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乡村产业振兴战略探讨①——以贵州省刺梨产业为例

2021-08-18 07:41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3期
关键词:刺梨宜居山区

岳 炜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不仅仅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及处理好中国经济内循环的突破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1]。产业兴旺是乡村经济建设的核心,用经济发展带动生态、环境、文化、基层治理,最终实现人民致富。贵州省山区乡村以刺梨为主导产业,将政府、高校、农户相结合,打造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1 山区乡村振兴路径探讨

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科学合理把握这二十字方针,对我国不同城乡格局及变化趋势有个精准把握,根据不同村落进行合理定位,如贵州山区乡村,以绿色健康产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DE 实现。

1.1 我国目前的乡村形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对不同的乡村有一个清晰认识和精准定位,当前我国乡村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类型[3]:第一,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已经被覆盖或部分覆盖的村庄,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第二,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与村之间进行了空间合并,人口聚集、社区服务功能较强的中心村。第三,是生产与生活没不明显分开的传统村落。

不同的乡村的发展定位不一样。有些与城镇融合,乡村特征逐渐消亡,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有些成为乡村社区的服务中心,或者生态乡村,为城市提供休闲服务。有些随着人口外迁,逐渐回归自然状态,乡村形态将消亡。而更多的与城市协调发展,成为生态宜居的家园。

1.2 山区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

山区乡村因其地理位置、人文经济等原因,很难在发展中与城镇融合。一部分山区乡村人口由于情感因素,加之农村长期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思维习惯,不愿离开故土,可考虑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前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功能多样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把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打造绿色健康产业,吸引城市居民,发展第三产业,这种宜居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乡村百姓的宜居,更是广义上城乡互通的“生态宜居”。山区乡村的“乡风文明”蕴含着世代传承的农耕文明,又融合了现代文明,体现一个地区的特色,对讲好当地故事,宣传当地品牌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区乡村的“治理有效”是山区村民所能接受的、可以长久存在的治理。“生活富裕”是山区村民最终目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良好治理,形成自己的品牌,融合乡村文化,最终实现山区村民的富裕。

2 贵州山区乡村发展刺梨产业的优势和必要性

2.1 贵州山区发展刺梨产业的优势

刺梨是贵州山区的特色水果,果肉含丰富的VC、超氧化歧化酶(抗癌功效)和20 多种氨基酸,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4],仅分布于贵州省和云南、四川少部分地区。全国95%以上的刺梨来自于贵州省,尤其是贵州省六盘水市部分县市更是全球优质的刺梨产地。

贵州省是刺梨产业化最早的省份,刺梨产业是贵州省实现精准扶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现已研发出刺梨饮料、刺梨果脯、刺梨含片、刺梨口服液以及刺梨面膜等多款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刺梨产品体系。

2.2 贵州山区乡村产业变革的必要性

2.2.1 山区乡村产业变革各力量的关系

如图1所示。山区乡村产业变革是产业需求与供给动态平衡的结果。在产业变革过程中,存在市场、政府以及村民3种力量,市场的介入,重塑了原有村民对旧产业的利益基础,满足市场对资源整合的需要,而政府作为一个中介机构起到协调各个利益主体的纽带。在市场作用下,如果产业给村民带来增收,农民将拒绝产业变革,这两种力量可视为产业变革的需求方,而具有公信力的地方政府,作为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引导者,既要面对自身政绩的需求,也要兼顾当地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监管者,平衡各方的利益,成为产业变革的供给着。

图1 山区乡村产业变革的运动路径

2.2.2 贵州水城县磋播村刺梨产业变革的实践

贵州水城县磋播村总面积39.2 km2,距离水城县城146 km,主要由彝族和苗族人口组成,村民主要种植玉米,洋芋。2014 年磋播村贫困发生率为51.7%,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 元左右,是典型贫困、封闭、落后的山区农村。2015 年,在当地政府号召下,磋播村积极探索产业变革路径,由于土地贫瘠,耕地面积稀少,石漠化严重,使得产业选择至关重要。结合自身实际,磋播村选择刺梨为主导产业,在山上石漠化严重的“荒地”种植刺梨,在山下地势平整地区发展食用菌,在连片地区选择种植猕猴桃。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带动超过300人就业,并以土地入股分红,收益按照4(公司收益):4(合作社收益):2(村民收益)的方式进行分配。如今磋播村种植刺梨413.33 hm2,猕猴桃66.67 hm2,食用菌大棚300 多个。截至2020 年6 月,贫困率为1.63%,人均月收入4500 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 年的 0 元 发 展 到 2020 年 的 40 万 余 元[5]。

磋播村的产业变革实践可以看出,刺梨产业的发展是3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随着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磋播村基层治理工作情况也逐渐好转,乡村闲散人员就业得到了妥善安置。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使得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公共设施的建设中,逐渐改善了乡风文明建设,昔日的懒汉变成了产业变革的“急先锋”,积极投入到生产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乡风民情。

猜你喜欢
刺梨宜居山区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贵州:生态宜居 留住乡愁
山区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