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阳
新密市妇幼保健院,河南新密 452370
Epstein-Barr(以下简称EB)病毒感染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指由EB病毒感染引起,以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三联征”为表现的疾病[1]。本病毒可以感染所有人群,3~5岁幼儿超过90%曾感染,而90%以上的成人具有抗体。该病毒为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的嗜淋巴细胞病毒属成员,主要通过唾液感染人类B细胞,多数患儿无临床症状[2]。约10%的患儿出现“三联征”、眼睑浮肿、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西医主要给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3],部分患儿疗效欠佳。笔者运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治疗的IM患儿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12(8.32±2.47)岁;病程2~7(3.01±1.28)d。对照组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12(9.77±3.02)岁;病程2~7(4.01±1.1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按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诊断病例:满足下列Ⅰ中任意3项及Ⅱ中第4条;实验室确诊病例:满足下列Ⅰ中任意3项及Ⅱ中第1~3条中任意一条。Ⅰ.临床症状:①发热;②咽峡炎;③颈部淋巴结肿大;④肝脏肿大;⑤脾脏肿大;⑥眼睑水肿。Ⅱ.实验室检查:①抗CA-IgM和抗CA-IgG抗体阳性,且抗NA-IgG阴性;②抗CA-IgM阴性,但抗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和力抗体;③双份血清抗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④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
1.2.2 中医辨证标准 主症: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痛尿赤,或身目发黄,苔黄而腻,脉滑数或濡数[5]。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以及中医温病湿热证诊断标准;患儿年龄2~14岁;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口服中药困难,依从性差的患儿。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每次5 mg·kg-1,加入体积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药物浓度不大于7 g·L-1,静脉滴注,每隔8 h治疗一次,同时给予物理降温或口服布洛芬降温、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适当给予抗感染治疗,禁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飞滑石15 g,绵茵陈15 g,淡黄芩10 g,石菖蒲10 g,川贝母2 g,通草5 g,藿香10 g,射干10 g,连翘10 g,薄荷5 g,豆蔻5 g。伴有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10 g,广陈皮6 g;大便干者加大黄6 g,枳实6 g,厚朴6 g;内有积食者加炒山楂10 g,炒麦芽10 g,炒神曲10 g;伴下焦湿热者加苍术6 g;有表证者加紫苏叶10 g。水煎服,每日1剂,根据患儿年龄可适当调整药量。
两组患儿均治疗7 d,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常规及肝功能,如有肝功能异常,可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
1.6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时间、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及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中医证候积分表
1.7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儿体温在24 h内开始下降,4 d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症状、体征基本消失,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基本恢复,无并发症,中医疗效指数≥90%;有效:患儿体温在3 d内开始下降,5 d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症状、体征基本明显好转,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上升50%,无并发症,中医疗效指数50%~90%;无效:患儿体温在5 d内无明显改善,其余症状、体征基本无明显好转,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无改变,甚至出现并发症,中医疗效指数<50%[6]。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有效率=(治愈+有效)/n×100%
1.8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则以t检验为主,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以非参数检验为主,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IM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IM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s,d)
表2 两组IM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退热时间 咽峡炎缓解时间 淋巴结缓解时间 肝大缓解时间 脾大缓解时间对照组 32 5.27±0.54 4.79±0.84 12.23±3.02 15.21±4.0413.44±3.99治疗组 32 3.12±0.25* 3.24±0.56* 10.76±2.53* 13.12±3.09* 11.34±3.11*
2.2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 17.55±7.65 11.34±3.78*治疗组 32 18.33±6.21 8.02±2.41*#
2.3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CD4+/CD8+比较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CD4+/CD8+比较 (±s)
表4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CD4+/CD8+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 0.33±0.12 0.71±0.23*治疗组 32 0.32±0.18 1.23±0.11*#
2.4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s)
表5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 14.78±1.23 8.71±0.34*治疗组 32 15.24±1.18 3.22±0.21*#
2.5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具体结果见表6。
表6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 (±s,ng·L-1)
表6 两组IM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 (±s,ng·L-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 62.15±11.42 20.12±1.66*治疗组 32 60.55±10.24 10.76±2.76*#
2.6 两组IM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具体结果见表7。
表7 两组IM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7 两组IM患儿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周及治疗结束后均给予检测肝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具有广泛传播的特点,传染源主要为EB病毒携带者,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感染易感者。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可以从环境中发现EB病毒,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人类可能是其主要宿主之一[7-8]。现代研究证实,EB病毒抗体存在于全世界分布的所有人群中,90%~95%的成人最终EB病毒血清反应呈阳性。在发展中国家,4岁前儿童EB病毒血清反应阳性率接近100%,而在美国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中,EB病毒血清反应阳性率为25%~50%[9-11]。
本病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主要因温邪自口、鼻、皮毛等侵入机体,主要稽迟于气分,以脾胃为主要病变部位[12],临床表现为湿、热两方面证候。儿童由于自身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属于纯阳之体,在感受湿热之邪后容易化热、化火,且人们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更容易损伤脾胃,产生湿热之邪,因此,依据三焦辨证理论,主要以清热、利湿为治法[13-15]。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主要用于湿温湿热并重证的治疗。其中,黄芩、连翘、薄荷可以清热透邪;射干、川贝母解毒利咽;藿香、豆蔻、石菖蒲芳香化浊;茵陈、滑石、通草利湿清热。王孟英说:“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16-18]。
本研究结果显示,甘露消毒丹干预的患儿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中医证候,提高CD4+/CD8+。CD4+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免疫细胞之一,CD4+主要表达于Th细胞,是Th细胞TCR识别抗原的供受体,与MHCⅡ类分子的非多肽区结合,参与Th细胞TCR识别抗原的信号转导[19-22]。而CD8+又称为TCR的共受体[23-25],CD8+T细胞通常在活化后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特异性杀伤靶细胞[26-28]。两者比值的降低提示机体免疫力下降,甘露消毒丹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两者的比值,最终通过体内免疫系统清除病毒,提高患儿治愈率[29-32]。另外,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也被称为不典型的淋巴细胞,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外界病毒感染或者致丝裂原刺激后,淋巴细胞向幼稚细胞或浆细胞转化,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形成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细胞,被称作异常淋巴细胞。这种细胞的形态较正常淋巴细胞大,染色质相对疏松,且细胞核大,有时候会出现相对模糊的核仁及核分裂现象。伴随着染色质以及核仁的改变,细胞胞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着色变深,伴有泡沫样改变[33-35]。本研究结果表明,甘露消毒丹治疗该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降低,可能与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有关,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甘露消毒丹加减可以有效改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缩短病程,降低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