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利和她的微光书苑

2021-08-14 10:44陈璨
知识窗 2021年2期
关键词:微光旧书书籍

陈璨

2020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中,一期以《李翠利:微光书苑》为主题的节目获得了广泛关注。在采访中,有很多孩子在李翠利的引导下,从不爱阅读、排斥读书,到与书结下深厚的感情。可李翠利只是一个仅有高中文化的农家妇女,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呢?

时间追溯到2008年,那一年,河南省内黄县李石村来了个歌舞团,村民们争相踊跃前去观看表演,李翠利也怀抱着襁褓中的女儿来到演出现场。演出开始,灯光绚烂,场面震撼,可演出里掺入了一些令人咋舌的低俗文化,这让李翠利深感失望。第二天,当看见孩子们意犹未尽地竞相模仿时,李翠利感到难过又无助。那时候,李翠利想到苏格拉底说过的一句话:“为旷野除草的最好办法是,种下满地金黄的庄稼。”

于是,李翠利开始了“种文化”的伟大工程——成立一家乡村借阅室。2008年春天,她拿出家中收藏的200本书,并自费买来300本旧书,在超市货架中间开辟出一片阅读空间,把它们摆放进去,“微光书苑”初具雏形。

微光书苑开办之初,来借阅的人少之甚少。每回有村民来买东西,李翠利就会一遍遍地重复:“拿本书回去看吧,不要钱”。说千道万,村民们仍是无动于衷。情急之下,李翠利心生一计——能不能用发糖的方式吸引孩子们来读书?一开始,只要有孩子来借书,李翠利就会以糖作为奖励。还书时,她会问一些关于书中的细节,答对的孩子可以领到铅笔或橡皮,写了读后感的孩子还能得到笔记本。孩子们踊跃前来的同时,大人们也被吸引。就这样,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大人、孩子相互带动,村里的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借阅的人多了起来,书籍便供不应求。为了解决书籍匮乏的问题,李翠利独自蹬上三轮摩托车来到内黄县城,向旧书摊、书店、机关单位寻求旧书。然而,李翠利不仅四处碰壁,还遭到了各种质疑。但是,质疑声抵不过李翠利内心最坚定的那个声音,她常说:“我只想让这束在田野间聚起的光,照到更多乡亲。”

李翠利独自摸索在黑夜里,踽步独行的时候,终于有一双大手向她探出了橄榄枝。当外界的聚光灯照过来时,微光书苑也迎来了新的春天,越来越多的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纷纷与李翠利联系捐赠书籍,书籍匮乏的问题迎刃而解。

随着微光书苑发展日渐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与李翠利开展合作,将微光书苑的光芒洒向更远的地方。

李翠利曾去北京参加过一个论坛,北京大學教授王子舟说:“一座图书馆里的学校要比一个学校里的图书馆更重要。”这句话令李翠利印象深刻,受到启发的她,决定在微光书苑里建一座“学校”,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每个周末,李翠利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学习,徜徉在温暖的微光书苑一角。在你一言我一语的问答中,李翠利循循善诱地将知识的种子种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在一点一滴中灌溉着最初的梦想。

坚守书苑十三载,李翠利收获了诸多荣誉,得到过许多肯定,“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每当有孩子对李翠利说:“老姑,我上清华大学,你就上清华大学等我;我上北京大学,你就上北京大学等我。”李翠利总会欣慰道:“中!”有了孩子们的承诺,李翠利觉得种下的种子会长成遍野金黄的庄稼。

猜你喜欢
微光旧书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微光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追光
微光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旧书
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