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兰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煤峪口矿地测科,山西 大同037041)
在多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间的距离较近,使得上煤层的开采对下煤层巷道围岩造成很大的应力,进而出现应力集中。巷道围岩应力升高,增加了巷道支护的困难,易出现巷道围岩不稳定、支护破坏的现象[1-2]。煤峪口矿14#煤层位于12#煤层采空区的下方,两煤层平均间距为6.83 m。12#煤层的平均煤层厚度为2.47 m,埋深为230 m,直接顶是灰色泥岩,平均厚度1.2 m,老顶是砂岩,平均厚度1.47 m;14#煤层的平均煤层厚度为2.0 m,埋深237.5 m,直接顶是砂质泥岩,平均厚度1.57 m,底板是泥岩,平均厚度1.4 m。14#煤层巷道中心距离12#煤层的采空区约5.4 m,采用长壁开采法进行开采,采用垮落法进行顶板管理。
对12#煤层采空区建立UDEC 模型,模型的尺寸为160 m×62.5 m,模型左边界40 m 处是煤层开采边界,模拟的可开采工作面长度为80 m,煤层埋深为230 m,采用摩尔库伦屈服准则[3],建立左右边界是单约束,底部边界是全约束的数值模型,在顶部均匀地施加5 MPa 载荷,模拟过程包括初始应力的生成—计算12#煤层回采平衡—将数据导入到FLAC3D—初始应力的生成—计算14#煤层支护平衡,根据岩体物理力学实验[4],计算整个模拟过程中的岩层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表1 岩层物理力学参数
在12#煤层开采完后,得到14#煤层的应力分布规律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是不同的,具体为:
图1 14#煤层应力分布规律
1)在与12#煤层采空区正下方的距离较远时,可以看出,14#煤层的垂直应力Szz 曲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距离采空区8 m 时,垂直应力达到最大值,约10.1 MPa,而水平应力Sxx 的变化幅度较小,约下降1.9 MPa,剪切应力Sxz 在处于采空区正下方时达到最大值,约0.78 MPa。
2)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剪切应力在距离采空区正下方10 m 的范围内变化较大,在距离采空区正下方20 m 以上的基本不受影响,可见,12#煤层采空区对14#煤层的影响范围比较剧烈的是在10 m范围内。
3)14#煤层巷道中心在距离采空区正下方5.4 m时,巷道的垂直应力较高,影响剧烈,是巷道难支护区域。
根据图2中巷道腰线处垂直应力的分布图可以看出,矩形巷道由于垂直应力的分布,在矩形巷道两边的垂直应力急剧变化,在对巷道进行半圆拱形优化后,巷道两边的应力相对过渡比较平稳,最大垂直应力达到12.8 MPa;而水平应力相对垂直应力的分布要复杂一点,在对巷道支护优化后,巷道可以支撑的最大应力达到10.3 MPa。
图2 巷道垂直应力曲线
矩形巷道周围的剪切应力会急剧变化,出现剪切应力集中的现象,在对巷道进行半圆拱形优化支护后,根据巷道围岩剪切应力的分布云图3可以看出,剪切应力最大为3.76 MPa,应力集中程度远小于没有经过优化的状况,而且应力的分布离巷道表面更远。
图3 巷道围岩剪切应力分布云图
根据巷道围岩的塑性分布规律,见图4,由于上覆煤层存在采空区,巷道围岩周围出现不对称的塑性区,在受剪切应力破坏的区域整体呈椭圆形分布,在巷道围岩的表面出现小范围的拉伸破坏。通过对其进行半圆拱形支护后,可以看出巷道围岩的塑性区影响范围明显变小。
图4 巷道围岩塑性分布
在对巷道底板位移监测的过程中,得到以下数据,巷道顶板有16.2 mm 的下沉量,16.1 mm的底鼓量,顶底板32.3 mm 的移近量。而对巷道两帮位移监测的数据中显示,左帮31.6 mm 的移近量,右帮32.6 mm 的移近量,共64.2 mm 的移近量。由此认为在巷道两侧受垂直应力的过程中,位移会相对较大,需要优化并加强支护,减小垂直应力影响以保证巷道能够稳定。
根据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情况以及稳定性的研究,在使用半圆拱形和强帮支护后,在采动影响下,巷道掘进初期,巷道表面的位移量在滞后测点30 m 时变化较大,在接近测点时,巷道顶板的位移量为9 mm,收敛速率和顶板移近速率分别为1.8 mm/d、1.64 mm/d;巷道继续向前掘进时,在超前测点60 m 时,巷道表面位移量增大,但整体变化不大,趋向稳定,巷道顶板的位移量为25 mm,收敛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15.5 mm、31.0 mm。这说明,没有使用强帮支护的巷道顶板出现持续下沉、喷层、钢筋梯子梁压弯等现象;使用半圆拱形和强帮支护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的位移量变化都较小,巷道围岩表面位移收敛,没有出现变形,在后续的开采过程中逐渐达到稳定状态。
根据煤峪口矿煤层的实际情况,建立UDEC数值模型,分析12#煤层采空区对14#煤层巷道围岩的影响,得到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在FLAC3D中分析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塑性区分布以及位移的变化,结果如下:
1)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2#煤层采空区对14#煤层的影响剧烈的范围为10 m,最大垂直应力达到12.8 MPa,剪切应力最大达到3.76 MPa。
2)使用半圆拱形支护后,巷道顶板有16.2 mm的下沉量,16.1 mm 的底鼓量,顶底板32.3 mm 的移近量,左帮31.6 mm 的移近量,右帮32.6 mm 的移近量,共64.2 mm 的移近量,基本实现了对巷道的稳定性控制。
3)通过现场的监测表明:进行巷道强帮支护后,上层12#煤层开采对下层14#煤层巷道的影响在巷道前30 d 距测点30 m 范围内,位移量变化相对较大,收敛速率和顶板移近速率分别为1.8 mm/d、1.64 mm/d;在巷道掘进30~60 d 超前测点60 m时,位移量逐步稳定,收敛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15.5 mm、31.0 mm,巷道围岩表面没有出现变形,在后续开采过程中逐渐达到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