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中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的应用

2021-08-16 05:20何艳萍
大观 2021年3期
关键词:复调和声民族音乐

何艳萍

摘 要: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的民族音乐因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文章阐述民族音乐中的和声与复调,并从多个角度展开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在民族音乐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以推动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和声;复调

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彰显民族地域的文化特色,展现鲜明且浓郁的民族风情,并且创作者可以借助音乐展现不同地区民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在民族音乐创作中,作曲理论与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内容,使音乐作品在表达民族情感的同时展现音乐文化。因此,创作者可借助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深化民族音乐内涵。

一、民族音乐中的和声与复调

民族音乐能够展现不同地域文化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不同的音乐类型。以音乐类型为划分依据,可将民族音乐划分为民族器乐、民间戏曲、民间歌舞等,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古琴曲《梅花三弄》均为典型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源于民间,以劳动生产、民间传说故事、风土人情为表现内容,在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不同地域特色文化,形成了承载民间传统文化与集体智慧的生活化的音乐体系。民族音乐具有多层次特点,可以融入传统文化、民间生活等元素。与此同时,我国历史悠久,民族音乐随着朝代更迭与民风变化展现不同的民族风情,并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隋唐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在与天竺、缅甸等国家文化交流过程中,音乐成为国家间相互往来的沟通桥梁。

在音乐体系中,和声是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照音乐法则同时发声形成的统一化、集中化音响组合。在蕴含丰富情感的民族音乐中,和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为配合曲调增强民族音乐情感张力,这就要求不同民族音乐演唱(奏)者协调配合,以此实现强烈的音乐感染。复调由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不同声部组成,各声部间相互独立,但又可在音乐体系中形成和谐统一整体。复调作曲技术的运用更易增强民族音乐气势,使民族音乐在不同声部作用下展现丰富的民族情感,同时使民族音乐中情感与形象得以丰满。和声与复调的运用,使民族音乐更具层次感,在提高民族音乐可欣赏性的同时,兼顾民族特色展现。

二、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在民族音乐中的

具体应用

为更好地发挥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在民族音乐中的作用与价值,下文从贴近生活、优化曲式结构、结合配器增强演奏效果、深化技巧理论理解、提高灵活运用能力五个角度展开对和声与复调的具体应用探析。

(一)贴近生活,激发情感共鸣

创作者在运用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时,应注重民族情感文化与生活元素的融入,而和声与复调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也有助于音乐内在情感的表露。结合民族音乐文化对音阶和声部展开细微调整,形成独特的旋律,能够更好地展现音乐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增强音乐情感张力。民族音乐以风俗习惯、日常生活为表现内容,在不同语言、地域环境、民风民俗的影响下,形成具有不同民族风情的音乐,其内容与民间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和声与复调的应用,应贴近生活,激发听众情感共鸣,展现我国民族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民族音乐创作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立足于生活,真实感受风俗习惯,以此更好地借助和声与复调突出民族情感内涵[1]。例如湘西苗歌作为民族音乐中独具特色的分支,集山歌、傩歌、哭嫁歌、故事歌等为一体,演唱时声部此起彼伏,多声特点明显,形成特色化民族音乐。其中湘西苗歌二重唱则是建立在生活情感基础上的和聲与复调作曲技术的展现。

(二)优化曲式结构

音乐事件间按一定逻辑分布、组合而成的整体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这些音乐事件由或同或异的音乐要素构成,结合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将音乐要素关联成为整体结构。为更好彰显民族音乐中的情感和文化,可使用重复、展开、对比、变奏四个曲式原则来突出和声与复调的魅力,继而使情感更好地融入民族音乐中。与此同时,在曲式结构中,和声与复调易使听众产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听众对民族音乐的喜爱。除此之外,根据曲式种类差异,可结合多声部、多音阶转变演奏形式,运用不同手法表现民族情感。创作者更易从和声与复调角度纠正民族音乐创作,使曲式结构层次分明的同时实现很好的衔接,在保证音乐层次感的同时,兼顾音乐完整性,继而更好地表现民族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对于民族音乐而言,曲式作为框架结构,可基于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进行优化,为民族音乐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民族音乐主要展现不同地域的民间生活与传统文化,因此其具备一定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运用和声与复调优化民族音乐曲式结构,能够更好地展现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三)结合配器增强演奏效果

配器在民族音乐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复调角度来看,各声部的演绎需民族乐器配合,以彰显不同声音魅力,增强民族音乐演奏效果。结合现阶段民族音乐来看,经典作品很多由特定乐器辅助完成,以此突出民族音乐情感。例如古琴曲《梅花三弄》,原作品为笛曲,后被改编为古琴曲并得以流传,在古琴质朴音色与跌宕节奏下,梅花的活泼、柔美、苍劲、刚健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民族音乐而言,适当使用配器更易凸显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在声部与音阶变化下彰显民族音乐感染力,表现民族情感。在民族音乐作曲中,配器也更易推动民族音乐发展与传承。我国有多样化民族乐器,具有各种不同的音色效果,如定音鼓、双簧管、长笛、竖琴、唢呐、马头琴、葫芦丝等,不同的音色能够传递不同的音乐情感。由此可见,在民族音乐传承过程中,配器与和声、复调相辅相成,给予听众身临其境的音乐感受。例如用葫芦丝独奏的《彩云之南》是经典傣族音乐,葫芦丝的音色将傣族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深化技巧理论理解

为深入落实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的应用,创作者应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声、复调理论,深层次领会民族音乐作曲技巧,在理论框架基础上,以民族生活与情感文化为内容,运用和声、复调技巧实现高质量民族音乐创作。总而言之,在民族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以社会文化为出发点,运用和声与复调作曲技巧,创作出富有民族文化气息的音乐作品,这样的音乐不仅可以充分彰显民族文化魅力,而且可以激发民族音乐作品新活力,符合大众审美的同时,兼顾民族文化的传承。由此可见,创作者深化对和声与复调的理论理解,能够提高自身音乐素养,能够为民族音乐创作夯实基础,摸索音乐规律,在长期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感悟中提升自身民族音乐创作水平[2]。

(五)提高灵活运用能力

民族音乐情感表达方式具有较强灵活性,不同乐器、和声音阶、复调声部的搭配能够赋予民族音乐新的生命力。例如作为著名民间乐曲的《百鸟朝凤》,在历史传承与演变中,运用唢呐彰显音乐生命力,在欢快热情的旋律下,展现生机勃勃的百鸟共鸣景象。在创作民族音乐时,创作者应灵活运用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不可被传统经典音乐的作曲技巧束缚。作曲技巧的灵活运用是当代优秀民族音乐创作的基础条件,创作者应在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理论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实现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创新性运用,在不断实践中增强民族音乐艺术表现力[3]。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的灵活应用是对民族音乐不断创新的过程,创作者应将复调手法、和声技巧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以民族音乐彰显社会风貌,推动新时代民族音乐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作为反映风土人情的特色化音乐类型,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在实际民族音乐创作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在实际运用和声和复调技术进行创作时,创作者应注重民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需结合实际生活展开创作,同时在曲式、配器等辅助下深化其运用效果,此外还应不断加深对其理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实现灵活运用,继而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创作。

参考文献:

[1]朴英.探寻和声理论与作曲实践的结合点: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民族调式和声理论教学内容撷英[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0(2):87-96.

[2]朱玫玫.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理论研究:评《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创作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5):110.

[3]王竹.试论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J].传播力研究,2018(1):75-77.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复调和声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洪堡的礼物》中复调特征研究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宗教音乐人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