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莉欣
伴随着新一轮北京中考改革方案的实施,生物、化学两门学科将择优一门计入中考成绩。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初三才开设的化学学科来说,如何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我在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逐渐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构建模型思想,提高化学素养。
“问题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认识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以问题为纽带,使学生在问题的提出、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开拓思维,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对于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重难点,根据不同课型以课时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情为切入口,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将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二是问题的提出要聚焦核心內容。问题设计应该直指教学核心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聚焦核心主干知识、揭示知识本质。三是问题的梯度设置要利于思维进阶。问题设置要有梯度,要能很好地诱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突出学生思维的培养。
“问题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施过程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来讲,刚刚进入化学领域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有效引领学生直切教学主旨,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至关重要,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对问题的设计做好前期的准备,关于问题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梳理出单元的主要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分析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单元教材内容的化学核心素养、教材中的重难点,结合课标要求以及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等梳理本单元的问题材料,提炼出本单元的核心问题。二是分析学生情况。教师要通过课前测、作业、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该单元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状态、学习该单元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等。三是确定课时目标。围绕单元核心问题、学情分析,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四是设计问题。围绕课时教学目标,结合核心学习内容,对标学科核心素养,介入真实问题情景,设计出体现关联性、层次性和递推性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逐步从低阶思维问题进阶到高阶思维问题,让学生拾级而上。
“问题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教学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一是在问题解决中促进宏微结合思维方式的建构。借助分子模型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让学生在系列问题的解决中形成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二是在问题解决中构建变化观念与守恒思想。引导学生在已有变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变化过程,主动建构思维模型,强化变化守恒观念。三是在问题解决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基于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获取的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并进行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建构模型以揭示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过程。教师应在问题的引导下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认识物质、解决问题的模型,在问题解决的进程中不断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纠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从而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四是在问题解决中提高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积极地去思考和实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设计优化实验方案,鼓励学生要敢于针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发起挑战,提出进一步探索或改进实验的想法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对化学知识的自主构建,提高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水平。五是在问题解决中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融入教学问题设计,通过对异常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室废水的处理等过程,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初中处于启蒙阶段的化学教学,巧妙的问题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