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

2021-08-16 08:57赵亚娟卢吉灿孙玉琦
北方药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艾司氯胺酮区段

赵亚娟,卢吉灿,刘 超,孙玉琦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广州 510620)

乳腺区段切除术是治疗乳房纤维腺瘤、乳房内乳状瘤及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症等乳腺良性肿块的主要方式,该手术方式具有治疗彻底、操作方便及费用低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研究认为,手术创伤是导致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合理麻醉药物的选择则能较大程度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进而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对患者预后也具有积极意义[1]。既往临床实施乳腺区段切除术时采用丙泊酚与芬太尼麻醉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患者手术麻醉需求得以满足,但部分患者术中SpO2明显降低,故该麻醉方案的临床实施价值有限。本研究主要就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2月于我院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的60例患者,编号后按照奇偶性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年龄25~57岁,平均(40.01±4.42)岁;体重51~70kg,平均(59.22±6.17)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8例,Ⅱ级12例。对照组年龄26~54岁,平均(39.68±4.29)岁;体重52~68kg,平均(59.10±6.22)kg;ASA分级Ⅰ级17例,Ⅱ级13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院后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存在乳腺良性肿块且符合手术指征者;②年龄≥18岁,知晓本研究目的且自愿参与者;③可自主完成研究报告填写者;④单侧乳房发病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乳腺恶性病灶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多项脏器功能障碍者;④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者;⑤存在其他危急重症者;⑥本研究所采用麻醉药物严重不耐受者;⑦资料缺失影响研究开展者。

1.3 麻醉方法

两组术前均禁食禁饮8h,取量0.5mg阿托品(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302;规格:1mL∶1mg)术前30min静脉注射进行镇静处理。对照组进入手术室后使用丙泊酚(江苏恩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38;规格:20mL∶0.2g)麻醉处理,常规消毒铺巾后取1.5mg/kg丙泊酚进行静脉匀速推注,2min后取3μg/kg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2mL∶0.1mg)静脉注射用于麻醉诱导;麻醉起效后取0.1%丙泊酚6~9mg/(kg·h)速率进行维持麻醉。观察组除常规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外,取1mg/kg艾司氯胺酮(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336;规格:2mL∶50mg)静脉注射用于麻醉诱导,维持麻醉中丙泊酚用药剂量与对照组无异,另结合患者术中反应适当追加艾司氯胺酮进行维持麻醉。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出现异常后及时处理。

1.4 观察项目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评估结果及镇静评分量表(Ramsay)[3]评估结果,VAS量表得分越高患者疼痛反应越严重,Ramsay量表分值区间为1~6分,其中2~4分为镇静效果良好。②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5min(T0)、麻醉后5min(T1)、麻醉后20min(T2)、术毕时(T3)SpO2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麻醉期间与麻醉后风险事件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镇痛与镇静效果

观察组术后6h VAS评分与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镇痛与镇静评分比较

2.2 SpO2比较

观察组T1、T2时Sp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各时间点SpO2水平比较

2.3 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麻醉期间及麻醉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见表3。

表3 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乳腺区段切除术属于一类创伤程度较大的手术,患者手术治疗中可能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最终增加其手术治疗风险,甚至导致手术治疗失败。研究认为,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可较大程度避免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异常变化,对其术后病情恢复也有较好的价值[4]。此外,考虑到目前单一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仍无法满足手术需求,故麻醉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均属于临床广泛应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两种药物的单独应用虽具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丙泊酚麻醉用药具有起效快与代谢快的优点,麻醉效果较好,但无镇痛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6h镇痛效果与镇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麻醉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较大程度提升患者术后镇痛与镇静作用,为其疾病的后续恢复创造良好条件。麻醉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较大程度延长丙泊酚单独麻醉的时间,在患者苏醒期同样具有较好的镇痛与镇静效用,药物作用时间长,因此患者术后短时间内疼痛反应并不明显。

麻醉导致的手术患者SpO2水平降低是诱发术中应激反应及其他风险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5]。本研究中两组患者T1、T2时间点SpO2均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但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SpO2水平相对稳定,且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麻醉对患者术中血氧的维持更具优势。本研究中观察组麻醉用药后药物起效时间短,作用效果强烈,且麻醉药物可在短时间内完全代谢清除,因此可避免由麻醉导致的肺不张情况发生,患者通气功能基本不受影响,血氧水平稳定性较好。

既往研究认为,合理的氯胺酮麻醉用药基本不会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影响,但该药物可诱发交感中枢异常兴奋反应,进而神经特殊物质的释放,导致患者血压水平短时间内异常升高、心率加快及术后胃肠道异常反应[6]。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右旋体,相较而言,艾司氯胺酮麻醉用药后的镇静与镇痛效果更高,因此患者术中出现的应激反应风险较低,患者由应激反应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也明显降低。本研究中观察组麻醉期间及麻醉后不良事件风险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麻醉方案可显著提升临床麻醉用药的安全性。本研究中在减少艾司氯胺酮使用剂量的同时加用丙泊酚行联合麻醉处理,在保证手术麻醉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大剂量使用艾司氯胺酮诱发的诸多不良反应,故患者麻醉风险性降低。

综上所述,艾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麻醉对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患者镇静与镇痛的效果较好,可维持血氧饱和度稳定,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艾司氯胺酮区段
七氟烷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高速铁路设施管理单元区段动态划分方法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右旋氯胺酮的药理学特征及其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氯胺酮抗创伤后应激障碍作用的研究进展
电气泰雷兹CBTC信号系统魔鬼车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方案
铀浓缩厂区段堵塞特征的试验研究
不同剂量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
麻醉药氯胺酮可缓解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