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要:社会的进步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日渐受到关注,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当下,学生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受到启蒙的基础时期,数学课堂的有效展开对学生后续学习有重要奠基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重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展开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课堂效率 提升策略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有多重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能改变传统知识教育的方式,也可以有效将教学资源纳入课堂讲解中,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能够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和改进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思维,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打造更高层面的探索平台,让学生在优质知识教育的影响中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依据教材内容创建信息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关注力
传统的小学教育中,教师主要针对小学生开展应试教育考查的知识点的灌输教育,没有实际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呈现出来的个性需求,加上教学方式的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了探索兴趣。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创建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知识学习和讨论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教学效果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建信息化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呈现与学生既有认知经验相关的生活化情境,以此吸引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应用。如在课堂授课前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集网络资源,精心整理与设计教学过程,同时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在课堂上将自己搜集的相关百分数与同伴分享,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搜集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与分析中有效理解百分数内容,在有效教学情境的融入中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提升知识教育的有效性。
二、借助信息技术展示抽象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纯靠传统的讲授有时很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讲透讲深,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其知识内涵,导致在实际生活应用时受到思维阻碍。信息化教学可以将多种教学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有效的知识运用中展示抽象的课堂知识,这样能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呈现动画情境,比如森林里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车型设计大赛,哈哈熊设计了椭圆形轮胎的自行车,嘻嘻猴设计了轮胎是长方形的汽车,红狐狸设计了三角形轮胎的电车,花斑虎设计了圆形轮胎的轮椅,请问如果他们骑车比赛,谁会赢?谁的车子能够稳定前进?先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播放动态画面,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观察中感受圆形车轮前进的优势,引发学生对圆的认识,以此增进学生的圆的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深度理解圆形知识,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借助多媒体开展动态化内容展示,形成系统知识认知
若想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能够合理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的优势,认真分析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充分建立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认知后,结合多媒体技术呈现动态化的教学情境,展示教学内容的同时让教师在动态化、形象化的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全程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其中富含的丰富意义有哪些?然后多媒体出示一个月饼,提出问题这个月饼能用“1”表示吗?如果将其平均分为4份,你能想到哪些知识?以此引出新课。然后多媒体出示任务清单,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中自主学习和完成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在自主学习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合作探究后教师可以先展示分数的产生,让学生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在动态展示中呈現对单位“1”的平分结果,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图片和分数,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练习题解答中,在丰富的发现和交流发言中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在深化,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深入认识后,实现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应用信息技术展开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数学教师必须要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思维,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优质探索平台,强化知识教育创新性。具体而言,教师应该依照教材内容创建信息化教学情境,借助信息技术展示抽象数学知识,并利用多媒体开展动态化内容展示,以此促进学生产生探究兴趣,轻松理解教学重难点,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系统认识,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温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2017,16(11):102-104.
[2]王建芳.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及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