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凌,张浩,冯泽宁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江苏水网密布,水运载货量大、成本小,相较于北方干旱地区为物流运输提供了更多选择。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经济基础、物流信息化水平以及运输业人员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由图1可知,江苏省近五年货运以公路、水运为主,辅之以铁路,且处于增长趋势。2019年,江苏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59 937km,其中,高速公路4 865km,内河航道里程24 354km,江苏省正规划到2035年高速公路网合理规模为6 000-7 000km,形成“十五射六纵十横”的布局形态,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可以走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不收取过路费,这对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促进农产品流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民用航空由于成本过高,年载货量不超过9万t。
图1 江苏省近五年货运状况
江苏省是教育大省,普通高校有100多所,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13所,为江苏省物流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可以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优化物流服务站点的配送路径,使农产品配送更加便捷,给予消费者更好的物流服务。不同专业的人才可以发挥其所长,技术人员可以更新相关技术,让平台的相关服务更加人性化,操作更加便捷合理化,产品包装设计人才可以让物流包装更为科学、精美、富有新意,诸如用新型材料,如柳条、竹叶、秸秆等富有乡土气息的材料打包农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促进产品销售。农场情况复杂,难以采用统一的配送模式,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要求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对物流业相关人才需求较大[1]。有研究发现,特色农产品电商的从业者主要是返乡创业者,且主要是以家庭为主体从事电商活动,更是反映出大城市人才聚集,人们发现可行的商机后果断回乡创业,推动家乡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城乡融合[2-3]。
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为园艺、畜禽、特色粮油以及水产品,这些农产品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农产品种类丰富,农林牧渔业都有所发展,形成了相应的农副产业集群,依托农产品公司已形成果蔬、食用菌等加工产业链[4]。苏州阳澄湖的大闸蟹、阳山水蜜桃、高邮咸鸭蛋、镇江香醋等农产品都是享誉全国且受到广泛喜爱的产品。水果主要有苹果、柑桔、梨、葡萄、桃子、红枣、柿子,其中,梨园面积最大,产量也最多。由表1可知,粮食、水果、蔬菜产量呈波动上升状态,肉类以及水产品产量有所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始追求绿色生活,每日保证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充足摄入,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
表1 2015-2019年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t
江苏省农产品产出规模上远不及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5],在水产品和蔬菜出口方面远不及邻省山东省。目前,农村中小型冷库建设不足,叉车托盘等重要物流运输设备较缺乏,依旧存在农户使用推车或袋子装运的现象。“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尚待继续推广,农产品难以进行标准化处理。农产品有别于一般产品,保鲜时间较短,需要采取冷杀菌、隔离潮湿环境、冷冻真空包装等技术以方便物流运输[6],然而,家庭农场一般很难承担相关设备费用。因此,农产品物流想要做到产品标准化较难,且农产品有较强的本土化销售思维局限,有些农产品属于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外地人了解较少,相关宣传不到位,销售市场难以大范围打开,因此,导致农产品物流的货源不稳定。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基础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2]。江苏的海产品曾一度因为产品需求时间与物流配送时间存在跨度导致大规模滞销[7],各市物流能力发展不均衡[8],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产品需求较大,但海产品主要在连云港、盐城、南通等地,因此,物流配送能力要跟上才能实现产品的顺利销售。由表2江苏省人口城镇化状况可知,苏南地区的城镇化比率明显高于苏北地区,苏北地区农产品产量较高,而苏南地区二三产业较为发达,本地农产品难以完全满足其需求,只能通过外地农产品的供给满足需求,造成区域间物流需求不平衡,相应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
表2 2019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状况
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对农产品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必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农村物流配送点少且分散,物流站点覆盖率不高,政府在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够,软硬件设施亟待更新,农产品物流配送相关保险服务的产品购买和推出存在不合理性,一旦发生交通意外、农产品遗失、变质等情况,将导致农户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政府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初创企业资金压力大[9],经营压力也大,政府给予相关的税收优惠以及贷款政策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流业生存压力。
从分散农业向集约化农业发展,自动化水平提升,农业大户承包农田,利用无人机等农业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价格,获得市场竞争力。农业机械化具有替代效应,可以帮助农民突破现有资源的限制,同时缓解农村因劳动力缺失导致大量土地荒废的问题[10]。农产品标准化处理可便于物流公司运输,打破农产品本地化销售的局限思维,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使农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内销售,从而促进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11]。农产品通过基础技术标准专业化、装备技术专业化、RFDI溯源等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再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标准化,可以有效避免农产品的差异过大,做到货源稳定,做大产业品牌。
江苏省现有淘宝村(镇)770个,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得对物流业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新零售经济的发展更是促进农产品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有机菜、加工后菜、套餐产品组合[12]等具有较高价值的农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线上产品具有价格优势、比价优势,可以更为精准地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削减库存,促进农产品及时售出,降低营运成本,将资金更多得投入到农产品品质保证上。电商平台的生鲜农产品丰富且操作便捷,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购买想要的产品,不一定要去市场或超市购物[13]。疫情下诞生的无人自主农产品售卖点可以减少接触,降低了农产品销售成本,所以,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契机,农户以及物流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促进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江苏省对经营农产品生产的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补贴以及银行优惠信贷支持,政府通过政策支持产销对接,并为农产品运输车辆开通绿色车道,让农产品能够更为便捷地流通市场。在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意见中提出,要加快绿色技术研发,集中力量选育绿色优质新品种,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净化生产源头,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绿色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政府促进农超对接,让农产品直接对接终端市场,超市积极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长期的供销关系,依靠超市物流分担农村物流的压力。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决定了区域农产品的流通能否持续,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监督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冷链运输的主要是深加工过的农产品,对于新鲜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类以及水产品等鲜活易腐农产品,冷链运输比例较低,到达运输地时会造成大量的残次品,给物流中心垃圾处理也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农产品标准化处理困难,且农产品易损耗,在装卸搬运、运输、仓储、包装以及信息服务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损耗[14]。因此,完善物流信息化系统可以大幅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配送延时等问题。重视物流包装材料改善,可以完善包装容器材料以及辅助材料的使用,从而减少农产品损耗。农产品运输交通工具、仓储设施、环境湿度的控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损耗。
对农产品影响最大的是冷链技术[15],如今的消费者十分关注农产品的冷链运输。但冷链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目前,物流企业虽多,但多以常温运输为主,经营冷链物流的却不多,经营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更少。农民、渔民等生产者经济能力有限,无法做到大规模的冷鲜保存。RFID技术可以有效辨识和追踪商品,如果将该技术运用于农产品的种养殖以及运输过程,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但是RFID技术标签价格较高,大规模推广使用仍需相关技术不断优化。冷链断链可能会导致农产品变质、色泽变差、更易腐烂。
高效的农业信息化系统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美国作为农业大国,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商业系统有近300家,帮助农户及消费者、相关管理者了解市场动态,做到信息资源及时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产品的智能化生产及运输。建立农产品信息化系统可以促进农产品品牌保护、便于政府宏观管控,有利于调剂农产品的生产配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6],但目前仍存在信息真伪难辨、社会信任度低、追溯成本较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江苏经济发展状况好,居民的消费能力较强,更注重健康饮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提供优质有机生鲜蔬菜,以及营养搭配均衡的生鲜产品组合,通过良好的物流配送机制,让消费者享受高品质的生鲜产品。江苏农产品种类丰富,各地域有其独有的特色农产品,多数消费者对于没有尝试过的食物充满兴趣,因此,品质有保证的物流运输,可以实现消费者多元化消费的想法,并且有利于物流企业增加货源,促进产业的持续化发展。
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及运输有利于确保产品品质,以及强化农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使回购率增加,并确保物流货源稳定,促进产业可持续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产品生产及运输方面的监管力度,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以保障农产品物流业有稳定的货源供应。
美团、拼多多、橙心优选等电商平台相继开始推出专门针对生鲜果蔬的线上购买,次日提服务,并且新用户的优惠力度很大,受到一定群体的欢迎,解决了购买生活日用必需品的时间人力成本大、繁琐等问题,并且配送快捷。因此,要抓住线上购买蔬菜等农产品发展的契机,推进农产品物流发展,做好农产品品质把控、包装、保鲜、配送等工作。
目前,具有农产品与物流运输业交叉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农产品生产地多在农村或城市偏远地区,物流网点较为分散,如何优化物流模式、选择最优配送路径、如何减少运输途中的产品损耗、发展农产品冷链运输等一系列问题,亟需相关专业的人才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科学地解决,政府、物流企业、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消除居民对农产品安全的信任危机,在新零售经济下,线下购物主要是体验,以线上交易为主,因此,保证农产品质量,才能有效整合农产品与物流配送资源,促进农产品物流持续稳定发展。新零售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产品物流环境不断变化,农产品供应链以及物流网络资源要及时更新,以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经济性与适应性。
农产品损耗问题与冷链的完善有着密切关联,农产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物流企业能否提供高品质的物流服务,确保产品新鲜度,因此物流企业应该着力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改进保鲜、加工、包装技术,并且配备相关设备,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发挥农产品区域物流的规模优势。