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1-08-12 08:57包菊芳
物流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运作知识点思政

包菊芳

(安徽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0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2016年以来关于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划定了新起点[1]。近年来,课程思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实践,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形成了很多成功的经验[2-5]。鉴于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不同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千差万别,课程思政的实施还有许多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领域。“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实操性强等综合应用的特点,开设的专业较多。本文以“生产运作管理”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开发、教学方法设计等几方面,探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享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

1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中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高校课程思政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6]。贯彻这一要求,每门课程都应该按照“专业的思政教学目标——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课堂思政教学目标”路径来完成思政教学目标框架的设计。而设计思路应该是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政教育主题建议,围绕专业培养要求,深入挖掘和梳理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科学研讨,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凝练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核心是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教学目标的的实现。

1.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生产运作计划编制和控制、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精益生产方式及先进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用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组织运营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组织运营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生产运作管理”是内容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企业运营实践直接关联。结合课程的主要内容,我们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内容为指导,梳理出“高质量发展理念”、“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互联网+”、“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工匠精神”、“关注自我管理”等思政元素。为了避免“碎片化”、“强行嵌入”等问题,通过内在逻辑梳理和整合,形成“三条主线”:国家战略、时事热点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三条主线将所有章节的思政元素进行整合凝练,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和顺序性:

(1)国家战略。结合我国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践,解读“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实施路径,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励学生勇于奋斗,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思想理念。

(2)时事热点。结合时事热点话题,剖析国家近几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解读我国企业不断追赶的案例,建立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同学们明确使命担当。

(3)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修习自我管理,强化对自我管理的关注。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能自如地掌控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动;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答在工作、学校和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时间管理、职业规划、日常计划与控制等。让同学们建立基于实践的、跨学科的、终身的学习观念。

1.2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提出

在凝练思政元素的基础上,立足课程特点,我们设定了具体的思政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以国家战略、时事热点和企业实际为基点,贯穿社会主义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论、人文道德等思政元素,将“高质量发展理念”、“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等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依据总体教学目标,围绕“三条主线”,基于对每章节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在注重各章节逻辑顺序性、一致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为各章节的思政教学目标。具体见表1。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每个章节的思政教学目标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立足可实现的维度、程度等方面,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当不同章节都涉及同一思政主题的教学时(如第1章、第2章、第8章都涉及“制造强国”战略),会关注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

2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开发

思政教学内容体系的开发是较为复杂的,与教学目标的形成是相互关联的。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中我们采用了“上行—下行”的循环交叉路线。

“上行”路线是指“挖掘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毛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由深入挖掘至深入梳理,形成各章节初步的思政内容模块,通过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最终形成课程教学目标及各章节的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下行”路线是指“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毛坯’的二次开发——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各章节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定”,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关联矩阵设计思想,对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毛坯’实施二次开发,即深化和细致化。所谓‘深化’,指确定具体的思政教育知识点所对应的具体位置及所对应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对思政教学内容进行再进一步的挖掘。所谓细致化,指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思政教育知识点的教学侧重点,建立思政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强化各章节内容的逻辑性和顺序性,形成育人主线。

“生产运作管理”围绕三条“主线”(国家战略、时事热点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建立各个章节思政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最终形成“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内容体系(见表2)。

表2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部分章节)

围绕教学内容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还需基于思政教学目标,结合对学情、专业背景的综合把握,对思政教学内容再进行立体开发,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实现知识点的有机融入,让专业知识自己展现出思政教育主题。

3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

本文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路径,综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确定各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思政教学方法设计与一般教学设计不同,需要解决思政教育主题的“切入设计”(切入时机与方式)和教学活动组织问题。

3.1 构建思政教育主题切入方式

思政教育切入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由某个或某几个专业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自然流畅。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切入方式:

(1)问题创设法。由某专业知识点涉及的思政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讨论。如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质量是一种道德规范”,由此引出“中国品质”提升的研讨,激发同学们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同学们思考“质量强国”更深层次的意义。

(2)事件或案例导入法。选择与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或案例,从思政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政元素,以隐形嵌入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如通过新冠疫情下供应链中断、口罩供不应求等事件,引发同学们对制造强国的思考和讨论。

(3)故事导入法。收集整理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如海尔张瑞敏砸冰箱、大头娃娃等故事,引导同学们探索质量强国的实施路径。

(4)情境导入法。基于预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政教育主题;如选址问题,给出某个企业建厂的设想,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给出选址方案,培养同学们团队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比较导入法。通过专业知识层面的各种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思政教育主题。如生产运作管理发展历程中的中外对比,近2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纵横向比较等,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引导同学们思考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为了营造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组织,提升课程思政内涵融入的教学水平。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除了常规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对话等,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

(1)案例分析。教师收集思政知识点的典型案例,提出明确的思政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做好前期准备,采取小组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得出完整结论。基于课程特点及学时限制,一般安排2-3个大型案例进行研讨。

(2)微专题研讨。针对某个预先布置的小型专题,同学们依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个专题可以也可以是实践专题,预先布置同学们对某个专题进行实地调研(如设施布置中对某个超市的实地调研),并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在课堂上进行短时间的研讨。

(3)课堂讨论。由授课教师围绕某次课的思政知识点提出讨论话题和基本的讨论路线,让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或发问,教师或学生做出回应。每个课程思政知识点都可以预先设立几个讨论话题,以保证整个课程教学中思政教学的连贯性。

(4)对话。聚焦专业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如疫情下的供应链中断事件,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侧重于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不同教学方式的应用都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要求老师提供大量契合思政知识点的教学材料,如典型案例、事件、故事等。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收集大量典型案例、重大事件的视频资料或文字资料,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智慧课堂教学建设,让学生实现课内和课外联动、线上和线下配合的全方位学习格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成效。

4 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属于专业课程考核评价的一部分,是在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融入思教相关考核评价指标。“生产运作管理”基于两个维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1)关注课程思政知识掌握情况。包括思政教育知识自身以及基于专业立场对思政教育知识的理解。(2)关注课程思政知识运用的能力。不是单纯评价思政知识运用能力,而是聚焦学生基于专业角度对思政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即学生将思政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相结合,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评价的多维度和发展要求,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即过程性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适度增加过程评价权重。过程评价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应用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工具,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描述,全面反映学生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及变化。将线上指定资料阅读情况、案例分析报告、实地调研分析报告、课堂讨论和专题讨论发言记录、作业等作为学习过程评价依据。结果评价主要以课程所撰写的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作为评价依据,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注重基于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改进,过程性评价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及时反思与改进,通过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有自身的教学规律,有自身课程建设过程中的规范和教学流程。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专业课程的专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和课程性质灵活融入思政元素,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能单纯的“为了融入思政元素”而融入,或者“强制嵌入”思政内容,必须以《纲要》为依据,围绕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思政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进而推动课程思政的“卓越教学”。

猜你喜欢
运作知识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