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可 冯立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300)
世界权威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中,有一项重要指标是国际视野,占比达到7.5%,国际视野下又有3个小指标,其中之一就是国际学生比例,占比为2.5%。也就是说,提高国际学生比例对于提升高等院校国际影响力殊为重要。当前,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国际地位进一步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留学生倾向于选择来中国学习。高校招生宣传片以视频和双语字幕信息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展现强大的师资力量、高端的硬件设施以及优良的学习环境,介绍该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唤起国际学生对该校的认可。因此,高校招生宣传片作为传播媒介在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利于高校在国际学生心目中树立形象,进行高校软实力传播,进而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多元发展。文章基于以上背景,试图在这一方面做些许探讨,希望能够在招生宣传片英译领域做出一点贡献。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由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特•纽马克提出的。“在语义翻译中,译文应当在目的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中,尽可能贴切地再现原语的语境意义。在交际翻译中,译文产生的等值效果等同于对原作读者产生的效果。”纽马克认为,从适用范围来看,相对于语义翻译而言,交际翻译适合绝大多数非文学类文本;从传递者和接受者的角度来看,交际翻译较多地体现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倾向于目的语读者,以译出的语言和文化为中心;从目的语的形式来看,交际翻译流畅、简洁、清晰,尊重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从评价标准来看,交际翻译“在目的语中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交际信息”。
采用哪一种翻译方法通常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以及翻译目的。呼唤型文本、学生群体和宣传高校这三个构成要素体现了交际翻译对高校招生宣传片英译的适用性。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此类文本时,不仅需要涵盖原文传递的主要信息,而且为了尽可能达到相同的交际效果,翻译的过程就应该尽可能地倾向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国内学者对高校招生宣传片的英译关注甚少,但是有学者对同类材料的翻译进行过研究。例如,张新军和杨慧通过调查目的语读者对中国高等院校网页英文翻译的反应和态度,从信息处理、赘述、中国式英语、拼写与语法错误四个层面举例并分析了英文网页中突显的问题并给出参考意见。康静以留学生招生宣传资料为语料,初步总结了外宣文本的翻译特点和技巧,并努力尝试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框架下来解决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另外也有一些学者从交际翻译的角度去研究了外宣文本的翻译。例如,程欣欣在交际翻译的指导下展开对外宣文本的英译研究,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个案为研究对象,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总结了相关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贺学耘提出公示语翻译应该注重效果,把读者放在首要位置,需要恰当使用交际翻译,掌握英汉文化差异,将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
上述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角度为高校招生宣传片的英译研究提供了思路,有的从招生宣传文本的英译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试图解决翻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也有的通过交际翻译的指导,研究同类文本,诸如外宣文本、公示语等,总结相关方法和技巧。但直接从交际翻译探讨高校招生宣传片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是这一领域的尝试性努力。
But there’s far more to a day at SISU than class and study.
原文中的“过法”具有鲜明中文特色,译文并没有翻译成“way”而是将整句处理成了“more …than class and study”的结构,表明上外学生除了学习和上课最常见的过法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活动,给予读者发挥想象的空间,符合英文的表达,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交际翻译为了更好地使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允许译者对原文进行适当的改造。本例译文不拘泥于原文用词和句式,将问句处理成了陈述句,进一步降低了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难度,充分有效地把信息传递给了目的语读者。
A teacher fluent in 10 languages opens up 10 gates to amazing cultures.
译文在处理“掌握十门语言的老师”的过程中,并没有使用与原文相应的“前置修饰词+名词中心词”的结构,而是充分借鉴了英文的惯用表达法,巧妙地转换成了“名词+后置定语”的结构。相比于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主要是为了使译文符合译语表达规范,这就要求译者摆脱原文形式的束缚,将不符合目的语读者欣赏习惯的表达方式转换成地道的目的语表达方式,尽量不给目的语读者留下理解上的障碍。同时,译文也可以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以及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能力,转换原文形象,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在翻译后半句“带我发现不同文化的奥秘”的过程中,译者化抽象为具体,将其翻译成“open up 10 gates”,把“发现不同文化的奥秘”转化成了“打开了十扇大门”,在目的语读者脑海中创造了新的形象,让理解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英语是形合的语言,“10 languages”(十门语言)与“10 gates”(十扇大门)的对应,使得译文更加地通顺流畅,且富有逻辑感。
Realize your dreams on a bigger stage.Push yourself further.
交际翻译允许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目的语优势,强调以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反应为出发点,使译文行文流畅且易于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完全背离原文随意发挥、天马行空。交际翻译指导下的译文同样要受到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制约,只是相比于语义翻译,交际翻译更强调传递译文的表达效果,使目的语读者读起来像是在读母语的文本一样流畅自然。译者对“怀抱梦想,登上国际舞台”进行解读,在更大的舞台上“realize your dreams”(实现梦想)比“怀抱梦想”更加符合目的语的搭配。“超越自我,用心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本就是成为优秀中的最优,是超越自我的一种表现形式,两个小句词义重叠,译者去繁就简,没有用两个词组分别对应原文,仅采用“动词词组(push yourself)+副词(further)”的形式传递原文重叠的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翻译的效果。
Study overseas at one of our over 400 partner universities.Discover a whole world of knowledge in research at SISU.
译者为了使得译语表达更加地道,常常需要有意识地通过增译,减译,或者改译等方法对译文加以变通。在翻译“选择心仪的留学项目”过程中,译者直接对部分内容进行减译,把原文翻成“study overseas”(动词+副词)的形式,同时增加了“at one of”,来说明选择之多,补偿了减译的“心仪的”信息。后一句“全球”与“世界”语意重复,译者合二为一,译为“a whole world”,同时减译了“多元魅力”,在译文中增加了“at SISU”,特指在上外发现知识的新世界,增减平衡,尽可能使得目的语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纽马克认为,把英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最大的弊病并不是词汇量或者是语法不规范的问题而是对英文搭配的地道性认识不足。所以,在中译英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搭配的方式。若将“领略……魅力”通过语义翻译处理成英文,未必会产生好的搭配效果,而译者运用交际翻译,将原文译为“discover …world”,正是英文中地道自然的搭配表达方式。
Revel in the glory of the game on the baseball field.Remember you’re young.Dance in the sunshine.
交际翻译译出的译文显得流畅地道、更符合目的语读者表达习惯,不刻意追求译文与原文之间形式上的对应。原文使用两句中文,而译文通过重组翻译成了三小句,以求更好地交际效果。“挥洒汗水”和“酣畅淋漓”,若采用语义翻译,可能将原文译为“to break a great sweat”和“to one’s heart’s content”,使得译文稍显累赘。译者运用交际翻译,依从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用英文的惯用表达法“revel in”(to enjoy sth.very much),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将句意统一起来,打破了译文和原文形式上的对等,但能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在礼堂的光影中起舞”译成“Dance in the sunshine”,把“礼堂的光影”转换成了“sunshine”,给目的语读者形成阳光青春、积极向上的画面感,效果更佳。“诉说青春的心迹”译成“remember you are young”,沿用了第二人称“you”,增强对话感,仿佛正与目的语读者娓娓而谈,无形之中拉近了距离,有呼唤效果,不仅增强感染力,而且还可以使目的语读者迅速融入角色,富有体验感,符合呼唤型文本的行文风格。
本文以交际翻译为理论依据,讨论了高校招生宣传片的英译,发现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句式转换、修辞替代、去繁就简、巧用搭配、句式重组等手段,有助于交际信息有效传递的效果。因此,交际翻译对于高校招生宣传片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同类文本的英译过程中,以交际翻译为理论指导,可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