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2021-08-16 03:02罗文波黄启锐彭俏菁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引流术血肿微创

罗文波 黄启锐 黎 源 彭俏菁 程 巍 唐 蜜

(1.东莞市虎门医院脑科 东莞 523900;2.东莞市虎门医院骨科 东莞 523900)

高血压脑出血(HICH)作为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且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2]。现有相关研究指出,患者受自身情绪激动或其他剧烈活动而致使血压骤升,引发脑部血管破裂、出血问题,并压迫到患者脑实质结构,进而致使病发。HICH患者临床上多是恶心、呕吐、头痛剧烈、昏迷及躁动等症状作主要表现,若不及时予以其有效治疗,加之病情存在起病急、发展迅速等特点,对患者神经系统和肢体功能均会造成严重损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降低其生存质量[2~3]。因此,针对此类病症患者,尽早发现病情的同时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救治,是提高其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近年随着HICH患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临床表明针对此类病症,尤其是出血量超过30 ml的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来解决颅内出血问题,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死亡率,且手术实施的整体疗效较保守药物治疗更为显著[4]。综合上述观点,本次研究现将于本院收治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出68例,以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作观察方向,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样本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在2017年8月~2020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53~66岁,平均年龄(59.33±3.54)岁;出血量21~52ml,平均出血量(39.12±2.78)ml;脑出血部位:脑室出血10例,基底节区20例,脑叶出血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7.62±4.14)岁;出血量20~54ml,平均出血量(40.79±3.78)ml;脑出血部位:脑室出血8例,基底节区22例,脑叶出血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入选标准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并均经颅脑CT检查出血量显示在21~55mL,符合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且对本次研究保有知情同意权。与此同时,对存在脑出血病史、脑干出血、因脑内血管瘤、血管畸形或者坠落、车祸等内外因素造成的脑出血等情况的患者,均不纳入本次研究所选患者[5]。

1.3 方法

对照组选择小骨窗开颅术作治疗方案,手术流程如下:为患者行全身麻醉后,以患者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果为依据,来确定头皮缺口位置切开,注意切口长度需控制在4cm左右,之后利用撑开器撑开切口,在骨窗处利用钻孔进行扩大,扩张直径控制在3cm左右,对硬脑膜以十字样式切开,后清除干净血肿组织并放置引流管;术后为患者进行定期复查,观察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拔出引流管。

观察组选择微创钻孔引流术,手术流程如下:结合患者机体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首先结合患者CT影视结果来定位血肿位置,取立体定向工具作划线处理,来确定穿刺点、方向和深度;然后选择专用穿刺工具进入患者颅骨,直达患者血肿腔位置,后放置内径约为3mm的透明软管,并用5ml无菌注射器来缓缓抽吸血肿组织,直至抽吸掉约5~10ml的陈旧血液,手术结束后进行引流管放置;术后24h,结合患者颅内CT观察结果来判断患者残留的血肿程度,每天1~2次取5ml浓度0.9%的氯化钠溶液与3万U尿激酶+配置成混合液体,顺引流管注入患者颅内血肿区域,灌注结束后夹闭引流管,注意夹闭时间不得低于4h;最后结合患者清除情况来拔除引流管,术后引流管滞留时间不可超过5d。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期间诱发的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选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患者卒中程度进行评分,分值范围在0~40分。低于1分表示患者肢体运动正常或趋近于正常;1~4分为轻度卒中;5~15分为中度卒中;16~20分为中重度卒中;21~40分为重度卒中。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

结合患者卒中评分和生活能力为依据进行手术疗效评定:显效:患者术后卒中评分低于10分,且术后可恢复正常独立生活,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有效:患者术后卒中评分在10~15分间,生活中行走需要他人搀扶,有扶拐能够独立行走,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效:上述情况均未出现,患者卒中评分高于20分,术后只能长期卧床或处于植物生存状态,同时合并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对应值高(91.18%>67.65%),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为χ2=5.75,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应值(5.88%<23.52%),且χ2=4.22,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n=34)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手术治疗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3 讨论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发病率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居高不下,而此类病症如今尚未有方法能够完全治愈,均是以药物进行降压。而高血压患者若是血压长期处于一种高压阶段,会致使患者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是致使患者诱发残疾、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6]。临床还有相关研究指出,此类病症发病概率会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提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高血压患者在并发脑出血后,其颅内形成的血肿组织会对脑组织造成压迫,并直接损害部分神经细胞,加重患者脑损伤病情[7]。若不及时予以有效措施来改善患者脑出血问题,其陈旧性血液会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影响血肿的周围组织,致使组织水肿程度加重,进而提高患者颅内压,间接性提高了患者并发脑疝的风险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因此,临床表明针对患者病情,需做到尽早诊断治疗,达到降低患者残疾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预期效果。

历年来,临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是采取保守治疗,虽能有效避免手术治疗会带来的麻醉药物刺激,降低了药物诱发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但是此类方法治疗时间长,患者血肿情况无法得到快速消除,并随病程的延长而持续影响其周围组织,进而诱发一系列因血肿未消除而出现的并发症状[8]。与此同时,患者颅内血肿长期对其机体造成刺激反应,还会导致患者诱发肺炎、应激性溃疡等症状,增加机体负担的同时影响治疗效果,故临床均是倡导采取手术作为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而往年临床在决定手术治疗方法时,均是以实施小骨窗开颅术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清除血肿组织的首选方案,快速解决患者血肿和颅内高压问题,并及时缓解颅内血液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刺激性,进而加快其神经功能恢复速度[9]。虽此类手术方法有一定疗效,但该手术会致使患者脑组织处于暴露状态,且手术创伤较大,其出血量较多,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预后效果仍然有待提高。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临床医学中的普及和运用,针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倡导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作治疗方案,利用手术的微创性来改善患者预后问题。因此,本次研究针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分析微创钻孔引流术、小骨窗开颅术的整体疗效为方向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此类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从手术操作可看出,微创钻孔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创口小的优势,而良好的密闭性及引流效果,能帮助患者术中无需暴露脑组织就能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并减少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患者造成的机体刺激,将损伤降低到最小的同时加快其神经纤维束的恢复速度,效果显著,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案[10]。

综上所述,针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术整体疗效低于微创钻孔引流术,前者手术创口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不利于其预后改善,后者手术方法的微创性,能有效缩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对改善其神经功能和提高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引流术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