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 毛启楠
一、课程简介
“材料现代表征技术”是一门在材料科学领域研究材料结构、组成、缺陷、性能,以及其变化规律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正确地选择哪种仪器、怎样的方法,对研究结果又该如何分析等,从而进入并驰骋材料的迷人世界。
二、课程建设理念
第一,根据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重要材料表征技术的原理讲透。第二,授课内容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量引用工程案例,通过科研实例,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让本来难懂的原理变得易于被学生掌握。第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分解成容易理解的小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第四,课程的每个章节都给出了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综合把握进行所学知识。第五,课程针对每个章节给出了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测试,及时查缺补漏。第六,安排XRD、SEM和光谱等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掌握各类技术和仪器,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第七,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一方面,加强线上资源的维护和完善,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很好地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在线下,教师及时讲解学生在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体现课程优势。
三、课程教学大纲
在第1周次,介绍材料现代表征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认识材料现代表征技术对材料发展、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多学科学习兴趣。
在第2周次,了解电磁波谱的波粒二象性,掌握常见的电磁波谱的产生机理,了解原子与分子的能态,掌握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掌握常见的晶体结构。
在第3周次,了解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的产生机理,掌握入射电子束与固体作用产生的发射现象。
在第4周次,了解常见的材料现代表征技术,掌握XRD、SEM及光谱测试等原理,掌握X射线的产生、特征X射线谱,以及光电子、俄歇效应。
在第5周次,理解与掌握X射线衍射原理。
在第6周次,掌握X射线衍射几何条件,教学内容包括布喇格定律产生条件和应用。
在第7周次,掌握多晶体的衍射仪法研究,了解晶粒大小的计算,X射线物相分析。
在第8周次,多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学生做文献调研,开展PPT讲解、问题回答。
在第9周次,掌握电子衍射的基本原理,了解电子衍射仪花样的标定方法。理解分辨率的定义,电子衍射的基本原理,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的区别。
在第10周次,掌握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样品制备、襯度、明暗场像。
在第11周次。掌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的基本原理,了解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以及样品制备。
在第12周次,掌握AES,XPS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了解仪器的结构、操作及谱图分析。
在第13周次,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在第14周次。掌握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发射谱和激发谱等基本概念。了解荧光光谱仪的结构,相应的实验测定技术,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样品制备,红外光谱仪的操作,以及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并注意结合着红外光谱进行对比。
在第15周次,掌握基本的物相分析方法。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构造、样品制备、定量分析。
在第16周次,掌握样品的制备要求,了解SEM的基本构造、能谱的基本应用。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总成绩100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内容涵盖4章的全部内容)两部分组成,各占50%。平时成绩由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组成,线上学习占40%(其中线上课后习题占20%,最终在线考试成绩占20%),线下学习占10%,主要为课上研讨成绩。
※本文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ZXKC2020004;2020浙江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材料现代表征技术”资助。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