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婷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出形式多样的教学任务,驱使學生展开讨论、体验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分析学情、优化设计、反思任务这三个角度入手,阐述了任务驱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任务驱动 运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教师会过多地采用讲授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然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知识性、思想性、人文性,学生需要转识为智、内化于行,才能引发情感共鸣。任务驱动能根据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展开思考、探究,与外界世界建立联系,并随着问题的步步推进,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分析学情,因情施教
学习的动力大多源于兴趣,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也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兴趣会随着新兴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等因素,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学生刚进入初中时,他们愿意与同伴进行交往;到了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批判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热衷于关注社会热点事物;到了初中三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他们对升学相关的话题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选择任务。有的学生对网络文化感兴趣,教师可以让他们尝试做网络主播;有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淮剧、京剧等。
很多学生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缺乏接触社会的机会,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借助于任务驱动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有的学生观察能力不足,教师可以设计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任务,让他们观察生活;有的学生缺乏沟通能力,教师可以布置采访、调查等任务,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不仅如此,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如在布置任务前,教师要针对任务内容、完成时限、如何准确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合理分组,并把握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任务实施情况,并及时指导,帮助他们概括总结。
二、优化设计,丰富形式
任务设计的形式多样,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任务,促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如在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时,教师可以针对网瘾等问题引出“网络的利弊”这个话题,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去理解网络的利与弊。在课前,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收集资料,再梳理材料,建立自己的论点,并运用可靠的论据佐证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交流、组织论点、参加辩论等形式,达到建构知识框架的目的。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采访的形式了解各方对于网瘾的观点,从而归纳出网瘾的标准,以及大家对网瘾的看法。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访各类人群,了解受访者的职业、年龄,以及他们对网络的观点等。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对网瘾的看法是不同的。
采访能帮助学生摆脱“两点一线”生活的制约,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从多向的角度去思考。如在教学《美好集体有我在》第二框“我与集体共成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访星级班级,或者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的团体,让他们说说在合作中收获了怎样的经验。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形成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看新闻的习惯,与学生讨论热点问题,让学生能以史为鉴,从中获得有益的思考。
三、反思任务,优化评价
教师要反思目标是否顺利实现,从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获得、情感价值观的生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还要反思任务设计是否存在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如在布置辩论任务时,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羞于表达,教师要及时沟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问题完成情况,指出他们在完成任务时存在的不足。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任务难度和活动方式,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严丽.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实验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5(1).
[2]张旻懿.构建“任务驱动”新型政治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5(7).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