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凤,唐占峰,余钊,殷艳红
(宁波大学 海运学院,浙江 宁波 315201)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物流业与生产、消费环节密切相关,其发展对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和协调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物流节点规划影响着整个物流布局,而辐射能力是物流节点规划的一个重要依据,其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能为物流通道整体资源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于物流节点辐射能力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节点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和物流节点辐射能力评价方法两方面。例如,张新民[2]、赵晨阳[3]、方俊智[4]、Wang[5]、姜彩楼[6]、李兆磊[7]等从经济、产业等各个角度分析影响物流节点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发现所在地区的经济和交通发展状况、物流园区服务类型、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公路和铁路营运里程数、地区公路和铁路物流运输费用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学者们也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方法评价了物流节点的辐射能力。例如,Hui[8],He[9],Frank[10]等设定诸多物流园区所在城市为合理的资源区域,构建物流园区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具体城市的辐射力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也是常用的物流节点辐射能力评价方法[11-13]。戢晓峰,等[14]从经济影响层面衡量物流节点辐射能力。师谦友,等[15]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企业、科技与教育、交通与通讯、开放程度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西安的城市物流辐射力。李朝洪,等[16]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的方法,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模型。宗会明,等[17]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将物流节点辐射能力分为4类。张梦佳[18]选取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中转需求系数评价模型,基于中转能力评价南宁、昆明、广州和湛江物流节点辐射能力。
上述研究采用不同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物流节点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众多,研究多以某个地区为例,选取的指标缺少系统理论支撑,对其他地区的评价缺乏有力的理论参考意义;二是物流节点辐射能力的评价方法虽多,评价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威尔逊模型等,这些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很少结合地理空间进行评价,而空间是物流节点布局与规划的重要要素。因此,从空间角度拓展物流节点辐射能力的研究,对物流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空间角度,从辐射量、辐射范围、辐射空间强度三方面测评城市物流节点辐射能力,定性划分城市物流节点辐射能力类型,从而拓展物流节点辐射能力评价方法,并以浙江省地级市为例进行评价实证,为浙江物流节点规划与布局提供建议。
随着社会实践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城市作为物流节点的功能延伸至部分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城市物流节点的辐射能力与其拥有的资源密不可分,主要包括物流能力资源、部分生产资源和消费资源。物流能力资源是指使物流活动主体有能力且能持续性开展所需要配置的功能要素;根据功能要素特点,可分成物流设施、物流设备、物流人员、物流技术。生产资源是指物流节点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之间转换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是三大核心生产要素。消费资源是城市物流节点物质传递的最终流通要素;根据消费途径,具体划分为人口、经济和消费。
城市物流节点辐射能力是指城市作为物流节点对周围区域产生的物流吸引力。由生产资源、消费资源流动产生辐射量,辐射范围是物流节点吸收物流量,并通过物流能力资源向周边辐射的最大幅度即是辐射范围。在辐射范围内,不同单位距离上的辐射量不同,体现为辐射空间强度。因此,物流节点辐射能力可从辐射量、辐射范围、辐射空间强度三个层面来评价。
首先,对辐射量、辐射范围和辐射空间强度进行测算,具体方法如下:
辐射量是指物流节点上的物流量,是物流供给量和物流需求量之间是否处于平衡条件下的结果。物流需求量的实现取决于物流供给量的状况,当物流供给量和物流需求量达到平衡时,则任取一个作为物流节点的辐射量。若未达到平衡,则取两者的最小值作为物流节点的辐射量。采用统计回归模型分别计算物流供给和需求。
(1)物流供给测算。物流能力资源决定了物流供给水平,因此采用反映物流能力资源的四项经济指标作为自变量xi,物流供给为因变量YG,可得计算模型见式(1)。
式中a0是常量;a1,a2,a3,a4是模型参数。x1是仓储设施容积,单位为km3;x2是物流设备荷载量,单位为t;x3是物流从业人数,单位为万人;x4是技术更新投入,单位为亿元。
(2)物流需求量测算。物流需求既体现在前向经济活动需要的生产资源移动,又体现在后续消费资源的配送。因此,将反映生产资源、消费资源的五项经济指标作为自变量zj,物流需求为因变量YX,可得式(2)。
式中:b0是常量;b1,b2,b3,b4,b5是模型参数。z1是工业用地面积,单位为km2;z2是工业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z3是常住人口规模,单位为万人;z4是收入水平,单位为元;z5是耐用商品可消费额,单位为元。
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2013-2017年五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分别对物流供给和需求预测的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回归结果见式(3)和式(4)。因数据类型为面板数据,故采用Eviews8.0计量预测软件进行回归,以不同估计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并对比回归效果,最终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回归效果最佳。
辐射范围是物流节点在获取生产资源和消费资源后对周边节点所产生的空间影响力,由节点物流量和节点间的空间距离共同决定。引力模型可以衡量城市间物流由于产生货物交换而形成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计算城市之间物流的辐射范围。本文采用引力模型来计算物流节点的辐射范围,模型见式(5)。
式中:Iij表示城市i对城市j的辐射范围,单位为万t/km。Mi、Mj分别表示城市i、j的辐射量,Dij表示城市i和城市j的距离,G为辐射范围能力系数,r表示城市之间的距离摩擦系数。根据国内学者已有的研究,G一般取1。距离摩擦系数r反映辐射范围的空间尺度差异,其值根据研究对象在0.5-3之间变化[19-21]。
距离摩擦系数由物流节点各运输方式权重和地区交通密度的加权之和两部分共同决定。具体来说,地区物流节点的交通运输方式是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类组成,交通密度选取物流节点单位土地面积上各类运输方式的运营通车里程,交通能力的倒数表达式为距离摩擦系数。r值若过大或者过小而未在0.5-3之间,则通过数学方法进行调整,直到该值落在区间为止。
物流节点辐射空间强度指物流节点在一定距离上所形成的单位面积辐射量。当物流节点辐射量确定时,随着辐射范围扩大,对周边地区辐射的空间效应逐渐减弱。辐射空间强度结合辐射量和辐射范围,定量表达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辐射物流量和城市物流节点在不同空间距离的辐射能力水平。为具体表现物流节点辐射空间强度在地区地理的局部表面变化,通过ArcGIS软件中的IDW插值方法来对物流节点进行空间特征分析。
物流节点辐射能力评价,无论是国家层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物流节点城市分级[22],还是众多学者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等级,基本划分为三类[23-25]。本文综合辐射量、辐射范围和辐射空间强度三个指标划分物流节点辐射能力类别,采用SPSS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城市物流节点辐射能力划分为三种空间类型:枢纽轴点、非枢纽轴点、非枢纽辐点。枢纽轴点表示辐射量大、辐射范围远、辐射空间强度强,节点辐射能力强。非枢纽轴点表示辐射量中、辐射范围中、辐射空间强度中,节点辐射能力中。非枢纽辐点表示辐射量小、辐射范围近、辐射空间强度弱,节点辐射能力弱。
本文以浙江省11个城市为例,开展城市物流节点辐射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具体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衢州、金华、丽水、温州、台州。
3.2.1 物流辐射量的估算。从浙江省各地级市统计局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中整理2013-2018年共6年的浙江省各个地级市相应指标数值,求算出各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并以变量增长率估算方法将2018年指标作为基数乘以年平均增长率,由此估算出2025年各地区的指标值。上述各物流指标代入式(3)、式(4)计算出2018年和2025年浙江省地级市物流供给量和物流需求量,选取物流供需量的最小值,确定浙江省地级市2018年和2025年的辐射量,见表1。
表1 浙江省11个地级市物流供给、物流需求、物流辐射量(万t)
由表1可以看出,2018年选取物流供给量作为辐射量的城市有杭州、宁波、嘉兴、绍兴。选取物流需求量作为辐射量的城市有温州、湖州、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从2018年到2025年,宁波、嘉兴、绍兴、台州的辐射量预计会减少。辐射量预计增加的有杭州、温州、湖州、金华、衢州、舟山、丽水。
3.2.2 物流节点辐射范围的测算。采用直接反映城市间距的经纬直线距离,即实际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以谷歌地图直线标尺测量两城市距离为准。浙江省物流节点的距离摩擦系数分别选取铁路的货运线路里程,公路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水运的运营航线里程指标为参考计算得出。根据物流节点辐射范围式(5),计算浙江11个城市2018年和2025年的辐射范围,见表2。表格以0位为分界线,右上角部分是2018年数据,左下角是2025年数据。
表2 2018、2025年浙江省城市辐射范围(万t/km)
3.2.3 物流节点辐射空间强度的计算。根据辐射强度公式可估算对应的辐射强度,并通过ArcGIS10.2软件的反距离插值分析模块和自然间断点法对城市间辐射空间强度进行等级划分,得到浙江省11个城市辐射空间强度格局图,如图1所示。2018年浙江省辐射空间强度在地区整体演化中,除去舟山由于岛屿分散导致辐射空间强度演化相对于周边比较独立化外,陆地地区辐射空间强度呈现出从西南低值到东北高值逐渐升高的特征。2025年浙江省城市物流节点辐射空间强度在地区整体演化中与2018年不同。随着浙西南山区基础设施改善和浙东北海岛物流水平提升,呈现出东北地带、西南地带的两端高值向浙江中心地区低值延伸的特征。根据辐射空间强度数值沿时间尺度的绝对变化,2025年浙江省整体辐射强度值无论是最弱值还是最强值预计都高于2018年。2025年各地级市辐射强度之间差异性分化相对于2018年可能会逐步缩小。
图1 2018、2025年浙江城市物流节点辐射空间强度
3.2.4 城市物流节点辐射能力分级。根据浙江省11个城市2018年和2025年的辐射量、辐射范围和辐射空间强度的结果,利用SPSS 21.0软件中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推演2018年和2025年浙江省城市物流节点辐射能力等级,见表3。
表3 2018、2025年浙江省城市物流节点辐射能力推演
2018年浙江省11个城市物流节点中,有1个枢纽轴点,3个非枢纽轴点,7个非枢纽辐点。省会城市杭州的辐射能力最大,形成了枢纽轴点的辐射空间类型。绍兴、湖州和宁波的辐射能力次之,形成了非枢纽轴点型的辐射空间类型。其他7个城市受限于经济发展状况或物流水平,辐射能力等级排名靠后,为非枢纽辐点的辐射空间类型。这一辐射空间分布结构将在2025年发生改变,虽然杭州作为单独的枢纽轴点的地位不会改变,但非枢纽轴点的布局进一步浓缩,集中于宁波和嘉兴。与此对应的是非枢纽辐点的数量增加,由2018年的7个增加到2025年的8个。对比两个时间段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将来浙江城市物流节点的辐射能力进一步集中。
本文从空间角度构建了一套量空结合的物流节点辐射能力评价新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对浙江省11个城市物流节点进行辐射能力水平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城市物流节点辐射能力可从节点辐射量、辐射范围、辐射空间强度三个方面综合评价;(2)根据辐射空间强度的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城市物流节点辐射能力划分为三个类别:枢纽轴点、非枢纽轴点、非枢纽辐点;(3)浙江省从2018年的1个枢纽轴点(杭州)、3个非枢纽轴点(绍兴、湖州和宁波)和7个非枢纽辐点(嘉兴、台州、温州、金华、衢州、舟山、丽水),向2025年的1个枢纽轴点(杭州)、2个非枢纽轴点(嘉兴和宁波)和8个非枢纽辐点(温州、绍兴、湖州、台州、金华、衢州、舟山、丽水)进行演变。
本文提出的城市物流节点辐射能力评价方法,从空间角度拓展了物流节点辐射能力评价的理论研究,对评价各地区的物流节点辐射能力具有普适性。浙江省的物流节点辐射能力实证研究结果为浙江省城市物流节点的定位和规划提供了建议,如继续保持杭州枢纽轴点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同时加强杭州与非枢纽轴点城市之间的资源协调,优势互补,发挥非枢纽辐点大规模的物流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