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08-14 01:06苏子亮孟利清通讯作者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互联网+冷链流通

苏子亮 孟利清(通讯作者)

(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云南 昆明 650051)

一、背景分析

我国是农产品大国,生鲜农产品体量较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旺盛。但国土幅员辽阔,地区与气候差异明显,农产品生产分布不均,使得产销地域差距较大,较多的农产品只有通过专业的物流配送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里。针对着“七区二十三带”的农业战略格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支持冷链物流的政策促进冷链物流发展, 201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中指出,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规模正在扩大,国家也不断支持整个冷链物流基础网络的建设以及冷链物流的合理布局。 2019年5月,为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财务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1], 2020年5月8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流通中各环节高效协同,以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如表1)。

表1 推动冷链物流发展重点工作

2020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品质和运输的时效性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电商兴起,加上食品安全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正在不断扩大。据中国物流年鉴统计,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多亿元。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但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15%~20%的冷链物流运输率与发达国家为80%~90%的冷链运输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结构不完善,功能不够平衡,果蔬类的保鲜库很少,装配式的冷库少,西部受发展的限制,冷库数量也比较少。这是当前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一个现象。本文通过对当前业内发展状况和相关研究现状,最终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给出一定的建议。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1.生鲜农产品

生鲜农产品就是人们常说的“生鲜三品”,果蔬,肉类,水产等。主要包括蔬菜、水果、鸡蛋、牛奶、肉类等。具有易腐蚀,易损坏等特点,对流通和储存的要求性很高。

2.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它主要是指冷藏和冷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预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特定的低温环境中。该系统减少了食物损失,当食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质量仍然可以得到保证。冷链物流主要针对腐蚀性物品,国外称冷链物流为易腐蚀性食品冷藏链。根据冷链物流的定义,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结合了生鲜农产品易腐、保质期短的特点,从生产到消费都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低损耗、低污染。

3.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物流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低温性。低温性主要是取决于生鲜农产品容易腐坏的特点,低温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时间,冷链物流的核心就是保持低温状态。

二是时效性。生鲜农产品从采摘半成熟果实到运送到目的地,再到消费者手中,时间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在冷链物流过程中,整个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是十分短的,为了控制成本,从采购到运输再到销售,整个时间要尽可能地缩短。

三是技术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高性能的冷链冷却设备,整个冷链物流的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需要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同时,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提升的过程。要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技术,学习相应的技术来完善整个物流过程的发展。

4.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生鲜冷链物流的运输企业可达3000家,随着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如表2),冷链物流业务布局范围不断扩大。

表2 近五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

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例如京东生鲜, 2016年京东全面开放发展生鲜冷链物流,不断搭建冷链物流网,是生鲜电商市场的领头羊之一。即便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比率来看,美国高达85%,而我国不足20%[3-4]。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不到40%的农产品可以全程通过冷链运输。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只有5%的车辆有完整的保温系统和制冷系统,这些车辆只会运输海鲜等高价值的农产品,而其他低价值回报的生鲜农产品则忽略了低温环境质量保证。在“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电商的兴起为生鲜农产品的发展带了极大的机遇,而信息化建设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据中国物流年鉴统计,2019年我国第27批、28批有资质的物流企业,总共达到994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35家,4A级物流企业284家,3A级物流企业505家,2A级物流企业112家,1A级物流企业8家。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建设还未形成,用于农产品信息交流的平台较少,多数的信息平台还停留在发布农产品的种类、价格以及农产品形象展示等信息的状态,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失真等问题。全程信息技术覆盖低,存在较为严重的断链情况。信息不通畅导致农产品冷链的各个环节不能无缝连接,实时监控冷库的温度、湿度能力较差,涉外冷链之一关键环节也不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食品安全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根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数据,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腐损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生鲜农产品的冷藏流通率也存在较大差距,特别在水产品上,我国的流通率只有40%,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98%。与发达国家的生鲜腐损率相比,我国的生鲜果蔬腐损率为15%,发达国家只有5%。[5]生鲜农产品的运输特征主要体现在运输工具装载能力,运送距离的远近,运送时间的长短,运输中是否有事故发生,等等,这些特征都对生鲜农产品的运输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现今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如表3),为物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3 2019年中国运输基础建设

三、存在问题

1.整个冷链物流的流通环节复杂、效率较低

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主要是由农户给批发商,批发商结合不同的流通手段,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生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品质保障以及价格是最为重要的竞争力。流通渠道复杂会导致整个运输时间延长,其中的运载、装卸成本可能都会导致随后的价格偏高。最终导致整个生鲜农产品的效益得不到保障。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产品多处在农村地区,很多地区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发展不完善,整个冷链物流的规范程度不够合理。由于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方式一般为公路运输,常温物流仍然是最为常见的运输形式,这就导致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时间长,腐烂变质的可能性增加,货损率增高。中国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水平在世界来看可以说是名列前茅。蔬菜产量占全世界的60%。水果和肉类占30%。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鲜活农产品年销售达到40亿吨左右,并逐步发展冷链物流,确保鲜活农产品惠及消费者。2019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约18万台,较2018年同比增长约16.5%。我国冷库总量达到约4600亿吨,同比增长约15%,冷链物流规模迅速扩大[6]。但是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依然是以城镇农贸市场为主导的传统模式,流通环节多且复杂,损耗率居高不下,降低了流通效率,并且增加了流通环节的损耗率。

2.我国冷链物流建设落后

2019年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品、肉类、果蔬冷藏流通率分别为40%、30%、15%,但是全程冷链覆盖率分别仅为23%、15%和5%,冷链流通设施缺乏,特别是中低温的仓库数量比较少,以及现有的很多冷藏车设备已经老化,功能不全,或是技术等问题跟不上,大多数生鲜产品在运输中的温度、湿度、冷藏等条件得不到保障,使得流通损耗加大。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还不能将整个物流链条对接起来,全程监控与信息实时交换非常困难。

3.缺乏专业化人才,流通环节操作不规范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交易主体仍然是以零散农户和个体经营户为主,受教育程度不高,在生鲜流通操作上缺乏专业的、规范的、系统的培训,在冷链物流意识方面也有所欠缺。不规范的操作会使得生鲜产品失去了他本身的价值。

四、优化对策

1. 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流通效率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冷链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的总体规划越来越重要。网速的成倍提高更加方便物流设备之间的无缝通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习也在逐渐的涉及物流领域,如仓库无人机、无人驾驶技术、智能机器人分拣等,这些技术的成熟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仓储、配送等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网络平台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考虑全国一级的网络枢纽建设[7]。自上而下便是省级与企业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首先,通过资源整合对农产品自产地到消费地开展综合体系建设,梳理全局的冷链物流网络规划,建成生产、仓储、加工、配送、消费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中心,这样方便信息互通的同时有助于全程监管。其次,将信息系统引入冷链物流行业中,实现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体系建设,以便于充分利用有效的设施,保证对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精准把握,以实现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加强冷链设施建设,创新技术发展

冷链设备、冷链技术、冷链运输过程监控等都是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企业要注重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中的设备及时更新,加强对于流通过程中技术的学习。特别对于冷链物流的基地建设,需要考虑在农产品集中的一些区域建立一定数量的低温流通设施、低温仓储设施,同时在大型的农产品生鲜市场,围绕着人流较多的城市周围,建立相应规模、相应数量的低温仓库和低温配送中心。同时企业要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结合自身企业的条件状况,在车辆运输调度上运用GPS、GIS、GPRS、RFID、EDI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对运输车辆进行全面监控,时时定位,在保证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同时,要做好风险管理,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时时管控,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同时结合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学习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的技术优点,创新自身的冷链物流技术。

3.注重培养专业冷链物流人才

“一带一路”的发展、互联网电商的普及、信息化的覆盖,以及5G时代的到来正在全面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缺少较多的人才,冷链物流健康有效的发展一定要专业人员的大力支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对整个国家物流的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国家和社会需要人才来推动技术的创新,从事冷链运输工作的一线人员也应该加强基本专业培训和提高职业素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专业的技术岗位,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不仅需要熟练的技术功能,也需要对物流知识体系完备的知识储备[8]。

五、展望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播、VR、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形式也在不断丰富,人们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不断完善和发展,让生鲜农产品一直到消费者手中,质量能有一个充分的保障。“一带一路”的政策扶持下,国家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我们国内的新鲜农产品在走出去,国外的优质农产也在走进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将不断走向标准化、品质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也将逐渐完善和成熟。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冷链流通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美国的蔬菜流通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