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轩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概念的学科,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教育不仅要教授小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更要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升华为小学生的内在的良好学习品质。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其获得优秀学业成绩的重要前提,也是小学生形成正确生活理念的重要条件。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了解,学起来不会很吃力,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课前预习尤为重要。
课后复习则要求学生每天在做家庭作业之前先温习课本,如果对当天的学习内容掌握得不够牢固,可以通过再次温习来巩固。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就能在查漏补缺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认真听课的习惯
小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10~15分钟。而注意的时间越长,学习效果越好,所以要努力培养学生专注听讲的习惯。
(三)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通过作业,可以检测当天的学习效果,看一看自己哪些掌握得好,哪里还需要巩固提升。
(四)善于质疑的习惯
我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很依赖老师。其实这样无形之中会让学生缺乏质疑的习惯。没有疑问,又哪来的答案呢?记得有一次在讲认识几分之一的时候,班里就有个学生勇敢地站起来问我:“如果一块蛋糕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吗?”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没有平均分,另一个平均分成两份。我问学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有个学生回答说,左边那幅图没有平均分,右边那幅图平均分了。我又接着问:“没有平均分的能称为是二分之一吗?”学生恍然大悟,只有平均分的才能用分数表示。
(五)注重实践的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有探索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笔当作角的两条边,把橡皮当作顶点,首先将两支笔分别当作角的两边,量出此时角的大小。然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两支笔再量出它的度数。通过实践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度并无关系。这样的实践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印象来得深刻。
(六)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问。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有个环节要求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有的学生很快想到横着、竖着画一下便行了。我继续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不一会儿又有学生说可以竖着画三条线把它们平均分……就这样,大家想到了好几种方法,并且发现数学其实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
(七)合作学习的习惯
众人拾柴火焰高,数学学习也是需要合作的。在课堂上我常常安排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环节,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并且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在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不仅会产生思想上的火花碰撞,学生相互之间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在教学四年级《可能性》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合作,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口袋里有两个球,一个是红色的球,一个是黄色的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要摸10次,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摸球活动结束后我布置任务:通过记录,你有什么体会呢?通过小组开展交流讨论,总结出你们的结论。通过讨论,有的小组学生说每次摸出的球可能是红色的也可能是黄色的,不固定。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在数学学习中的确很有必要。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发现,聆听别人的发现,也是一件乐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
(一)合理布置作业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业并不是布置得越多越好,有的时候适得其反,会让学生觉得作业压力大,从而导致厌学。布置的作业需要适当,题型多样,让学生能够对当天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很好的巩固。
(二)开展课外活动
有的学生提起数学便觉得枯燥无味,很多女生甚至对数学有种恐惧心理,老是觉得自己的数学不好,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为此,我开展了数学课外活动。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让他们自己在学校里找一找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捡来了树叶,有的拿来了小花,还有的学生告诉我,教室里的窗户也是轴对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样事物产生兴趣,就會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家长的督促,更离不开学生一点一滴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这不仅对学习数学,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