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谧
摘要:近年来,社团育人功效被挖掘,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应运而生,其建设和发展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功能,并从现存问题出发,探讨了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 理论社团 建设 发展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是大学生在接受高校党委领导和学校团委指导的前提下,自发成立的群众性团体。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学习专研、推广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活动的学生社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性,在高校中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
许多学者认为,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郑欣峰表示:“学生理论社团的活动建立在学生自愿、自发基础上,容易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每个角落。”王怀芳提出:“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宗旨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一致,一方面,保证了自身队伍的纯净性和组织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将这种坚定的政治性原则贯穿于社团的活动体系中,保证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有着较好表现。如王正坤、岳雨提出:“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开展活动时间灵活、形式多样,能够有效延伸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手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戴贝钰表示:“大学生理论社团是高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育人功效突出,但受内外因素制约,目前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其育人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社团”的功效和作用,引领大学生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应针对理论社团建设和发展进行专门的谋划,在政策支持、管理服务、后期保障等方面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
一、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理论社团的领导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高校党委应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与学生工作部门积极参与学生理论社团管理,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社团发展瓶颈和社员成长的诉求,排查学生理论社团和社会团体、个人联系,防止敵对势力的渗透。在此基础上,高校党委应结合学校实际,做好政策管理改革,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做好思政教育宣传,加强学生理论社团的思想引领,确保社团发展方向正确。
二、高校应做好学生理论社团的后勤辅助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常常出现参与人数较少、人才流失快,活动单一、质量不高等低水平发展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和壮大。为此,高校应在活动经费、活动物资上对学生理论社团有所倾斜,拨付专款支持学生理论社团创新,提供活动物资支持学生理论社团开展专项活动。同时,在鼓励、支持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坚持开展读书会、理论研讨会等日常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校级学生活动,扩大社团整体的影响力。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所需存放的理论书籍、学习资料较多,且开展的日常活动多为交流会、研习会等室内活动。然而,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无固定办公地点,活动物资多由社团成员分开存放于寝室,时常遗失,传承性差。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应考虑设置固定的办公室供学生开展理论社团办公活动,增加学生理论社团的吸引力。
三、高校应为学生理论社团配备良师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活动对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当前很多高校未对该类社团的指导教师所学专业、科研水平等做出明确要求,导致许多学生理论社团的指导教师专业性不足,不利于社团的发展壮大。因此,高校应为学生理论社团配备良师,鼓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因为具有思想政治工作背景的教师,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成员答疑解惑,为他们开展社团活动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确保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欣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2]王怀芳.大学生理论社团对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功能分析[J].学理论,2012(25).
[3]王正坤,岳雨.高校理论社团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
[4]戴贝钰.大学生理论社团: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以北京某大学QM学生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