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于忠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对现代公民应具有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以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础,不断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新时期信息技术课堂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从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出发,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培养
一、注重引入信息元素,丰富信息技术内容
信息元素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怎样摄取和正确利用所需信息”是每个高中生需要学会的;“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运用能力”则是教师要掌握的。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自觉整合和分析,捕捉、判断和吸收,最终掌握其中的主要概念,获取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因为具有较高信息道德水平的人,才能有效处理实际问题,并产生对自己有益的结果。
一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贯穿于信息能力的整合过程。有的学生经历过很多困难和挑战,信息处理的意识较强,能发现每一项学习内容的作用及价值;有的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遇到问题时容易慌乱,不知道如何解决。这就是信息能力的重要价值,对人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高中是学生迈向人生高阶段的另一条路,他们需要面临人生中的重大抉择,所以教师要扮演好指路者的重要角色,努力营造信息素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二、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缺乏新意,教学题材往往比较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压抑感。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學中,教师的重点应该从教材转向学生。如果教师只顾课堂讲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会让他们觉得信息技术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丝毫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自己的所学产生成就感,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把知识由抽象转变为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就要学会放手,为学生提供自行学习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如在教学《图像的采集与加工》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图像采集示范,再放手让学生自行修复破损的照片,必要时可以结合Photoshop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行动手操作的同时,能回忆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展现出信息技术的可取性和广泛性。另外,教师也能发挥强有力的教学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求知欲望。
三、完善信息技术教学体制,提升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信息意识是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核心,当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时,便能自主整合和分析知识点,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教材的理论知识,也可以鼓励学生多摄取一些课外知识,扩宽他们的科技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巧。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要勇敢地提出来,与教师共同探讨,从而掌握信息资源的价值。如教师可以创设班级活动交流群,学生可以在群里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利用班级群给学生分享学习资料,或者分享学习交流网站。久而久之,当学生遇到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就能自主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高中阶段的重点教学课程之一,是每个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学习内容。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各大高校的重点课题,新时期的教师要注重引入信息素养,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转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南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9(4).
[2]杨彦红.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9(4).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