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钦,刘舟,
1.厦门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厦门 361023);2.机能与临床转化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023);3.厦门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厦门 361023)
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及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日益严格,就业市场对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食品检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如何培养顺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业成为各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课题[1]。从中国食品检测行业人员需求的体量及核心岗位技能要求着眼,就地方应用型院校食品检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部分较突出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以期满足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向往的重大民生课题。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四个最严”以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的评价需要通过检测来实现,因而顺应当前愈发严格的监管要求,就业市场对检测人才的需求急剧攀升,尤其亟需适应当前产业发展、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岗位需求的主体主要有2个:一是国家及地方层面的食品安全抽检承担单位,包括各地的食药检、质检、海关等政府事业单位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二是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部门。近年来,不论从政府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体量还是食品企业数量及规模发展来看,均可发现行业对食品检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长。
1.1.1 国家食品安全抽检体量不断增大,刺激就业市场对检测人才需求
2015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各级(主要指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食品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义务,并依据规定公布检验结果。食品安全抽检已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监测司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官方数据[2]统计,近年来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的样品数量不断增加(图1)。
图1 中国2016—2019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批次统计
以2019年为例,食品监督抽检4736773批次,按该年的食品安全抽检计划[3],每批次产品需检验1~68个不等项目,以其物理中位数34个项目推算2019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需检测达161050282个项目,以每个检验员每天完成10个项目、1年工作250天计,需一线检测人员64420名。此外,除了执行总局统一部署的抽样批次要求外,各地方政府部门还会根据地域特色食品、区域风险防控关键点等开展额外的监督抽检及评价性抽检。在此基础上,若将抽样、样品前处理及质量控制运行保障等辅助及管理岗也考虑在内,这个就业市场需求量将更加惊人。
1.1.2 食品工业迅猛发展催生企业检测人才需求激增
根据《食品工业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4-7],2015—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亿万/年,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约10%,食品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图2所示,2015—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40000家左右,按每家规模企业需求10人检测人员计,中国仅规模以上企业即需食品检测类从业人员约400000名。
图2 中国2015—2018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统计
另外,中国食品行业中小微食品企业占比达80%以上,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微食品生产企业甚至占食品生产市场的主导地位[8]。此类企业也需要配备基本的出厂检验人员,能进一步增加就业市场对检测类人才的需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食品行业对检测人才的核心岗位技能要求也愈发多元化,包括较强的创新能力及学习力以适应与日俱进的行业发展,兼备项目管理、日常检测、结果分析及呈现、总结提升改进及团队协作力的多维度综合素质以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行业趋势追踪及新兴检测技术能力建设储备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等。
1.2.1 食品供应全球化、多元化对检测人员的学习力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食品企业在原料、添加剂、包装材料及生产工艺上不断创新,新产品在市场上不断涌现,在满足消费者味蕾需求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未知食品安全风险。另外,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在丰富市场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如台湾塑化剂事件、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等。突飞猛进的产业发展及多元化、复杂化的食品供应市场加之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检验标准使得照搬标准、机械劳作式的检测已经无法满足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需求,倒逼就业市场对检测人员技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如未知化学物鉴定及识别需要分析化学、数理统计学、信息学等跨学科的融合及协同创新能力,如珍稀高值产品的检测更青睐于无损技术,短货架期产品的在线检测技术,如质谱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跨界应用等。这些技术均尚未实现成熟的标准化,但检测市场又有所需求,这就有赖于检测人员的创新力及学习力等核心职业素养。
1.2.2 市场对检测人员的多维度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攀升
在学生校外实训阶段,“技能操作训练有素,但主动沟通能力不足,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弱”是企业最经常反馈的意见。检测专业技术能力是就业的敲门砖,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兼备多维度综合能力的复合型检测人才更受用人企业的青睐。如当前政府普遍采用向社会公开购买检测服务的策略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工作,那应标单位的检测团队人员就需要具备从资质能力建设、标书制作、投标、检测方案设置及实施、过程沟通、突发情况协调解决、检测结果总结分析及反馈、项目启示提炼总结等多种能力。
1.2.3 行业对快检技术需求不断增强,亟需快检专业技术人才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对抽查检测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进行检验。抽查检测结果确定有关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至此,从立法角度明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执法合法化地位。
不论是生产企业出于既能有效把控风险又不影响产品放行效率的考虑,或是监管机构出于将食品安全预警时间前移、提高监督检测效率的需求,快检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加上政策引导,食品快检必然成为食品安全检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相应的,也必然会催生就业市场对掌握快检技能人才需求的增长。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必须要着眼未来,以前瞻性视角审视行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教学的核心从传授知识转变到能力培养[9]。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为产业发展培养具备《高等教育法》所界定的高级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思维力三要素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责。
针对当前食品检测专业人才培养偏单一技能培养轻项目引导式综合素养养成、知识导入偏理论指导缺乏行业案例研讨、技能培训偏传统方法轻行业最新技术实训等不足[10],在调研分析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顺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策略建议。
将以往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在课程中引入企业或行业现场教学部分,变传统“象牙塔”式教学为“传统教学模式+行业实地浸入式研习”并行;在校内专任教师的基础上引入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校外导师”,联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交叉并轨式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并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回归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力做到“用以促学”,二者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食品检测专业是一个需要综合仪器分析、化学、生物学、毒理学、标准及法规等诸多课程知识的一个综合性专业。在传统教学中,不同课程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难以培养学生的项目整体观和大局观,思维受限。
为克服上述缺陷,在教学中设计融合各科的大实践课,借助从立题、方案论证、项目执行、数据分析、总结提炼、提升改进策略提出这一闭环式层层递进的过程(图3),不仅提升学生多维度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反哺课程建设,实现教学相长、持续改进的动态式课程改革优化。融合式课程的设置更接近现实检测岗位工作情境,有效缩短学习内容与就业技能间的差距,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图3 综合大实践课设计及其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自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将快检技术入法后,食品安全快检行业发展也驶入快车道。近年来,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快速检测方法和产品评价专业工作组、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食品安全快检专业委员会等相关标准化组织随之成立,推进快检方法标准化及快检产品性能评价、快检设备、试剂及软件研发等工作。同时,快检设备也走进日常监管,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都配备快检车、快检室,快检方法在小到餐饮店、商超、农贸市场,大到重要会务保障等不同场景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用于弥补常规实验室检测在现场作业性能、检测速度上的短板。快检方法在中国食品安全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食品检测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尝试通过专题讲座配合实践操作演练,提升学生对行业新兴发展趋势的觉知度及实践能力,培育创新思维。专题选题可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发布的食品快检方法(http://www.samr.gov.cn/spcjs/bz/spkj/)出发,按目标物或快检方法策略进行分类开设若干主题,从项目背景、检测原理引入,同步开展实践操作课程,并与传统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课后部分在撰写项目总结的基础上设置开放性研讨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如根据目前官方已批准发布的13个食品安全快检方法标准,可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拉曼光谱法、比色法3个主题,分别选取其中的代表性目标物(如胶体金法中的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品、拉曼法中的三聚氰胺、比色法中的甲醛测定)开展专题。
除了快检方法外,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快检设备、试剂、软件的开发也是快检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此方面也可以开展类似专题,利用厦门当地优势,联合厦门斯坦道、厦门海荭兴等本地食品安全快检设备研发的前沿企业,通过研发团队专题介绍、实地参观学习、应用案例分享及产品实操应用培训等环节引导并启迪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表1 多元化、全周期评价体系的构建
不论是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或是学生综合表现的测评机制,都是引导和推进建设“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食品安全检测人才”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指挥棒。通过改革创新评价体系,变“结果”评价为“过程+结果”双重评测,变单一评价为全面、多维度评价,变单向评价为多主体、多角度综合评价,巧用指挥棒,可更加有的放矢地推进学科顺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培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应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问政于市场需求、从就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出发,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推进产业升级。从食品检测行业需求的人才规格着眼分析,探索通过调整理论及实践教学架构、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师生绩效评价体系等举措,将“创新创业”理念、多维度综合能力培养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服务行业发展,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