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争录 张博
摘 要
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是当前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其实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的有效性,需要系统整体思维,形成统筹规划、分段实施、有效衔接、逐渐深化的教学体系。面对不同学段的培养对象,需要树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体化的理念,将具体要求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同时还需要从优化学段学校师资队伍结构、集体研讨备课平台、建立健全制度等多个方面入手,助力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
思政课 大中小学一体化 教学体系
思政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大中小学各学段教育对象身心发展不仅具有整体上的连续性,同时还具有学段间的现实差异性,因此思政课教学应呈现从低到高螺旋上升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1]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2]这些都为构建一体化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了遵循。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有道德与法治课、结合校本课程和兴趣班开设的思政类选修课程;中学阶段有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思想政治选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课程;大学阶段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除此之外,各高校还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了与现实紧密相关的思政课程模块,基于此开设了一系列必修思政课程。至此,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形成了与不同学段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各学段之间前后衔接、循序渐进,适合党情、世情、国情发展需求的新时代思政课体系。
思政课方案付诸实施以后,构建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学段的内容相互衔接、逐级深化的一体化教学系统,实现思政课程教学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自然就成为当前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点任务。而如何促进思政课程从小学段到中学段、再到大学段的螺旋式上升,这是大、中、小三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围绕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相关人员在这些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面临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诸多现实挑战。
其一,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缺乏整体性的统筹规划。具体来说,目前存在着大中小各学段教学目标如何统筹考虑,形成有效衔接、逐级深化育人目标的现实问题。其二,大中小学各学段相近教学内容缺乏应有的差异化教学。例如,关于某一相同主题的思政课教学,由于欠缺系统整体考虑各学段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的现象,甚至还出现诸如低学段讲得过深,而高学段反而讲得过浅,这些都没有体现出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应具有的差异。其三,教学方法与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不适应,存在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现实问题。例如有的教师缺乏对思政课教材的深入研究及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千人一面、万人一格的理论说教方式,甚至还出现诸如给小学生大讲抽象思政理论的课堂教学现象,很显然此类教学由于与小学生认知特点不符合且违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完善课程与教材体系部分,关于整体规划课程目标、调整创新课程体系、统筹推进课程内容建设、加强教材体系建设的举措,体现了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理念。”[3]面对认知与学习方面具有现实差异的各学段,在教学任务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合理选取、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等方面的建设都需要一体化。
1.一体化教学任务目标的确定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4]这不仅是教育本质性问题,同时也是现实学校教育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大中小学思政课都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根本任务,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当然,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具有差异性,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应与本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等方面相适应,同时还应该与本学段其他教育教学任务目标相适应,也就是说不仅要侧重内在的适应还应兼顾外在及内外协调的相适应。只有明确整体的系统性及各自差异性,才能够确定与具体阶段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定位。
思政课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不同学段具体的教学目标共同构成思政课整体目标,它们都是思政课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除了整体性外,现实中不同学段思政课目标还具有差异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扣好自己人生扣子的起步时期,这一阶段的思政课应从学生个体行为习惯养成及道德法律方面的启蒙方面着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中学阶段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这一阶段思政课應从引导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入手,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与他人、社会、自然关系。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终确立期,大学思政课应从对思想价值的引领、学习经历的体验、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入手,旨在帮助引导广大学生能够明事理、身体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总而言之,大中小各学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具有差异性而且还应体现系统整体一体化的特性。
2.一体化教学内容的选取
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门至关重要课程,思政课应该反映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慧结晶。在各阶段思政课教学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不同学段应做好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一定要依据大中小各学段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及目标定位,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设置原则,实现相近同质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逐层深化”[5],以免出现重复现象。
无论是在各学段内部还是各学段彼此之间的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都应该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特点。中学段与小学段在思政课的教学设置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中学段的思想政治必修课与大学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等都有不少相近相似之处。然而不同学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认知特点及学习规律等方面不同,小学阶段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契合学生的习惯养成,中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重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大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重在学生铸魂育人价值观的培养。
3.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来说亦是如此,思政课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及联结师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与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征、身心发育规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经常与其兴趣正密切相关,思维以具体的形象为主要认知特征,在本阶段的课堂上思政课教学一定是要从学生身边所接触到的实际事物或者人物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具体的形象思维特征,这就必然要求教师采用直观式教学、实物式教学等方法;中学段的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的假设并对其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和逆向思考,中学生的思维也具有多样性、可逆性特征,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采用讲授法、启发诱导法、因材施教法等;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强,对社会现实问题极其关注,然而还不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采用实践教学、参与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教学方法诸如讲授法虽然可以适用于小学、中学、大学三段教学中,但是由于各段学生认知差异的客观存在,为此不同学段采用讲授法应具有适当的侧重,而且各学段有所差异的教学方法统一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这些教学方法是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三、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结构体系的实际要求
现实中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还需要提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集体研讨备课平台、建立健全制度等的相关保障。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所在。虽然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必须看到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的结构依然差强人意、不太合理,不同学段高职称的思政课教师所占的比重依然偏少,许多地区师生比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为此,应从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继续教育等具体方式入手,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此外根据时代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薪聘请一支社会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融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思政课师资队伍结构注入新的活力。另外还应该将那些不能够胜任思政课教学任务的思政课教师淘汰出队伍结构。总之,一定要根据现实具体的需要,坚持需求导向,动态调整,有进有出,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为选拔思政教师的标准,才能够真正提供一支政治觉悟高且不断持续优化的师资队伍。
2.搭建集体讨论备课平台
大中小各学段思政课都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都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的全局性工程,需要大中小学各学段有效衔接、循序渐进、逐级深化协同育人。只有小学段思政课教师熟悉中学段、大学段思政课教学情况,才能够在教学中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同样中学段、大学段思政课教师亦是如此。只有彼此互相熟悉,才能够系统整体精准定位自己所在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安排合适教学内容、采用合适教学方法,“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6]。为此,应结合各地实际,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导向搭建全方位融合一体化大中型小学思政课集体讨论备课的平台,大中小学各阶段思政课教师围绕一些各学段都面临的课程教学问题,在此平台进行集体讨论,明确各自的分工与协作,推进一体化课程建设服务。
3.健全配套制度的支持與保障
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离不开配套制度的支持与保障。从国家层面来说,相关国家部门应密切协作且高度重视,做好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制定指导纲要,要专门制定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法律法规,此外还应该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利于教师合作的制度、资金支持制度等;从学校方面看来,不仅应该建立一个适合本校组织和监管的本校组织监管制度、合作沟通制度、资金和经费制度,还应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制度,让家庭、社会配合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的外部动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 高国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
[3] 本刊记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J].山西教育(管理),2019(09):5-9.
[4] 兵团日报评论员.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N]. 兵团日报(汉),2018-10-24(001).
[5] 余华,涂雪莲.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09):62-67.
[6] 朱玉超.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7(05):19-22.
[作者:王争录(1987-),男,陕西武功人,吉林外国语大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菲律宾永恒大学,博士生;张博(1984-),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