结节形态学特征、肺结节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剂量CT扫描检查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及性质评估结果与常规剂量相一致,两者扫描检查肺结节具有类似的诊断价值。
由于肺组织内存在大量气体,使得X线滤过量明显降低,而降低CT检查时的管电流、管电压等相关参数可减少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但是X线辐射剂量如明显降低又会明显增加图像的信噪比,上述情况已被较多研究所验证,但CT扫描检查的辐射剂量减少幅度并非无限制,不应为减少辐射剂量而过分降低X线剂量,而应限制在某个范围内,不但不影响最终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而且还可确保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最小[15-16]。本研究将管电流参数设置为60 mAs,不但可获得常规剂量获得高质量图像,在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及性质评估价值无明显差异性,但因为管电流有所下降,使得图像噪声显著性增加,但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由此可知,采取低剂量CT扫描检查可获得准确检查,而且患者的安全性也得到增强。
综上所述,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诊断肺结节的结果一致,但低剂量CT扫描可明显减少患者受到的辐射伤害,适合应用于肺结节的筛查和诊断。本研究还存在某些不足,且未对体型差异较大的患者进行个性化扫描检查,还需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