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
[摘 要]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考政治试题与时政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因此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时政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文章通过相关调查问卷的数据发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时政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探索新的时政课堂模式,并将其应用到課堂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时政;自主命题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9-0051-04
一、研究背景
200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学时事政策教育,指出要加强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德育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对于时政进思想政治课堂的实践操作研究并不多,更多的是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型著作,如苏州大学叶云燕硕士在《中学政治课时事教育实效性研究》中分析了中学政治课时事教育的内涵,并给出比较完整的定义,然后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讨论分析目前中学政治课开展时事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其实效性提出对策。叶云燕老师的文章对笔者的教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将时政融入中学政治课堂的方法为笔者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她主张在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时要形成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合力。与叶云燕老师不同,华中师范大学的邓伟硕士在其论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时政教育的对策研究》中就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时政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自己在调查基础上得出的对策。邓伟老师强调时政与课堂教学、练习的有效衔接。此外还有华中师范大学刘辉艳硕士的《中学时政教育的实践研究》、河南大学孔得希硕大的《时政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他们提出的观点也为笔者的教育教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启发作用。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该课程的开展对于中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以及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中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时政,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在思想政治课中融入时政,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促使学生运用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时政现象,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答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在面对外界激烈的思想交锋时能从国家整体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出正确的选择,积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政治课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的内容,它教授给学生的是基础理论知识,而时政教育给学生展示了纷繁复杂的现象。将时政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上的政治现象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正确理解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看待一些社会问题与现象,头脑时刻保持清醒,同时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时政进入思想政治课堂也符合了高考的要求。纵观近五年的高考文综政治试卷,越来越多的试题取材于时政。下面以2020年全国高考文综政治大纲卷(Ⅰ、Ⅱ、Ⅲ卷)的客观题为例:
再以2020年全国高考文综政治大纲卷(Ⅰ、Ⅱ、Ⅲ卷)的主观题为例:
通过分析表1、表2可知,高考每年都至少有3道以上的客观题、2道以上的主观题的材料取自于时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时政教育无论是对活跃高中政治课堂,还是对学生的应考训练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每年高考的材料命题为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方向与启发:要关注时政热点知识,并要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关注课本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把课本知识与时政新闻相结合。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经常会引入一些新的概念、规律和原理,以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拓展与迁移能力。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学科素养考核,关注学科关键能力的运用和思维方法的渗透,因此,我们在日常复习过程中除了要精选针对性强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在对实际问题的剖析、解读和推导中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课堂模式
(一)以调查问卷数据为支撑,发现时政课堂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时政课堂模式
在开展时政课堂前,我校政治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学生中进行调研,由此掌握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组织成员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我们整理出了全面且详细的分析报告:64.13%的高中生偶尔会主动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34.24%的高中生经常会主动关注,而1.63%的高中生不会主动关注;每天都浏览时事热点的高中生占比14.83%,隔天浏览一次、一周浏览一次、低于一周浏览一次甚至更少的高中生分别占比18.01%、54.83%和12.33%;课余生活中比较关心学习、新闻、社交方面热点的高中生,占比分别为69.74%、67.45%、54.17%;高中生获取时事新闻的途径较为多样,通过网络、电视、课堂、听身边的人讲等途径的占比较大;在关注时事热点的原因调查中,51.88%的高中生表示是自己主动关心,29.59%是出于好奇,11.51%是无意识地浏览到了就看一看;70.18%的高中生对关注的时事热点有一定的了解,想掌握最新的情况于是随便看看,23.76%的高中生对关注的时事有深入的了解,如果有后续报道会予以关注,6.05%的高中生看过之后就忘了;在课堂教学中,科任教师主要是通过讲解新闻、播放新闻视频或是讲课中随机提到等方式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在“其他课程有没有占用过时政课堂时间”这一问题的调查中,74.1%的高中生表示没有;有93.51%的高中生认为老师进行的时事政治教育对其有些帮助;93.28%的高中学校都有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宣传,且宣传时事的方式主要为宣传栏、电子屏幕、广播和报纸杂志;大部分高中生希望教师通过组织读书分享会、在教学中穿插时政热点、对社会热点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定期开设时政讲座等方式加强时政教育,希望学校为鼓励学生关注时事而开设相应课程、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交流活动;85.02%的高中生的父母和亲人对其关注热点问题的态度是支持,认为学生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大部分高中生认为关注时事热点给其带来了丰富课余生活、了解社会动态、拓展自身视野、引发自己对事物更深的思考、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感等益处。
在时事速测环节,46.64%的高中生表示已了解英国首相约翰逊的发言人所发表的与欧盟的贸易协商谈判的部分内容,33.58%的高中生表示在此之前完全不了解相關事件,12.62%的高中生表示已了解全部内容,只有7.16%的高中生表示在此之前已了解该段文字的全部内容及更多相关细节;50.33%的高中生表示已了解反中乱港分子黎智英被控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部分内容,20.96%的高中生表示在此之前完全不了解相关事件,16.46%的高中生表示已了解全部内容,只有12.25%的高中生表示在此之前已了解该段文字的全部内容及更多相关细节;47.45%的高中生表示已了解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的部分内容,10.11%的高中生表示在此之前完全不了解相关事件,24.13%的高中生表示已了解全部内容,只有18.31%的高中生表示在此之前已了解该段文字的全部内容及更多相关细节;43.39%的高中生表示已了解德国施行“硬性封锁令”的部分内容,33.65%的高中生表示在此之前完全不了解相关事件,14.54%的高中生表示已了解全部内容,只有8.42%的高中生表示在此之前已了解该段文字的全部内容及更多相关细节;45.24%的高中生表示已了解美国各地选举人选举拜登为下一任美国总统的部分内容,12.69%的高中生表示在此之前完全不了解相关事件,21.92%的高中生表示已了解全部内容,只有20.15%的高中生表示在此之前已了解该段文字的全部内容及更多相关细节。
(二)时政课堂模式的应用
针对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我们探索出新的时政课堂模式(见图2)。
以时政为背景的命题课堂模式,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命题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且能有效地把课本知识与时政材料相结合,既考查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时政术语的能力。
1.结合视频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主观题和客观题命制)。学生在此环节中,学会了快速记录视频主要内容,抓住题目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词句,在头脑中快速生成答题角度。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一些时政热点词汇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答题中用上。实践证明,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能把这些热点词语用上。
2.学生在命制客观题的过程中,需要快速记录关键词句,抓住中心思想,生成题目,并且配上相应选项,然后通过作业的方式呈现给教师批阅。只是这种批阅方式不同以往,它是通过教师做题的方式进行的。教师完成学生自主命制的试题后,在作业本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的客观题设问及选项进行分析、探究。例如个别学生的4个选项分别从高中4本教科书中引用,这不符合现有的命题模式;还有学生命制的题目内容与选项无关,教师在做题中应及时指出,并且反馈给学生。另外,当教师答错学生命制的客观题时,学生应及时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详细的解释。
3.通过以上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在学生出题教师答题,师生共同研究答案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命制的试题中了解到自己在知识讲授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笔者从学生、领导和其他教师的评价中了解到,新的时政课堂模式令人印象深刻,且实施效果很好,它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是时政课堂的主人,通过让他们自己命题,有利于他们把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更加关注时政,提升了分析时政材料的能力。但新的时政课堂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该课堂模式的学生全是内宿生,因此对时政的分析理解仅能从课本理论知识的角度进行,对外界的评论知之甚少,视野不够开阔;参与该课堂模式的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因此在帮助学生分析时政信息时,存在热点分析不够深入、解释热点的逻辑有待改善的情况。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这丝毫不能阻止我们对新时政课堂模式的探索,我们将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