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修中教师有效参与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1-08-14 14:52张佳佳
中国教师 2021年8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

张佳佳

【摘 要】教师的有效参与是衡量区域研修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有效参与的内涵和关键要素出发,初步研制出教师有效参与的评价指标体系,即以教师为参与主体,始终以教师在区域研修中的参与度为依据,从研修课程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三个阶段,设计了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

【关键词】区域研修 有效参与 评价指标体系

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层面,验证教师群体培训实效性的证据研究依然比较少且说服力较差。笔者经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与反复修正,从有效参与的内涵和关键要素出发,初步研制出有针对性的“教师有效参与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区域研修中教师参与的界定

在区域研修中,作为学习者的教师是否获得了有效学习,最终是否通过迁移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关键。本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发现决定教师有效学习的关键指标是“有效参与”,而“参与”是研究“有效参与”的起点。

“参与”指的是个体卷入群体活动的一种状态。在心理学中,它意味着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积极卷入;在社会学中,它反映了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方式和影响程度;在政治学中,它体现了人人平等赋权、民主决策的发展状态[1]。在教育学中,参与是一个组合概念,分为认知性参与、情感性参与和行动性参与,参与的最高境界是将认知性参与、情感性参与转化为行动性参与。认知性参与是指学习者在主观上认识到并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让自己成为自觉的活动主体,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情感性参与是指学习者对参与式学习理念有主观情感上的欢迎,并热情运用这种方式进行个体主动学习。行动性参与是指学习者主观上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并且激发起参与的热情,从而把认识和情感层面的东西在行动上体现出来,积极主动地落实在学习活动中[2]。

本文中的“参与”不仅指研修活动现场教师的认知性、情感性与行动性参与,更延伸至研修活动实施前、后的全面参与,着重关注实施后教师是否将先进理论、方法、理念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作用到学生身上的行动参与。因此,本研究的“参与”概念是研修活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三个阶段全流程的整体介入。

二、教师有效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

笔者在实践中通过长期追踪研究,发现教师有效参与区域研修的集中表现和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学科研修员在有效参与问题上的多次深度交流和研讨,确定了教师有效参与的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思路和框架。

1. 有效参与的内涵与核心要素

本研究中的“有效参与”指的就是参与主体,即教师,通过适宜的研修课程设计与实施,实现了情感、认知、行动上的卷入,并且最终完成了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自我改变或成长。合理规范的“有效参与”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科学判断的前提,也是诊断和改良的方向。在研制之初,笔者在文献研究和实践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西城区教师研修的现状和特征,首先确定了“教师有效参与的核心要素”(见表1)。要素界定了有效参与的三个阶段,按照“参与度和发展度”将教师的参与行为作为关键点,把教师发生的参与事实与行为改变作为衡量标准。

2. 有效参与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对“教师有效参与的核心要素”先期研究,并通过大量的现场观察,以及反复与研修员、一线教师沟通,最终形成了“教师有效参与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该评价体系以教师为参与主体,始终紧紧围绕教师在区域研修中的参与及结果,从研修课程(活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三个阶段设计了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从参与系统出发,将教师作为参与自系统、研修员作为参与他系统进行双向互动,以研修员对参与环境营造、条件创设、课程设计实施与追踪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为依托,呈現教师如何评价自己从中获得的参与度和发展度。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细化和具象,进一步明确了评价的思想和行动指向。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情境或具体行为的判断,增强了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可操作性。

解读1:通过文献研究,借鉴政治、社会领域中“公共参与”方面的研究,将复杂的参与系统进行了简化,只保留教师参与自系统和研修员参与他系统的划分。一方面更符合教师研修的单纯性,另一方面也更便于评价和分析。

解读2:参考学术专家对参与有效性的界定,主要从参与度和发展度层面进行教师有效参与的考量。参与度即学习者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参与的层次及阶段如何,是表面式的行为参与,还是实质性的知、情、意、行的多维度参与。发展度即在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参与下,对学习者的发展效果如何,发展度是对学习者参与度的结果性描述,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发展度的结果,即参与的最后效果[3]。

解读3:本评价可以就一学期、一学年或更久的研修课程或项目进行评价,也可以就一次研修活动进行评价。因为教师研修的课程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评价都适用。

解读4:评价指标体系有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对研修方向的指引,即研修课程必须突出以教师这一“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围绕教师的需要、兴趣、问题、疑惑,以及教师的认知和资源来设计与实施。研修员可以尝试和教师一起开发课程。课程设计应该在最初就把教师参与纳入其中,实施中更要寻找方式方法,让教师参与更充分,最终靠成果固化的呈现结果来确保有效参与的实现。

解读5: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理想目标,目的是希望研修员做自我检测,对教师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教育支持。通过调研了解教师在课程中的有效参与情况,发现教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不断调整或改善,用数据说话,以事实论证,体现区域研修的实际价值。

教师有效参与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区域研修提供论证价值的标准和模板,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调研、访谈、观察三种途径,获得量化、质性的分析数据和结论。具体可以用问卷星设计、实施教师调研,获得客观大量的数据资料;对关键人物和研修员进行访谈,获得质性的情况分析;通过现场观察可以确定教师行为,进行客观的打分和文字描述。

这个评价体系可以单次使用,也可以学期之间循环使用;可以针对长期项目课程做追踪,也可以对不同研修课程做比较;可以对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群体做研究分析,对前后学期课程进行对比,陆续也可以对比增加使用学科和学校、教师。这样,也会经过实践进行调整和完善,最终能为区域研修的价值和质量提供证据,成为循证研究的样本。

参考文献

[1] 徐飞.参与式教师培训方式的思考[J].唯实(现代管理),2016(9):57-59.

[2] 朱拥军,查永军.论参与式学习的层次性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9(5):35-37.

[3] 陈健,蒋莉苹.参与式学习的基本原理研究[J].中国政法教育研究,2011(2):61.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独立学院技能型人才技能训练方案及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AI上市公司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及其体系建立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探讨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